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7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两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用青少年健康调查问卷、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儿童期虐待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等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的6 13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学生自杀行为影响因素.结果 1 241名(20.2%)中学生在过去12个月里有过自杀意念,250名(4.1%)在过去12个月里尝试自杀.中学生自杀意念与女性、不住校、独生子女、吸烟、与教师关系较差、与同学关系较差、存在校园暴力行为、被躯体虐待、性虐待、被情感忽视、有抑郁症状、有睡眠障碍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67,1.64,0.84,0.72,0.67,0.58,2.06,2.45,2.12,1.68,2.82,1.62);尝试自杀与女性、不住校、吸烟、与教师关系较差、与同学关系较差、存在校园暴力行为、被躯体虐待、性虐待、被躯体忽视、有抑郁症状、有睡眠障碍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52,2.25,0.52,0.49,0.47,1.79,2.17,1.97,1.94,3.14,1.66).结论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自杀意念较为普遍,教师和家长应高度重视,早期识别学生的自杀风险,以减少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广州市青少年吸烟行为影响因素的直接与间接作用。方法 利用自填式问卷调查2021名初中男生的吸烟相关信息,确证性因子分析构建测量模型,迭代加权虽小二乘法(ERLS法)估计参数,通过评价修正来确定最佳模型。结果 提取了三个环境因素潜变量,即监护人限制、吸烟环境和学校环境。吸烟相关态度只提取一个潜变量。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模型能解释吸烟行为38馆%的变异。对吸烟行为起直接作用的有:吸烟环境、监护人限制、拒烟决心和吸烟态度等。年级、健康知识和学校环境则起间接作用。危险因素排序:吸烟环境(45.76%)〉吸烟态度(19.88%)〉年级(0.44%);保护因素排序:拒烟决心(16.61%)〉监护人限制(10.51%)〉健康知识(3.89%)〉学校环境(2.92%)。结论 健康知识只能通过相关信念而对学生吸烟行为起间接的抑制作用,且贡献比例很低。年级的增长对学生吸烟行为的促进作用大于抑制作用。青少年控烟不能只限于健康教育,环境因素应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深圳市常住人口抗HAV-IgG水平现状,为政府部门制订甲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市1 ~59岁常住居民(居住时间>6个月)中进行抽样,收集有效调查问卷和血清标本3 371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血清中抗HAV-IgG 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深圳市常住人群抗HAV-IgG阳性率为63.2%;抗HAV-IgG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随文化程度升高而降低;深圳出生的15岁以下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和抗HAV-IgG阳性率均高于非深圳出生;但甲肝疫苗免疫效果在甲肝疫苗初种后5 ~10年后逐渐下降.结论 虽然深圳市常住人口中甲肝抗HAV-IgG阳性率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但应加强甲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重视6~15岁年龄组人群甲肝疫苗的补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山西省中学生校园欺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校园欺负行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4—2015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西省9 905名中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9 905名中学生中,过去30 d卷入欺负行为、欺负、被欺负、欺负–被欺负行为的流行率分别为8.8%、4.2%、6.8%和2.3%,卷入欺负行为流行率在不同性别、学校类别、目前在家和谁一起居住、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婚姻状况、学习压力及负担、不上学的社会朋友数、和同学及老师的关系、当前是否饮酒、是否有儿童期虐待(情感、躯体及性虐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1.983,95%CI=1.683~2.336)、初中生(OR=2.168,95%CI=1.671~2.813)、拥有社会上的朋友数≥3个(OR=1.435,95%CI=1.170~1.759),和同学及老师的关系差(OR=5.466,95%CI=2.538~11.770;OR=2.624,95%CI=1.654~4.162)、目前在家和母亲一起居住(OR=1.369,95%CI=1.004~1.867)、父母偶尔吵架(OR=1.301,95%CI=1.100~1.539)、当前饮酒(OR=1.787,95%CI=1.453~2.197),儿童期情感、躯体和性虐待(OR=2.333,95%CI=1.899~2.865;OR=2.389,95%CI=1.760~3.243;OR=3.857,95%CI=3.159~4.709)经历均是中学生卷入校园欺负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状况较好(OR=0.648,95%CI=0.437~0.961)和学习压力没有–较小(OR=0.677,95%CI=0.526~0.872)是中学生卷入校园欺负的保护因素。结论山西省中学生校园欺负行为发生较为普遍,应从个人、学校及家庭等多个层面应对校园欺负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高中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自制问卷对深圳市南山区5所高中1115名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艾滋病基本知识平均正确率为70.1%,传播途径为81.8%,非传播途径为81.4%,预防知识为75.8%,除传播途径外其他3类艾滋病知识在男女生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除非传播途径外其他3类艾滋病知识在年级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女生艾滋病相关态度得分较高,年级间差别不明显;艾滋病一些相关危险行为检出率分别为吸烟为15.8%,饮酒为69.4%,早恋为45.8%,性行为发生为6.0%。这些行为在性别和年级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一般男生高于女生,高年级高于低年级。[结论]高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在性别和年级间均有差别,应该针对不同对象开展不同的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吸烟与健康的知识和态度及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中学生有关吸烟与健康的知识和态度及其与吸烟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填式结构问卷对广州市黄埔区初一至初三年级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8656名初中生,在满分为10分的吸烟所致疾病知识和满分为4分的烟草有害成分知识平均得分为4.87和2.13分。吸烟与健康的态度平均得分,吸烟的作用为25.88分(满分30分)、吸烟的形象认同21.33分(满分25分)、吸烟的交际认同32.07分(满分40分)、控烟措施的认同32.69分(满分40分)。初中生的尝试吸烟率为16.6%(男生25.6%,女生6.3%),偶尔吸烟率为12.0%(男18.0%,女5.1%),规律吸烟率为4.7%(男7.6%,女1.1%)。在男生中,吸烟与健康的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均为:不吸烟者>偶尔吸烟者>规律吸烟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女生中,知识得分在不同吸烟行为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态度得分为:不吸烟者>偶尔吸烟者>规律吸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初中生吸烟与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态度得分较高。中学生有关吸烟与健康的知识和态度与不同吸烟行为有关联,且男女有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家长参与青少年控烟积极性的影响因素。方法设计自填式问卷对初中生及其家长进行横断面调查,Ordinal回归法筛选家长参与的影响因素。结果2617套有效问卷中,家长参与程度Ⅰ~Ⅴ级的构成比分别为1.9%、4.9%、13.4%和33.4%和46.4%,母亲的参与程度显著高于父亲(P<0.05)。筛选出10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家长参与的变量,其中8个为促进因素(按OR值排序)较高的家长文化程度>尝试过戒烟>对“吸烟的形象与心理作用”的正确态度>“吸烟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的认知水平>对“禁烟相关的措施”的正确态度>学生为男性>对“吸烟与人际交往”的正确态度>对“吸烟对健康的危害”的正确态度;而2个阻碍因素为家长现在吸烟>家长年龄。结论文化程度低、年龄较大的、女生的以及现在吸烟的家长参与学生控烟的积极性较差,健康促进家庭可提高其参与积极性,从而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  相似文献   
9.
某医院10年医院感染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广东省某医院连续10年医院感染发生的基本规律,了解流行基本特征与发生趋势。方法通过查阅全部出院病历与临床医生填报感染病例,采用描述性研究对10年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连续10年监测住院患者175 077例,医院感染平均例次率为4.2%,10年期间医院感染率呈波浪形变化。医院感染率处于前两位的是康复内科和神经内科,儿科、骨烧伤科的感染率呈下降趋势。最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和胃肠道感染。结论该医院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为康复内科、神经内分泌科、神经颅脑外科,医院感染漏报率在采取有效措施后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韶关市2008年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结果分析,了解韶关市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主要死因构成,为今后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8年韶关市医疗机构死亡病例通过网络直报并已经审核的死亡个案,应用SPSS11.0版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统计指标分析。结果死因顺位中排前六位的是循环系统疾病1797例(占30.34%),肿瘤1375例(占23.21%),呼吸系统疾病907例(占15.31%),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528例(占8.91%),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63例(占4.44%),消化系统疾病218例(占3.68%)。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及消化系统疾病是导致居民死亡的前六位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