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8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6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90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科学   181篇
综合类   453篇
预防医学   141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75篇
中国医学   214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通过益气复元膏方干预气虚质人群,观察其对体质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 纳入气虚质试验对象70例,设置益气复元膏方干预治疗组35例、气虚质空白对照组35例,干预45天后观察两组的气虚质相关症状因子积分、转化分及脉诊客观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的气虚质转化分差值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干预前后在疲乏困倦、头晕、声低无力、喜静懒言、心慌、气短、容易感冒等气虚质症状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喜静懒言、心慌、气短、容易感冒等4项气虚质症状积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干预后左、右手脉象指标H4/H1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膏方干预偏颇体质人群改善体质状态成为可能,并且益气复元膏方在改善气虚质患者的喜静懒言、心慌、气短、容易感冒症状效果较对照组好,益气复元膏方及生活方式指导改善气虚体质的作用在脉诊客观指标上是有所体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肾移植术后静脉补液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4例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每24小时静脉补液量分为3组,A组每24小时静脉补液量2 500~<4 000 mL,术后6 h进食流质;B组每24小时补液量4 000~6 000 mL,肛门排气后进食;C组每24小时补液量>6 000 mL,肛门排气后进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受者术后1周中心静脉压(CVP)、心率、血压、尿量和血糖以及平均特护时间、平均住院日和术后1个月血清肌酐。采用χ2检验比较3组受者性别、供肾类型以及术后高血糖、伤口延迟愈合和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B和C组受者术后1个月血清肌酐分别为(110±23)、(114±22)和(118±22)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9,P>0.05)。A组受者术后1周CVP、收缩压、尿量和血糖均低于B、C组(P均<0.05),平均特护时间和平均住院日均短于B、C组(P均<0.05)。3组受者术后高血糖和DGF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581和0.404,P均>0.05),A组受者伤口愈合延迟发生率低于C组(χ2=7.303,P<0.017)。仅C组1例受者因心力衰竭和肺水肿死亡。 结论ERAS适用于肾移植受者术后静脉补液策略,鼓励受者尽早饮水进食,在保证血压正常或偏高的情况下,适当减少静脉补液量,有利于减少并发症,促进受者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于颅脑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某院行颅脑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A组采用丙泊酚+芬太尼进行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以及不同时段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结果:B组的T_2、T_3的HR与MAP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的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气管拔管时间均明显比A组短(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在颅脑手术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情况,缩短患者的麻醉恢复时间,因此该护理方法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宋磊  罗飞  周强 《骨科》2019,10(3):217-220
目的 探讨在临床医学专业见习生带教过程中结合骨肉瘤复发性因素进行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取陆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见习生102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研究组联合应用骨肉瘤复发性因素教学。观察比较两组见习生对不同教学模式的自身应用效果评价、满意程度评价情况、理论考核及技能考核评分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自身应用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满意程度评价情况优于对照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临床医学专业的见习带教生应用骨肉瘤复发性因素分析模式进行带教,让见习生从根本上了解骨肉瘤复发的影响因素,可显著提高见习生对疾病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显著提高见习生对带教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分析儿童年龄、性别和近5年来的HBV分布特征及其血清学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1 973例患儿临床资料,住院患儿血液标本进行输血和手术血清学检测,采用酶免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е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项目。采用软件对HBV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总HBsAg的阳性率为0.86%,以11~年龄段为主;总HBcAb的阳性率为5.47%,以0~年龄段为主;单HBsAb的阳性率为65.18%,以2~年龄段为主;全阴的阳性率为28.28%,以5~年龄段为主;5年内总HBsAg和总HBcAb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5年单HBsAb的阳性率最高为68.54%,2011年最低为58.46%,5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57,P=0.027);2011年全阴的阳性率最高为35.13%,2015年最低为24.88%,5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1,P=0.017);HBV血清学模式以"单HBsAb(+)"为主,占65.18%,其次为"全阴"占28.28%。结论本地区儿童HBV的HBsAg指标阳性率低于一般人群,"单HBsAb(+)"检出率最高,其次为"阴性"模式。加强婚前医学检查以及孕期和产前检测,以利于优生优育减少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儿童7岁时再次接种疫苗强化免疫,以提高保护性抗体的效价和达到保护机体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纸片耐药表型推断法和双纸片邻氯西林增效试验应用于临床实验室检测肠杆菌属细菌高产AmpC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纸片耐药表型推断法和双纸片邻氯西林增效试验对104株临床分离的肠杆菌属细菌进行高产AmpC酶检测,以头孢西丁三维试验为标准,与后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计算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经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104株肠杆菌属细菌中高产AmpC酶有15株,其中阴沟肠杆菌11株,产气肠杆菌3株,河生肠杆菌1株,总检出率为14.4%。纸片耐药表型推断法的符合率为91.3%,灵敏度为86.7%,特异性为92.1%。双纸片邻氯西林增效试验的符合率95.1%,灵敏度为93.3%,特异性为95.5%。结论纸片耐药表型推断法和双纸片邻氯西林增效试验与三维试验相比有较高的符合率,且操作简便,适合在临床实验室检测肠杆菌属细菌高产AmpC酶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牙科治疗用阿替卡因或甲哌卡因局麻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阿替卡因和甲哌卡因在牙科治疗中的局麻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需要在牙体、牙周、修复和外科拔牙治疗中采用局部麻醉的病人各60例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分别采用阿替卡因、甲哌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监测麻醉前后病人的血压和心率,用疼痛行为法和视觉模拟疼痛法(VAS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并记录局麻副作用。结果:两种麻药安全性好,在不同牙科治疗时阿替卡因的平均评分值低于甲哌卡因,但尚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阿替卡因、甲哌卡因局麻下进行牙科治疗,效果相近,安全可靠,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2010版WHO分类的各类阑尾黏液性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并复习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70例阑尾黏液性肿瘤术后病理切片,按照2010年消化系统肿瘤WHO新分类,将阑尾黏液性肿瘤分为5种类型:阑尾黏液性腺瘤/囊腺瘤(MA)、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AMN)、起源于阑尾的低级别腹膜假黏液瘤(PMP.L)、浸润性黏液腺癌(MAC)以及起源于阑尾的高级别腹膜假黏液瘤(PMP.H)。结果11例MA肿瘤上皮和黏液仅局限于黏膜肌层以内;术后无复发或死亡病例。41例LAMN黏液均可出现于黏膜肌层外阑尾壁或阑尾表面,其中39黏液湖内没有或仅见少数黏液上皮,上皮具有轻度异型性;有3例复发或进展,元死亡病例。7例PMP—L上皮具有轻度异型性,其中有4例黏液湖内上皮数量稀少或缺乏,其余3例上皮数量中等至较多:术后复发和死亡各1例。7例MAC和4例PMP—H均为浸润性肿瘤,至少局部出现高级别细胞学特征;术后复发4例,死亡3例(含2例复发后死亡)。MA和LAMN在组织学上表现为非浸润性肿瘤。而PMP-L、MAC和PMP-H则在生物学行为上表现为腺癌特征。结论阑尾黏液性肿瘤是一系列肿瘤谱系,其生物学行为取决于肿瘤性质和类型,统一、规范而准确的病理诊断对于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K-Rod动态固定对邻近节段保护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9月采用椎间融合辅以邻近节段K-Rod 动态固定及单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1例患者.A组(K-Rod组)24例患者术前邻近节段存在退变,行单节段融合辅以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B组(单节段融合组)27例患者术前邻近节段无不稳或退变,行单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比评价2组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椎间隙高度、腰椎总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头侧邻近第一节段活动度(ROM1)、头侧邻近第二节段或尾侧第一邻近节段活动度(ROM2)、保护节段及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率.结果随访 24~37个月.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均显著改善,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腰椎总ROM术前及末次随访之间均无差异.A组保护节段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无差异.2组ROM1及ROM2术前术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出现11(11/138,8%)枚螺钉松动;B组无螺钉松动.结论 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增加的动态固定保护了术前已存在退变的节段,避免了多节段融合,降低了单节段融合邻椎病的风险,因此适应证选择合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