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稳定期肾移植受者出现的肾功能减退,病因较术后早期更复杂,临床表现常常不典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有时治疗较为保守、针对性不强。我们对该类肾移植受者及时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相应调整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对24例资料完整的病人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对118例水平性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术后6周以后随访观察,满意程度达98%,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早期国产环孢素药动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服用国产环孢素的药动学变化特点。明确环孢素各时点血药浓度与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的相关关系。方法48例肾移植受者始服环孢素6mg/kg·d~(-1)1周后,按不同品种分环孢素组24例,赛斯平组14例及田可组10例,分别于服药即刻,服药后1、2、3、4、5、6、8、10、12h抽血查环孢素浓度(以C_0、C_1、C_2……C_(12)表示),比较不同品种药动学的变化特点。然后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计算环孢素的总体C_0、C_2、峰浓度C_(max),达峰时间(T_(max)),AUC以及各种指标的变异系数,并计算各浓度值与AUC的相关关系。结果三种国产环孢素在使用相同剂量时,C_0、C_2、C_(max)T_(max)及AUC差异均不显著,具有同质性。合并分析后,总体值C_0为(214.2±113.0)μg/L,总体C_(max)=C_2为(1048.0±378.7)μg/L,达峰时间(2.0±0.9)h,平均2h,AUC为(5106.4±1471.8)μg/(h·L)。抽血检测的10个时点浓度中,C_1、C_2、C_3、C_4、C_6、C_7与AUC的相关性有显著意义,其中C_2偏相关系数0.96最大,而变异系数(34.9%)相对较小。C_0不仅变异系数(52.8%)较大,且与AUC的相关性亦不显著。结论 国产环孢素总体峰浓度为C_2,与AUC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对AUC的变化影响大。可以将C_2作为临床一个常规的环孢素浓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1999年10月~2000年1月用叶酸与新博林 (病毒唑 )颗粒联用治疗秋季腹泻68例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病例选择 :均为腹泻流行期间急性腹泻患儿 ,病程在3天以内 ,年龄3~24个月。粪便均为蛋花汤样或稀水样 ,无脓血 ,大便常规WBC≤5个/HP或少许脂肪球 ,无RBC及脓球 ,粪培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于Ahmed青光眼阀(AGV)植入术后早期盘周包裹致眼压升高的患者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13眼AGV植入术后1mo内眼压升高迅速、滤泡即将包裹失败的患者采用针刺分离滤泡周围纤维瘢痕,然后结膜下注射5-FU5~10mg,隔日1次共3~5次,分析治疗后3mo及1a时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的变化及治疗后的眼部并发症。结果:治疗后3mo时,11眼眼压<21mmHg,平均眼压:(14·21±4·76)mmHg;治疗后1a,3眼失随访,随访的10眼中,加用1种降眼压药物,8眼<21mmHg,平均眼压(16·33±7·13)mmHg。盘周滤泡形态:治疗后3mo时,4眼引流盘周滤泡仍趋包裹,另9眼滤泡形态良好;治疗后1a,随访的10眼中有5眼滤泡形态良好。并发症:治疗后常见并发症有角膜上皮损伤、滤过泡损伤、结膜下出血等。结论:AGV植入术后早期盘周包裹致眼压升高的患者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治疗,对于维持滤过泡形态,延长引流阀降眼压效果,减少滤过泡失败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bleb needle revision and suture cut with 5-FU subconjuctival injection near the bleb in reviving earlier non-filtering blebs with high lOP after 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 Methods Eighteen eyes of earlier non-filtering blebs with high lOP after glaneoma filtration surgery were treated with the technique of bleb needle separating adherence and cutting the suture of seleral flap with 5-FU subconjuctival injection near the bleb. Results Eleven eyes needed only once needle revision and suture cut,4 eyes repeated the therapeutics and 3 eyes failed at once. With 6-month follow-up,the IOP of 10 eyes were below 21 mmHg without any anti-glancoma drugs, 2 eyes needed adding 1-2 kinds of anti-glaucoma drugs, 1 eye needed 3 kinds of drugs,and 2 eyes needed re-operation to control the IOP below 21mmHg.With 12-month follow-up,the IOP of 8 eyes were below 21mmHg without any anti-glaucoma drugs,3 eyes needed adding 1-2 kinds of anti-glancoma drugs,2 eyes without follow-up. The mean IOP was 29.4±9.4mmHg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that was 14.5±5.7mmHg after 6 months of th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01 ). Conelusion It is safe and effective to treat earlier non-filtering blebs with high IOP after 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 with needle revision and suture cut combined with subconjunctival injection with 5-Fu, and it can be used as the routine method to treat the complication of earlier non-filtering blebs with high IOP.  相似文献   
7.
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COPD并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时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倍他洛克治疗组及对照组;结果两组间的肺功能改变、生活质量(SGRQ)变化、血气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倍他洛克治疗组心功能好转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对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有良好的耐受,应用后对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cornealthickness,CCT)校正前后Icare回弹式眼压计(Icarereboundto—nometer,Icare)、Goldmann压平眼压计(Goldmannapplanationtonometer,GAT)和PASCAL动态轮廓眼压计(dynamiccontourtonometer,DCT)眼压测量值的一致性。方法比较CCT对Icare、GAT和DCT三种眼压计的眼压测量值的影响程度,同时使用BlandAltman分析对CCT校正前后的Icare、GAT和DCT任意两种眼压计的眼压测量值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Icare、GAT和DCT三种眼压计的眼压测量值与CCT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41(P〈0.001)和02333(P〈0.001)和0.032(P=0.699),CCT校正后任意两种眼压计之间的一致性界限均较CCT校正前有所缩窄。结论Icare、GAT和DCT三种眼压计的眼压测量值在未经CCT校正之前不能简单互换,但经CCT校正后Icare和DCT的眼压测量值可以互换。  相似文献   
9.
10.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由线粒体DNA(mtDNA)遗传的可致盲眼病,了解DNA突变位点对该疾病发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一个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mtDNA突变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西省鹰潭市一个LHON家系中72名母系成员进行系谱分析和突变基因筛选,对其中的11例患者、13例突变基因携带者和49名正常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按照视力损害的程度分级,视力〉0.3者为正常,0.1~0.3者为轻度损害,〈0.05~0.1者为中度损害,〈0.02~0.05者为重度损害,〈0.01者为极重度损害,分析该家系的临床特征。收集受检者周围静脉血2—4ml进行单个核细胞分离,用改进高盐法提取mtDNA,进行PCR扩增,对突变基因位点进行DNA测序。结果突变基因的PCR扩增产物DNA测序结果显示72名受检的家系成员中,有24例同时具有G11778A和T14502C两个突变位点,包括11例LHON患者,其余13名为突变基因携带者,但至今尚未发病,故该家系的LHON外显率不足50%,而其他家系成员未检测到G11778A和T14502C突变位点。11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8~50岁,平均为24.36岁,显著低于13例基因携带者年龄5~72岁,平均40.3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49)。结论该家系成员的线粒体DNAC11778A和T14502C突变是LHON发病的主要原因,原发性mtDNA突变为LHON发病所必需,但其并非充分条件,一个有效的“二次打击”过程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