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5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扩张术对血管束移位预构带软骨的复合组织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扩张术对血束移位预构带软骨复合组织皮瓣的预构进程成活面积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日本大耳白兔30只,分为扩张组、硅胶膜衬垫组及正常预构组,每组10只,血管束移位后,在肉膜深面分别植入扩张囊及硅胶膜,扩张囊组1wk后开始注水50mL,2wk后再补注50mL。3wk后形成仅以预构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观察记录其成活面积,并行钼钯X线造影观察新生血管情况。结果3组动物形成的预构皮瓣成活面积经方差分析  相似文献   
2.
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使用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degeneration,AMD)、病理性近视和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等3种主要的CNV相关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6例(109眼)经临床确诊的上述CNV患者进行PDT治疗,随访1~24(平均9.4)mo。采用最佳矫正视力、荧光素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功能、CNV病灶大小及渗漏情况、以及视网膜水肿变化等,评价PDT治疗CNV的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包括AMD42例(54眼),病理性近视17例(18眼),特发性CNV患者37例(37眼)。AMD、病理性近视和特发性CNV的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1.2,1.5和1.2次;视力稳定和提高者各组分别为83.3%,83.3%和86.5%;CNV渗漏停止或减少者各组分别为90.7%,83.3%和89.2%:视网膜水肿减轻者各组分别为77.8%,88.9%和86.5%。除3例AMD患者出现眼部严重不良反应外,未发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PDT可有效地改善或稳定AMD、病理性近视和特发性CNV患者的视功能,控制病变进展,近期随访结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应用胸三角皮瓣转移治疗烧伤后面部瘢痕已有多年历史,但常因皮瓣供区范围小,皮瓣较厚,供区植皮等,使术后效果不满意.为克服以上缺点,我科应用预扩张的胸三角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烧伤后瘢痕1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眼科手术设备和技术的提高,眼科围手术期的治疗已经较以往简单了许多,全身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已不再是眼科患者的手术禁忌证。但是临床上合并有全身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状况却直接影响手术时机及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对术前合并有全身疾病进行眼部手术的患者,其围手术期的诊治和护理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梅毒感染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葡萄膜炎的主要病因之一。但近年又有回升趋势。我科于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4例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通过对病情的逐渐认识,我们对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指在光敏剂(Visudyen)的参与下和光敏剂相匹配的激光,在靶组织内产生光化学效应,以达到治疗的一种方法[1],由于PDT治疗安全,无痛,不损伤正常组织,近期在国内外临床中倍受关注,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利用半导体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 ,探讨其临床护理观察的要点。方法对 34例难治性青光眼患眼进行 810nm半导体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 ,能量为 15 0 0~ 2 2 5 0mW ,时间为 2s ,范围 <180° ,观察 3~ 6个月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治疗前眼压为 (5 1± 3.7)mmHg ,经过第 1次治疗后的眼压是 (18± 2 .1)mmHg(P <0 .0 1) ,最后统计的眼压是 (17± 1.6 )mmHg(P <0 .0 1)。并发症主要是前房炎症反应 ,在 2周左右消失。结论 透巩膜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而且操作方便 ,患者痛苦小。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主要是观察视力和眼压的变化 ,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修复烧伤后颏颈胸粘连的护理作者单位: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贺竹宁对烧伤后颏颈胸粘连修复的方法较多,如瘢痕切除、松解、游离皮片移植;颈胸局部皮瓣转移;游离皮瓣移植等。但常发生植皮片挛缩、色素沉着等继发性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病理性近视(PM)和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三种国内常见CNV相关疾病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西京医院眼科确诊的CNV患者91例(101眼)。方法患者经常规PDT治疗,治疗后每3个月进行复查,复发的患者再次行PDT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12、24个月时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ETDRS视力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图像上CNV病灶情况、治疗次数及不良事件等。患者治疗后均完成24个月随访。主要指标BCVA,CNV病灶大小和活动性。结果AMD、PM和特发性CNV的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1.50、1.38和1.19次。AMD组治疗后BCVA和CNV病灶大小均无明显变化,保持稳定;PM组和特发性CNV组视力提高(分别为7.0和7.7个字母,7.6和11.6个字母),并且CNV病灶缩小。三组病例视力稳定和提高者12个月时分别为77.1%、76.2%和87.5%;24个月时为79.2%、81.0%和87.5%。CNV进展者12个月时各组分别为18.8%、19.0%和12.5%;24个月时为14.6%、14.3%和6.2%。除3例(2.2%)AMD患者因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导致眼部严重不良反应外,未发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2年的随访期间,PDT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或稳定我国临床常见CNV患者的视功能,控制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10.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应用于临床以来,对过去治疗效果不佳的疾患如瘢痕秃发、面颈部瘢痕等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如瘢痕的范围较大、畸形较重时,既使采用扩张术一次亦难达到满意效果,故我们在一次扩张的基础上采用重复扩张法[1~3] 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