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广州的一家媒体从事记者工作。由于生性争胜好强,凡事都不甘落于人后。加上刚刚参加工作,急于在领导和同事们面前表现自己,急于得到大家的认可,以致于同行之间的竞争,同事之间的竞争,甚至连读者的期特,领导的厚望都在无形之中转化成不堪承受的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syndrome ,MDS)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干或祖细胞疾病 ,一般认为本病多见于 4 0岁以上的成人 ,儿童较少见。现将我院 1989年 2月~ 2 0 0 2年 2月收治 2 8例MD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特点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8例患儿中男 18例 ,女 10例 ,男∶女 =1.8∶1;年龄 4个月~ 12岁 ,<1岁 6例 ,~ 3岁10例 ,~ 6岁 8例 ,>6岁 4例 ;农村病例 2 4例 ,城市病例 4例。就诊时病程 6天~ 8个月不等。初诊时全部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发热 16例(5 7 1% ) ,皮肤黏膜出血 15例 (5 3.5 % ) ,淋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对40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外科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复发性视网膜脱离40眼中,原裂孔未封闭8眼,出现新裂孔或遗漏裂孔12眼,巩膜嵴偏位7眼,裂孔区凝固过度局部视网膜皱缩牵拉成裂孔3眼,裂孔后缘鱼嘴形成4眼,视网膜皱褶形成6眼.手术后解剖复位32眼,占80%.结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或加重是视网膜脱离复发最重要的原因.确定视网膜脱离复发的原因,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 WG)眼科首诊较罕见,故易误诊。我院眼科自1995年~2002年收治2例眼部病变的WG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患儿是否存在主动舒张功能障碍及其与收缩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EFE患儿44例,正常对照组50例。超声常规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E峰流速(E)、A峰流速(A)和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结果:仅有舒张功能障碍7例,收缩功能障碍和舒张功能障碍并存37例。主动舒张功能障碍,即IVRT≥65ms者17例,IVRT〈65ms27例,两组比较,前者LVEF高、LAD小、E低、A高和E/A大(P〈0.05)。IVRT≥65ms时,控制变量LVEF情况下,即IVRT与LVEDD呈正相关(P〈0.05),未发现LVEF与E/A或E相关(P〉0.05)。以IVRT70ms为分界点分成两组,IVRT≥70ms组较〈70ms组LVEDD大(P〈0.05),而LVEF无显著差异。结论:EFE存在主动舒张功能障碍,随着舒张功能障碍加重,收缩功能下降加剧。  相似文献   
6.
于雪  季强 《天津药学》2015,(2):70-72
单克隆抗体是继疫苗和重组蛋白后最重要的一类生物制剂,已成功应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中。单抗药物经历了从鼠源单抗、嵌合单抗到人源单抗和全人源单抗的发展过程。随着人源化单抗应用比例的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断降低,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逐步提高,因此全人源单抗是单抗发展的趋势。本文阐述了四种有代表性的全人源单抗在免疫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7.
格雷夫斯(Graves)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出现相应的功能异常甚至器质性损伤。该例患者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乏力、心悸、易饥饿、消瘦等)伴皮疹为首发表现,后续出现发热、全身浅表淋巴结痛性肿大、抗核抗体阳性、肝功能损伤等多系统损伤表现,最终经淋巴结病理活组织检查证实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经多学科协作会诊,考虑该患者为Graves病合并结缔组织病继而引起HNL可能性大,病情复杂,易被延误诊治,现报告其多学科诊治经过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沈桂芳  季强  方代华  安琪 《河北医药》2008,30(4):473-475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率、规律和意义。方法选择初诊ITP患儿273例,ITP的治疗随机分为2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组为治疗1组;泼尼松及氢化考的松为治疗2组。以血小板计数≥500×109/L(重复2次)为血小板增多。结果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率占11.7%,治疗1组发病率明显高于治疗2组(P<0.05),且出现时间早,2组出现血小板增多症的时间分别为(7.7±2.4)d和(9.8±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岁19例(59.3%),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血小板计数有>1000×109/L4例,>700×109/L者均属治疗1组且<1岁的患儿;激素减量及停用后血小板降至300×109/L以内的时间分别(11.2±4.2)d和(6.5±2.5)d,治疗2组恢复较快(P<0.01)。结论ITP治疗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不少见,大剂量IVIG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ITP有引起血栓的危险,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1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浅低温(31℃-34℃)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共113例,男59例,女54例。年龄4-73岁,平均31.4岁。其中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22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32例,法乐氏三联征(triad of Fallot,F3)3例,双腔右心室1例,Ebstein畸形3例,二尖瓣置换手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36例,主动脉瓣置换手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9例,双瓣置换手术(double valves replacemnet,DVR)7例。结果1例二尖瓣置换手术因术中暴露极差而被迫降温心脏停跳操作外,其余全为非停跳手术,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心脏不停跳手术简化了手术操作程序,方便手术后管理,减少了心脏停跳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冠心病(CHD)的病理研究催生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如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阻滞剂和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在20世纪末期新的治疗方法相继涌现:自Asahara等^[1]于1997年首次发现外周血中存在内皮祖细胞(EPCs)以来,其在内皮损伤的修复和新生血管生成等方面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这种新的治疗方法是否安全有效,仍在观察当中闭。下面就EPCs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