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02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80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AbbotCELL-DYN3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的准确性。方法抽取72份门诊患者的抗凝静脉血标本,分别用仪器法和手工法对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计数,并对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另选取高、中、低值3份嗜酸性粒细胞数值不同的抗凝静脉血,分别用仪器法和手工法计数,每份标本重复计数10次,然后计算出CV值进行比较。结果72份抗凝静脉血仪器法和手工法计数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为0.9975。仪器法和手工法对3份嗜酸性粒细胞数值不同的标本重复计数的平均CV值分别为2.01%和12.48%,显示仪器法的精密度明显高于手工法。结论用AbbotCELLDYN3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可满足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黄震 《养生大世界》2005,(12A):36-37
吴女士第一次骨折是在四年前,当时公交车一个刹车,她下意识地扶扶手,造成左手前臂骨折。五个月前,她在厨房弯腰从柜子里取菜油时,背部疼得不得了,好长时间都直不起腰来。去医院一查,医生说是腰椎劳损,给她配了膏药,但病情并没有好转。吴女士感觉不对,再次来到医院,经过骨质疏松门诊医生检查,发现脊椎骨折,才知道已得了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医生发现,最近三年吴女士已经相继隐性骨折了四次,她自己却不知情。 吴女士其实年纪不大,也没有剧烈冲撞,本来不至于骨折的。在我们身边,类似吴女士这样对自己骨质疏松不上心不知情的人非常多。有数据表明,50岁以上的妇女,30%已发生过一次或多次的椎体骨折,有40%的骨折是骨质疏松引起的,但半数骨折病人不知情也不治疗。[编按]  相似文献   
3.
军队科技进步奖,特别是二等奖以上的成果,是衡量一个单位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确定科研资助强度的主要参数。科技进步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个人的学术水平,是考核科技干部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总后卫生部二等奖以上成果评审会资料,分析影响成果评审的有关因素,结合我校情况,提出应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4.
动脉灌注p53基因治疗晚期肝癌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初步观察动脉灌注p53基因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晚期肝癌30例,治疗组14例,对照组16例.根据造影表现决定灌注药物的靶动脉,治疗组在靶动脉注入p53基因,每次用1012VP,加羟基喜树碱20 mg,每周1次,连用3周为1疗程,14例患者分别接受1~4疗程的治疗.对照组给予羟基喜树碱20 mg肝动脉灌注.结果 治疗组生存期最小14 d,最长405 d,平均238.1 d.对照组生存期最小18 d,最长167 d,平均80.7 d.两者相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p53基因治疗晚期肝癌有效.  相似文献   
5.
复方甲基炔诺酮片为含甲基炔诺酮(0.3mg/片)和炔雌醇(0.03mg/片)的糖衣片,对其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已有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导数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及正交函数法。本文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消除组分间的相互干扰,对甲基炔诺酮和炔雌醇的含量进行测定,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6.
浅谈在新形势下我校科技工作郭晓彤,汪海滨,黄震,周增桓科研处当今世界,科技竞争已经成为经济贸易竞争的决定因素。院校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面临着愈来愈激烈的科技经济竞争。我校在这种形势下,要想加快发展步伐,缩小同先进院校的差距,就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方式中,应用明胶海绵封堵后骨水泥渗漏的治疗疗效。  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6例胸腰椎体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明胶海绵组与常规对照组,每组各23例。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记录3个时间点(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患者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Cobb角、Beck指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水泥弥散系数行统计分析,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中明胶海绵应用对骨水泥渗漏的疗效,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的情况。  结果  明胶海绵组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渗漏率为4.35%,常规对照组骨水泥渗漏8例,骨水泥渗漏率为34.7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3, P=0.026)。明胶海绵组患者骨水泥弥散系数为(77.57±0.72)%,常规对照组为(58.20±0.8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92, P<0.001)。组间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比较ODI、VAS评分、Cobb角、Beck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但各指标组内术后1 d、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采用预先置入明胶海绵封堵,能明显降低手术过程中由于骨水泥弥散过程中发生的渗漏率,有效改善骨水泥在责任椎体中的弥散效果。明胶海绵具有取材容易、价格低廉、便于操作等一系列优点,在临床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视眼角膜表面形态和屈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正视眼角膜表面形态和屈光力。方法:83只正视眼用TomeyTMS-2TM型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表面形态和屈光力。结果:①绝对等级全角膜有2~5种颜色,屈光力有轻微的变化;②角膜中央屈光力为43.854±1.321D,Simk值为44.142±1.342D,平均屈光力(ACP)为43.007±1.473D,角膜表面规则系数(SRI)为0.241±0.213,角膜表面不对称系数(SAI)为0.321±0.130,不规则散光指数(IAI)为0.357±0.006。结论:本文检查的国人正视眼角膜表面形态和屈光力数值,可为屈光性角膜手术提供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原核细胞表达人CD1d分子胞外区及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用RT-PCR法扩增人CD1d分子胞外区基因,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用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以之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以ELISA、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抗体.结果: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和纯化了人CD1d分子胞外区蛋白,用其免疫小鼠,获得了效价高、特异性较好的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该抗体可识别人小肠组织中的天然CD1d分子.结论:成功制备了人CD1d分子胞外区重组蛋白及鼠抗人CD1d分子胞外区抗体,为进一步建立人CD1d分子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及其生物学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