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及介入化疗对防治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未发现明确肝内转移灶的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将其分为切除加动脉化疗组(A组,21例)和单纯切除组(B组,25例)。A组病例均于术后1个月内行肝动脉造影和动脉化疗,相隔4~6周重复1次,最多者6次,最少者2次;B组病例术后仅口服护肝药。全部病例随访观察10~47个月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肿瘤的复发率。结果A组术后1月内造影发现2例肝内有新病灶存在。A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1%、81.0%;1、2、3年复发率分别为9.5%、9.5%、23.8%,A组2年、3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动脉造影有利于发现早期肝内转移灶;术后动脉化疗是防治肝内转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麦栩榆 《现代医院》2009,9(5):85-86
目的探讨晶状体脱位的CT及MRI表现。方法对9例经CT、MRI诊断的晶状体完全性脱位的医学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经CT(其中1例也行MRI检查),8例晶状体完全脱入玻璃体内,其中2例并眼球破裂,1例为先天性晶状体脱位,1例为晶状体半脱位。结论CT及MRI诊断晶状体脱位方便、实用,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3.
肝血管瘤的介入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途径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患者18例,主要病灶瘤体最小3.5cm×3.3cm,最大10.0cm×8.0cem,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肝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将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后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必要时用明胶海绵碎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主干。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3个月~2年。结果经栓塞治疗后所有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碘油沉积良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如胆管损毁性病变发生。结论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有效且并发症少,是治疗肝血管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癌脑脊膜转移的途径及MRI表现特征。方法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肺癌伴脑膜、脊膜转移患者共44例,行头颅和(或)脊椎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平扫:28例颅内转移,3例硬脑膜结节状、不规则条片状异常信号影.1例显示左侧海绵窦区结节影;10例脊柱异常信号影,2例硬脊膜异常信号影。MRI增强:34例脑膜转移,其中11例表现为硬脑膜一蛛网膜强化;17例为软脑膜一蛛网膜强化;6例为混合型强化。4例见颅骨破坏。17例脊柱转移,其中12例硬脊膜条片状异常强化。结论血行转移是肺癌脑脊膜转移的主要转移途径,MRI增强检查对其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输尿管结石是引起输尿管梗阻最常见的原因,X线平片和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是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常用手段,但易受肾功能、结石密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在食道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门静脉成像(CTP)和3D DCE MRA检查。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参数诊断有无GEV及GEV分级的价值。结果 GEV 0级13例,GEV 1级21例,GEV 2级20例,GEV 3级6例。不同GEV分级在不同年龄亚组和性别亚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EV分级在CTP分级和3D DCE MRA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P分级、3D DCE MRA分级与内镜下GEV分级显著相关(P<0.05)。2名医师3D DCE MRA分级结果与内镜结果的Kapppa值为0.743[95%CI(0.612~0.895)];CTP诊断GEV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0.00%和69.00%;3D DCE MRA分级诊断GEV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8.00%和76.00%;联合诊断GEV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8.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MSCTU)对先天性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年间临床资料完整的先天『生输尿管病变36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MSCTU诊断输尿管先天性变异及畸形36例,包括先天性输尿管狭窄18例,双肾双输尿管畸形8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2例,输尿管囊肿5例,先天性巨输尿管2例,输尿管异位开口1例,以上病例均得到手术、输尿管镜检查或临床证实。结论MSCTU能清楚显示输尿管的异常解剖形态及类型,在先天性输尿管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栓塞(PSE)治疗脾功能亢进(脾亢)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对15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了部分性脾栓塞治疗。结果 术后15例患者脾脏缩小、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回升,未发生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SE术能够缩小脾脏以缓解脾亢,同时保留部分脾脏以维持正常脾功能。因此,PSE术是膊亢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对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6例临床怀疑输尿管梗阻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应用MPR、CPR、MIP、VR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输尿管结石67例,输尿管先天性变异及畸形26例,输尿管炎性狭窄6例,肾输尿管结核2例,输尿管癌4例,副肾动脉压迫输尿管1例,膀胱疾病累及输尿管8例,邻近器官病变累及输尿管致输尿管梗阻6例,盆腔疾病术后粘连致输尿管梗阻5例,直肠癌术后输尿管瘘1例,以上病例均得到手术、输尿管镜检查和临床证实。结论MSCTU通过MPR、CPR、MIP、VR技术能清楚输尿管疾病的位置和形态,在输尿管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麦栩榆 《现代医院》2009,9(4):77-78
目的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在颌面部血管畸形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6例颌面部血管畸形病例,行64排螺旋管CT平扫、CT血管造影(CTA)以及三维重建,评估各个图象显示病灶的效果。结果6例患者的CT平扫片均显示病变呈边缘欠清的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明显结构状强化,伴异常血管影。CTA可以清楚显示病灶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64排螺旋CT能准确、直观地显示颌面部畸形的形态特点,对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