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8-异前列腺素F2α(8-Ⅰ-PGF2α)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及神经行为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2年9月~2004年7月在我院NICU住院的46例早产儿,纠正胎龄为40周行NBNA评分;于生后48 h使用头颅B超对早产儿颅内监测,根据脑室内出血程度分为正常组,轻度损伤组(Ⅰ、Ⅱ级脑室内出血)及重度损伤组(Ⅲ、Ⅳ级颅内出血)。ELISA法分别检测3组间血清8-I-PGF2α。结果:上述患儿中正常组33例,NBNA评分为39.1±0.2;轻度损伤组9例,NBNA评分为37.4±1.5;重度损伤组共6例,NBNA评分为31.3±3.4(不包括放弃治疗2例病人)。轻、重度损伤组早产儿共5例囊肿样改变(轻度损伤组2例,重度损伤组3例),其中并伴有4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此5例患儿血清8-I-PGF2α。均在300 pg/m l以上。通过把8-I-PGF2α。分成<150 pg/m l、150~250 pg/m l及>250 pg/m l 3个区间,发现<150 pg/m l患儿NBNA为38.3±1.5;150~250 pg/m l患儿NBNA为34.9±2.4,>250 pg/m l患儿NBNA为30.2±3.1。3区间NBN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98,P<0.001)。结论:早产儿严重的颅内出血患儿早期有脑脊液8-I-PGF2α。升高,早期监测8-I-PGF2α。及脑室内出血程度可能对其神经行为预后有一定的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2.
分娩与阻断方式对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母婴传播被视为乙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本文探讨不同的分娩方式与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对HBV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2例HBV DNA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生后1周内的静脉血,应用荧光PCR方法检测其HBV DNA水平,观察母亲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与两种分娩方式对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的影响。结果: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孕妇两组乙肝二对半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乙肝DNA拷贝数(4.5±3.0拷贝/ml)明显高于剖宫产组(3.5±2.2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4,P<0.05)。乙肝阻断治疗后新生儿血中DNA拷贝数(3.1±1.9拷贝/ml)比未给予阻断治疗的新生儿(5.3±2.6拷贝/ml)明显减少(t=4.67,P<0.01)。结论:剖宫产分娩与母亲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可明显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妊娠不良结局是指由于许多不良因素,其中包括母亲自身的特点,所导致娩出后新生儿及产妇不良预后,主要包括:早产,流产,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畸形(染色体异常),胚胎停止发育、死胎、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ELLP综合征、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期糖尿病等[1~4]。与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除与年龄、孕期情绪改变、孕早期发热、家族遗传、物理和化学、生物因素(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等已明确因素外,仍有一大部分妊娠不良结局未能找到明确的原因。目前我国报道有关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约占妊娠结局的5%~24.4%,我国河北省曾报导发生率为6.14%[5],由于较高的发生率及数量,导致大量的新生儿及产妇病死及病残。因而进一步深入了解其发生机制,对于防范妊娠不良结局有着重要意义[6]。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新生儿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其对新生儿早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6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61例新生儿细菌感染病例(细菌感染组)、50例新生儿病毒感染病例(病毒感染组)和55例健康新生儿病例(对照组)。采集所有新生儿的血液标本,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比较各组新生儿SAA、PCT及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SAA、PCT及CRP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SAA、PCT及CRP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血清中联合检测SAA、PCT及CRP数值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SAA、PCT及CRP在新生儿感染早期具有更有效、更全面、更快速的检出率,能够为新生儿感染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强有力的检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新生儿肺炎听力筛查的应用时间。方法采用丹麦MAI-CO ERO.SCAN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利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1 237例正常新生儿,35例新生儿肺炎进行听力筛查。结果出生3天通过占40.72%,而患肺炎的新生儿经3次DPOAE复查未通过,经跟踪测试均在出院后7~10天通过。结论筛查时间选择在出生第3天及3天以后,而新生儿肺炎,筛查时均大于5天以后。加强筛查中护理可提高筛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的影响及其对心肌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建立大鼠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治疗组(EPO 5000IU/kg)3组,每组10只,测定再灌注末血清和心肌组织磷酸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NOS蛋白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细胞上清液中LDH、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活力则显著降低(P<0.01),缺血组再灌注组凋亡率均升高明显(P<0.01)。治疗组的LDH、MDA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P<0.01),SOD则高于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P<0.01),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再灌组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有少量iNOS表达,缺血再灌注组iNOS表达升高(P<0.01)而EPO治疗组表达减少(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EPO抑制iNOS蛋白的表达以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对孕妇、胎儿及新生儿均可产生各种不良后果,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巨大胎儿或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低血糖等。而胎盘是母-胎间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GDM可引起孕妇胎盘严重的病变,直接影响母儿安危。现就GDM胎盘的变化作进行综述,包括胎盘的形态学变化及胎盘的分子生物学变化。GDM胎盘的研究,将为研究GDM的发病机制及其与新生儿疾病的关系、GDM和母儿并发症的防治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脑损伤是围生期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损伤类型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早产儿脑白质病变,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在正常情况下,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是平衡的,当自由基产生过多或体内抗氧化系统功能障碍,自由基蓄积过多,攻击机体,即为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新生儿大脑对氧化应激特别敏感,常导致严重的脑组织损伤,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早产儿(Early Preterm Infant EPI)与晚期早产儿(Late Preterm Infants LPI)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并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对246例早产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分析,比较两组性别、孕周、母亲年龄、生产方式、羊水污染、胎膜是否早破、明确的早产原因、生后1小时内白细胞(WBC)、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血气BE值及是否有并发症、有无感染(临床、影像及实验室结果)及临床转归。结果:①LPI组有211例,EPI组35例;男135例,女111例,男女之比1.21∶1;②早期早产儿与晚期早产儿在分娩方式、羊水污染程度、合并感染率方面无明显差异,早期早产儿合并RDS、总的合并症较晚期早产儿明显增多,早期早产儿多发生在较小年龄妇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胎膜早破、生后1小时内WBC小于7×109/L、CRP≥10mg/L组早产儿感染发生率高;④胃液培养阳性率LPI组明显高于EPI组。结论:①目前,深圳地区早产儿仍以晚期早产儿多见,早产儿中男婴多于女婴;②晚期早产儿早产原因主要为胎膜早破,早破时间明显长于早期早产儿组,EPI孕母年龄小于LPI孕母年龄;应做好孕晚期保健,防止LPI出生;③生后早期检查全血WBC小于7×109/L、CRP≥10mg/L、胎膜早破为早产儿感染易感因素,可考虑早期预防使用抗生素;④早产儿生后1小时送检胃液操作简单,结果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母婴血清及胎盘中内脂素(visfatin)的表达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放免法分别测定30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及30例正常孕妇母婴血清内脂素及胰岛素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母婴体重及身高、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体重指数。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胎盘内脂素基因mRNA的表达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GDM组血清visfatin、FBG、FIN、HOMA-IR、BM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GDM组新生儿出生体重、RI、脐血visfatin、脐血血糖、脐血胰岛素及HOMA-I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GDM组胎盘组织visfat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DM孕妇血清及胎盘内脂素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GDM的发生发展以及胎儿的宫内发育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