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cornealthickness,CCT)校正前后Icare回弹式眼压计(Icarereboundto—nometer,Icare)、Goldmann压平眼压计(Goldmannapplanationtonometer,GAT)和PASCAL动态轮廓眼压计(dynamiccontourtonometer,DCT)眼压测量值的一致性。方法比较CCT对Icare、GAT和DCT三种眼压计的眼压测量值的影响程度,同时使用BlandAltman分析对CCT校正前后的Icare、GAT和DCT任意两种眼压计的眼压测量值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Icare、GAT和DCT三种眼压计的眼压测量值与CCT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41(P〈0.001)和02333(P〈0.001)和0.032(P=0.699),CCT校正后任意两种眼压计之间的一致性界限均较CCT校正前有所缩窄。结论Icare、GAT和DCT三种眼压计的眼压测量值在未经CCT校正之前不能简单互换,但经CCT校正后Icare和DCT的眼压测量值可以互换。  相似文献   
2.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由线粒体DNA(mtDNA)遗传的可致盲眼病,了解DNA突变位点对该疾病发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一个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mtDNA突变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西省鹰潭市一个LHON家系中72名母系成员进行系谱分析和突变基因筛选,对其中的11例患者、13例突变基因携带者和49名正常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按照视力损害的程度分级,视力〉0.3者为正常,0.1~0.3者为轻度损害,〈0.05~0.1者为中度损害,〈0.02~0.05者为重度损害,〈0.01者为极重度损害,分析该家系的临床特征。收集受检者周围静脉血2—4ml进行单个核细胞分离,用改进高盐法提取mtDNA,进行PCR扩增,对突变基因位点进行DNA测序。结果突变基因的PCR扩增产物DNA测序结果显示72名受检的家系成员中,有24例同时具有G11778A和T14502C两个突变位点,包括11例LHON患者,其余13名为突变基因携带者,但至今尚未发病,故该家系的LHON外显率不足50%,而其他家系成员未检测到G11778A和T14502C突变位点。11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8~50岁,平均为24.36岁,显著低于13例基因携带者年龄5~72岁,平均40.3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49)。结论该家系成员的线粒体DNAC11778A和T14502C突变是LHON发病的主要原因,原发性mtDNA突变为LHON发病所必需,但其并非充分条件,一个有效的“二次打击”过程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可疑青光眼患者清晨起床前后的体位变化和日常活动对眼压的影响。 方法:使用Icare回弹式眼压计对51例100眼可疑青光眼患者进行清晨起床前后的卧、坐位和日常活动前后的眼压测量,对比分析卧、坐位眼压和日常活动前后的眼压测量结果。 结果:起床前卧、坐位测量的眼压均值分别为19.14±5.51和17.12±4.53mmHg,两者差别显著。清晨日常活动前后测量的眼压均值分别为17.12±4.53和14.44±3.90mmHg,两者有显著差别。 结论:起床前后的体位变化和日常活动可以导致显著的眼压变化。  相似文献   
4.
5.
ICARE回弹式眼压计与NCT眼压计测量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讨论ICARE回弹式眼压计的临床性能。方法:对78例156眼同时用ICARE回弹式眼压计和NCT眼压计进行眼压测量,对比分析两种眼压计的测量结果及两者的相关情况;观察ICARE眼压计对特殊病例测量的结果。结果:ICARE眼压计和NCT眼压计测得的眼压均值分别为16.55±8.54mmHg和16.81±7.35mmHg,两者无显著差别。两种眼压计测量值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64。ICARE眼压计可较好地完成角膜病变和无固视能力等病例的眼压测量。结论:ICARE眼压计可以在临床上运用,尤其适用于其它眼压计测量困难的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裸鼠肺癌骨转移模型,探讨TNP-470作为血管抑制剂对肺癌骨转移的形成及生长的影响。方法:将24只肺癌骨转移裸鼠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隔日予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第二组隔日腹腔注射3%乙醇;第三组隔日予以TNP-47030mg/kg腹腔注射。30天后处死,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各组肿瘤组织,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TNP-470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肿瘤组织中的MVD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抑瘤率为36.5%,凋亡指数上升,血清碱性磷酸酶下降。结论:TNP-470能够明显抑制裸鼠肺癌骨转移瘤的生长和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自1958年Sones首先报道之后,现已有广泛应用于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Judkins于1967年报道了他的改良技术后,国外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国内报道也逐年增多。我院1984年至1990年间进行了21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腾冲县人民的期望寿命情况,为有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腾冲县平均期望寿命为7058岁,比云南省第四次人口普查期望寿命提高约10岁,平均每年延长1岁。结论:腾冲县近十年经济、化、医疗、卫生保健发展很快,人口期望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SLT)治疗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nsion,OHT)和早期、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的效果.方法 根据病情将120例120眼患者分为OHT组(40例40眼)、早期POAG组(40例40眼)和中期POAG组(40例40眼),3组均使用532 nm倍频Q开关Nd:YAG激光器行SLT,激光单脉冲3 ns,光斑直径400 nm,初始能量为0.6mJ,以0.1mJ逐渐递减,至刚好出现香槟样气泡时为治疗能量,治疗范围为360°,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随访,主要观察SLT治疗前后的眼压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1d~6个月,OHT组、早期POAG组和中期POAG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眼压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内,SLT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HT组、早期POAG组和中期POAG患者基线眼压分别为(25.95±1.80) mmHg(1 kPa =7.5 mmHg)、(24.66±1.55) mmHg和(25.62±2.67)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剔除基线眼压的影响之后,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3组间的眼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各组内,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校正后的基线眼压相比,OHT组SLT术后眼压下降的幅度最大,其次是早期POAG组,中期POAG组下降的幅度最小.结论 SLT对于OHT和POAG患者具有良好的降眼压效果,SLT的治疗效果随POAG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逐次递减.  相似文献   
10.
背景Icare回弹式眼压计作为一种新式眼压计,有必要对它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目的通过比较分析Icare回弹式眼压计和Goldmann压平眼压计(GAT)的眼压测量结果,探讨Icare的临床价值。方法可疑青光眼、青光眼、屈光不正及部分健康体检者78例共152眼同时接受Icare、GAT眼压测量,受检眼先行Icare测量,然后再进行GAT测量,2次测量间隔3~5min。对比分析两种眼压计的测量结果。结果使用Icare和GAT测得的眼压均值分别为(19.16±5.03)mmHg和(18.41±4.52)mmHg,96眼(63.2%)两者的眼压差值≤1mmHg,二者的测量值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但二者的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940,P〈0.01)。当Icare眼压测量值〈16mmHg时,Icare的眼压测量值低于GAT,而当Icare眼压测量值≥16mmHg时恰好相反;CCT偏薄、正常以及偏厚的情况下,Icare的眼压测量值均高于GAT的眼压测量值。Icare、GAT的眼压测量值和CCT间呈正相关(r=0.341,P〈0.01;r=0.333,P〈0.01)。结论与GAT眼压计比较,Icare回弹式眼压计易操作,测量结果可靠,临床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