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何立文 《药学进展》1997,21(1):31-45
综述了立体生合成异喹啉生物碱的一些最新进展、其中和传统合成方法改进的立体选择性合成如Pictet-Spengler缩合,Pomeranz-Fritsch环合和Bischler-Napieralsk对映选择性还原等以及用现代的C-C联接策略进行的立体选择性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情况。方法将2008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5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两种方法的手术情况及患者的预后。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情况,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效果显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异喹啉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立文  黄文龙 《药学进展》1996,20(4):193-197
介绍异喹啉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抗心律失常,降血压等生物活性,阐述某些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化合物1(2乙胺基乙酰胺基3,4二甲氧基)苄基异喹啉具有较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毒性远低于利多卡因,以其为先导物,将胺乙酰胺基作为4′位取代基,设计合成了8个1(4胺乙酰胺基)苄基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Ⅶ1~Ⅶ8),均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5.
为寻找主要作用于钙或钾通道的新型心血管药物,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一些钙拮抗剂和钾通道调控剂的结构特征,设计合成了13个N-芳氧乙基取代的苄基/萘甲基四氢异喹啉化合物(Ⅱ1~Ⅱ13),初步药理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Ⅱ3)和(Ⅱ4)对高钾诱导的血管收缩...  相似文献   
6.
何立文  黄文龙  高慧  彭司勋 《药学学报》1998,33(10):741-747
以有心血管活性的异喹啉生物碱为先导物,设计合成了15个3,4-二氢(II1,2)和1,2,3,4-四氢-(4-烃氧基)苄基四氢异喹啉化合物(II3~15)。药理实验表明:大部分化合物有舒张血管条作用,其中化合物II9对低钾诱导的血管收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高钾诱导的血管收缩无作用,对硝酸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科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2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70~88岁。左髋10例,右髋16例。骨折Evans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10例,Ⅳ型3例,Ⅴ型3例。均采用带大转子柄的骨水泥型  相似文献   
8.
背景: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其中内踝骨折十分多见,对该类骨折的修复方式有多种,常用也是较为传统的为切开复位内固定,随着骨折修复的理念转变,目前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日趋流行,然而两种方式的疗效对比仍需大量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对比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内踝骨折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纳入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单纯内踝骨折患者63例,根据修复方案分为两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9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34例。分别于入院时、修复后3个月按照Kofoed评分标准进行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定。 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3-12个月。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9例中27例切口甲级愈合,2例切口乙级愈合;骨折解剖复位29例,复位不良0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34例中切口均甲级愈合,解剖复位均固定良好。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按照Kofoed评分,3个月随访时,切开复位内固定组踝关节评分满意率为97%,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满意率为100%。提示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内踝骨折均有肯定的疗效,但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创伤小,可减少感染率,有利于早期踝关节功能恢复锻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普通钢板与钢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锁骨骨折患者,其中27例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21例患者采用钢针内固定(观察组),均予1~3年的随访。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确切,手术耗时短,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腰椎固定融合术后1年内患者居家康复指导和锻炼干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4~2014-04该院行腰椎固定融合术患者30例,依据患者12个月内康复指导和锻炼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6个月时停止了康复指导和锻炼,观察组6个月后继续坚持康复指导和锻炼,并配合全身运动。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记录术后12个月腰椎不稳定症状出现情况和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居家康复指导和锻炼实施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腰腿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腰痛、腿痛评分分别为(1.2±0.4)分、(1.4±0.7)分,对照组为(3.1±1.1)分、(2.9±1.2)分,观察组腰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腰部酸胀无力和脊柱周围肌肉疼痛情况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固定融合术后坚持规律的康复指导和锻炼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腰椎不稳定的相关症状出现,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