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我院自2001以来,应用国产改良型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骨折14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4例,女10例,左侧8例,右侧6例,年龄49~74岁,平均62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Ⅰ、Ⅱ型(稳定型)3例;Ⅲ、Ⅳ型(非稳定型)1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0例,1例股骨颈基底骨折,3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本组患者住院时间16~28天,平均19天,9例术中输血200~400ml,5例术中未输血。1.2手术方法:患者麻醉后平卧位于骨折牵引床,患侧臀部稍垫高,患肢稍外展、内旋持续牵引下闭合复位骨折。应用C臀X线机透视证实骨折复位满意后保持此位置消毒、铺巾,于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与羟基磷灰石植入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远期效果。方法 :22例颈椎管狭窄症采用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 ,将羟基磷灰石特制成多孔长方形锥台体植于劈开之棘突间 ,7号丝线固定。术后随访6个月~28个月 ,平均18 6月。据手术前后X线片、CT、MRT对比其手术前后椎管矢状径、椎管指数及颈脊髓功能评价 ,随访羟基磷灰石植入后新生骨长入及骨融合情况。结果 :22例颈椎管矢状径术前 (9 8±1 32)mm ,术后 (13 8±1 30)mm颈脊髓功能 (40分平分法 )术前20 1±4 8 ,术后32 5±2 7。术后3~6个月羟基磷灰石与棘突骨性融合 ,无感染、移位、脱落。结论 :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与羟基磷灰石植入治疗颈椎管狭窄症不仅颈椎管扩大及颈脊髓功能改善均明显 ,脊髓减压彻底 ,并发症少 ,而且减少硬脊膜粘连 ,防止术后再关门及避免取自体髂骨  相似文献   
3.
吕应文 《中华创伤杂志》2006,22(12):956-956
自1999年10月至2006年5月,我院共收治陈旧性颈椎关节突绞锁8例,均采用一次性后路手术复位、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3~2009年行手术治疗的12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按Evans分型,分析各型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内固定方式与内固定失效类型及发生率情况。结果 123例均得到随访,有23例骨折内固定失效,其中稳定型骨折内固定失效5例,不稳定型骨折内固定失效18例;发生率为18.69%。失效类型:髋内翻、股骨颈短缩、内固定物断裂导致骨折畸形。不稳定型骨折内固定失效发生率远高于稳定性骨折,而钉板系统内固定失效发生率远高于髓内系统。钉板系统中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失效发生率高于动力髋螺钉(DHS)。结论对各类型骨折特点认识不够从而导致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当;骨质疏松症患者术后过早负重;术者操作不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emoral neck dynamic cross pinning system, FNS)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 PRP)技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6月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20~59岁,平均41.6岁;摔伤9例,高空坠落伤40例,道路交通伤21例。根据不同固定方式分为空心钉固定组(22例)、FNS组(30例)及FNS+PRP组(18例),分别给予传统空心钉固定、FNS固定及FNS+PRP治疗(PRP方法:待手术结束后,借助C型臂X线机观察患者骨折端情况,在确定无外展以及旋转等移位后,利用穿刺针针将富血小板血浆注入髋关节骨折断端处,期间至少3侧以上得到注射)。比较三组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结果 相比空心钉固定组、FNS组,FNS+PRP组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短(P<0.05);FNS+PRP组术后1、3、6、12个月Fernandez-Esteve骨痂评分、Harris评分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75岁以上高龄、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Tronzo-Evans 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术后按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作疗效评定指标.结果 32例中1例死亡,其余31例经6~24个月随访,按Harris评分优良率达96.9%,无1例出现假体松动及下沉.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少,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可作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治疗很好的补充;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78例,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术后X线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判断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术后3~5.5个月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8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2%,无内固定物失败及髋内翻发生.结论 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允许术后早期非负重功能锻炼,适宜各种类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测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伤椎塌陷在冠状位上的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行PVP或PKP的患者,观测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时伤椎侧凸Cobb角、伤椎楔变角、伤椎两侧椎体高度及伤椎棘突与上位椎体棘突之间的距离(以下称棘突间距)以及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伤椎冠状位影像参数术前与术后3d比较,术后3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各参数均有不同程度丢失。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6.91±0.73)、(2.61±0.50)、(2.26±0.62)分。末次随访时有21例患者进行了骨密度检查,平均T值-4.76±1.12。结论 PVP和PKP术后伤椎塌陷在冠状位上有相应的影像学改变,医生应重视伤椎塌陷的冠状位畸形,术后强调抗骨质疏松治疗。  相似文献   
9.
11例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应文  陈明见  任周奎  向阳 《重庆医学》2006,35(12):1122-112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与疗效。方法时11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经肩后入路切开复位,采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克氏针或钢丝固定,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结果11例随访6~20个月,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疗效: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对肩胛骨骨折进行正确分型,充分了解骨折移位情况,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吕应文  任周奎  于金华 《重庆医学》2011,40(10):973-974,977
目的对比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FHR)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收治7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9例,随机选择股骨头置换或DHS内固定,其中采用DHS治疗47例(DHS组),FHR治疗22例(FHR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6~25个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HR组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与DHS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允许术后早期负重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合理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