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重组的连接反应物通过转化产生大量转化菌 ,只有通过高敏感和高特异的筛选方法才能挑选和鉴定出含有正确目的基因的重组体。此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基于 :① 196 7年 ,Ullmann等发现大肠杆菌带有完整的近操纵基因区段 β D半乳糖甘酶阴性的突变体和LacZ基因上缺失近操纵基因区段的突变体之间互补 ,实现对 5 溴 4 氯 3 吲哚 β D半乳糖(X gal)分解显色形成蓝色菌落 ;② 1975年 ,Grun stein和Hogness介绍一种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原位裂解细菌菌落并释放DNA非共价结合于滤膜的方法 ,结合于滤膜的DNA可与相应的放射性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杂…  相似文献   
2.
质粒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进行 ,一个更为广阔且具活力和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人类基因组后计划已形成 ,并吸引全世界顶尖科学家和实验室参与。人类基因组后计划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功能基因的分离、鉴定 ,其编码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可应用研究。本领域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和功能蛋白质学等实验方法。其中 ,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方法在研究中使用最广 ,可变性最大 ,且可选择最多。为提高我校广大科学研究者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实验方法有一较全面的了解和知晓本校可用的资源 ,特邀请本校分子生物学中心试验室根据其研究工作撰写有关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方法的介绍 ,并陆续在本刊上发表 ,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p16和p53基因在乳腺癌和卵巢癌中表达水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和卵巢癌中p53和p16蛋白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乳腺癌和39例卵巢癌中p16、p53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p53和p16基因蛋白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0.5%、63.2%,卵巢癌中两蛋白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6.7%、6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增高;p16的变化规律与p53蛋白阳性率的变化恰好相反。p53蛋白与p16蛋白表达率呈显著负相关(r= 79.68.P<0.05)。结论p16蛋白的缺失表达及p53蛋白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3-01/2005-12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行肾移植的患者112例,患者均知情同意。按是否使用猪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分为2组,基础免疫抑制组(n=68)给予环孢素A/他克莫司 吗替麦考酚酯 强的松;抗体诱导组(n=44)给予猪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 环孢素A/他克莫司 吗替麦考酚酯 强的松。两组共发生卡氏肺囊虫肺炎5例,其中基础免疫抑制组2例,抗体诱导组3例。5例患者通过普通抗感染治疗,3~7d病情未见好转,遂行支气管镜活检 深部吸痰培养,尽早明确病原体,指导抗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发生率,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5例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5例患者经支气管纤维镜肺组织活检确诊为卡氏肺囊虫肺炎,发生率为4.46%,其中抗体诱导组6.82%(3/44)明显高于基础免疫抑制组2.94%(2/68)。②5例卡氏肺囊虫肺炎中2例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复方磺胺甲恶唑为基础药物进行综合治疗,3例患者临床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移植肾及肺功能正常;死亡2例。③5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排斥反应发生。④在发病初期5例患者的CD4/CD8平均值为1.02±0.15,3例治愈患者的CD4/CD8平均值为1.42±0.23,在恢复过程中逐渐升高。2例死亡患者的CD4/CD8平均值为1.10±0.21。结论:早期支气管纤维内镜活检对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诊断非常重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愈的关键。猪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可增加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MPO、CD68蛋白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TdT、CD20、CD79a、CD3、CD45RO蛋白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活检组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急骨组和急淋组)的骨髓活检组织中MPO、CD68蛋白和TdT、CD20、CD79a、CD3、CD45RO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与骨髓细胞涂片诊断对比分析.结果 急髓组36例,MPO(+)32例(94.4%),CD68(+)31例(86.1%).急淋组:(1)T-ALL 19例;TdT(+)15例(78.9%)、CD3(+)16例(84.2%)、CD45RO(+)13例(68.4%);(2)B-ALL25例;TdT(+)19例(76%)、CD20(+)16例(64%)、CD79a(+)24例(96%).MPO和CD79a均为高表达.结论 上述免疫组化的阳性表达敏感比较高,与骨髓细胞涂片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判断急性白血的重要参考指标,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一类能够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剪切双链DNA的核酸内切酶。主要存在于原核生物中,大多数来自于细菌体内,与相伴存在的甲基化酶共同构成细菌的限制一修饰体系,限制外源DNA、保护内源DNA。1970年Smith等分离到第一种限  相似文献   
7.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1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证者 男,38岁。6岁时,在冬季手足出现冻疮样改变后,手背和足背第一次出现白斑。以后,白斑渐渐增多,肘关节、膝关节附近亦相继出现,小腿、大腿亦有散在白斑出现,但躯干、颈项、颜面等其他部位的皮肤无类似改变,白斑在20多岁时达到高峰,此后,随着年龄增长...  相似文献   
8.
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是一种简便、敏感有效的鉴定扩增DNA序列变化的技术.相同长度的单链DNA因其序列不同(甚至单个碱基不同),形成的构象相异,电泳时泳动速度不一.PCR产物经变性后进行单链D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靶DNA中若有单个碱基替换等改变时,会出现泳动变位(mobility shift).PCR-SSCP的最主要优点是简单,在不同的系统中突变检出率达70%~95%以上,其主要不足可能是漏检一些突变.作者根据本实验室对多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TSG)p53突变的检测,介绍PCR-SSCP的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位杂交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两种不同方法在检测评价直肠癌术后新辅助化疗治疗后患者三种错配修复蛋白(hMLH1、hMSH2和hMSH6)表达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患者260例,取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使用较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测定hMLH1、hMSH2和hMSH6表达水平的效果,比较三种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结果不同部位的肿瘤各种特征之间未见明显差别。原位杂交法检测hMLH1、hMSH2、hMSH6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免疫组化检测的阳性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提示hMLH1与hMSH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hMLH1或hMSH2与hMSH6表达分别呈正相关;原位杂交法检测结果提示hMLH1与hMSH2,hMLH1与hMSH6,hMSH2与hMSH6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方法两种方法在检测评价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后患者三种错配修复蛋白hMLH1、hMSH2和hMSH6表达水平的效果中原位杂交法更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和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对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PICC)和结直肠癌(CR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PICC、60例肝脏转移性CRC以及60例原发性CRC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和统计学处理。结果:32例(58.2%)PICC归为肿块型,13例(23.6%)为导管内乳头状型,10例(18.2%)为周围导管浸润型。PICC中ECM1表达与男性(P=0.033)、肝门区(P=0.027)、导管内乳头黏液腺瘤(P=0.000)和肠型上皮细胞(P<0.001)显著相关。HDGF+/ECM1-免疫表型诊断PICC有100%的阳性预测值(PPV)。HDGF-/ECM1+免疫表型诊断转移性CRC有84.2%的PPV值。HDGF+/ECM1+免疫表型诊断PICC和转移性CRC分别有86.7%和13.3%的PPV值。单变量Cox生存分析55例PICC标本,确认浸润深度(P=0.005)、淋巴结转移(P=0.012)、肿瘤阶段(P=0.004)以及血管浸润(P=0.023)与病人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多变量Cox生存分析认为:肿瘤阶段(P=0.002)与病人生存期差有关。结论:PICC中的ECM1表达与性别、肿瘤位置、导管内乳头状生长型及肠表型呈统计学相关。HDGF和ECM1联合可作为鉴别PICC和转移性CRC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