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5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近5年来中国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及疫情变化的特点。方法 收集血吸虫病流行历史资料及近年流行区疫情报告资料,比较分析1998年后全国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回升特点。结果 2003年底报告资料显示,与建国初期相比,全国流行省、县、乡镇分别减少了42%、40%和53%;血吸虫病估计病例数较建国初期减少了92.74%;钉螺面积减少了73.56%。但全国推算慢性血吸虫病例数徘徊在80万左右,急性感染报告数以年平均25%上升;1998年以来钉螺面积净增加31321.5万m~2,全国7省20个纵向监测点内,30%、70%和35%监测点的人群、耕牛和钉螺的感染率分别出现上升趋势。湖区5省中有38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标准县(市、区)疫情分别出现了明显的回升,湖南省6个非疫区(株洲市3个、长沙市2个、桃源县1个)新发现钉螺,长沙市桔子洲头等I6个洲滩均有钉螺,并发生急性感染;已阻断传播地区如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也发现大面积钉螺。长江中下游沿江的大中城市相继发现感染性钉螺和新发病例。结论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局部血吸虫病流行区疫情回升明显,回升原因有环境生态变化、社会经济变化及预防控制力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全球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和地方性疾病。已有研究表明,血吸虫病的分布与温度[如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昼夜温差等)、植被[如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雨量等自然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血吸虫病疾病负担的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血吸虫病仍然高度流行于世界许多地区,包括非洲、中东、菲律宾、亚洲大陆、加勒比海国家和南美,这些国家的卫生决策者仍面临着持续挑战。长期以来,关于血吸虫病对世界卫生的相对影响一直是不同卫生议程中专家们激烈争议的问题。过去50年问,血吸虫病的危害在其流行区总是被列在各种传染病之末。对于不熟悉此领域的人,这个问题看来还没有解决,在全球实现血吸虫病的优先控制仍是个问题。正如50年前Farooq所言“这是一个隐匿而凶险的慢性疾病(血吸虫病).它缺少重大传染病通常在流行区所具有的戏剧性表现,因此得不到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晚期血吸虫病(晚血)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DALY)的评价方法,为准确评价晚血疾病负担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7年湖南省晚血救助病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全球疾病负担(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and injury,GBD)通用症状法、增加晚血常见症状后的改良GBD法和基于患者生命质量评价的生命质量法,计算晚血患者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结果 GBD通用症状法计算得出湖南省晚血患者YLDs为673.94 人·年,人均YLDs为0.181人·年,YLDs率为10.61人·年/10万人;改良GBD法计算得出晚血患者YLDs为728.77人·年,人均YLDs为0.196人·年,YLDs率为11.48人·年/10万人;生命质量法计算得出晚血患者YLDs为1 761.99人·年,人均YLDs为0.474人·年,YLDs率为27.75人·年/10万人。改良GBD法计算所得湖南省晚血患者YLDs较GBD通用症状法高8.14%,生命质量法计算所得YLDs是GBD通用症状法的2.61倍。在纳入计算的各种主要晚血症状中,按照对晚血疾病负担贡献的高低排序,依次为腹水、中度贫血、重度贫血、腹泻和便血。结论 与GBD通用症状法、改良GBD法相比,生命质量法能更全面地评估晚血患者的YLDs。  相似文献   
5.
灾害公共卫生应急的能力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铁武 《疾病监测》2003,18(4):143-147
1 前 言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气候变暖、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强度都将加剧。任何灾害的发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而且“大灾之后常会伴有大疫”,因此卫生部门的卫生应急任务将日益繁重。但我国还未建立起网络化、梯次化的公共卫生应急反应体系,卫生部门的减灾观念、灾害应急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灾前准备普遍不足,已不能顺应新世  相似文献   
6.
晚期血吸虫病社会负担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调查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的社会负担,为晚血防治及救助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湖南省汉寿县有现症晚血患者分布的村及湖北省江陵县20%的村,对患者、村民、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对县一级晚血负责人员进行深度访谈。结果现场调查中,66.1%的村干部认为晚血对村人均收入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56.2%的村干部认为晚血对本村劳动就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6.1%的村民认为晚血对自身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80%以上的村民及村干部均认为晚血对本村社会安定各方面无影响。患者当年接受晚血救助的金额平均每人约4 100元;晚血救助各方面满意度均〉85%;除现有救助外,77%的患者仍然存在某些亟待解决的需求。深度访谈结果显示晚血对当地社会各个方面存在一定影响。结论晚血对当地社会经济、政府形象及大众心理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影响,减轻该负担应依靠当地政府对防治工作的重视、依靠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和依靠晚血救助政策的不断完善与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的 评价植物杀螺剂4%螺威 (TDS) 在山丘地区现场灭螺效果, 为现场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在南京市江 宁区湖山村选择钉螺密度相对较高的环境, 采用5 g/m2 TDS和2 g/m2 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 (WPN) 进行喷洒灭螺试验, 比 较不同时间不同药物的现场灭螺效果。结果 结果 灭螺后1、 3、 7、 15 d TDS组钉螺死亡率为56.47%、 57.32%和90.58%、 93.41%, WPN组钉螺死亡率为49.22%、 53.37%、 95.92%和97.26%, 灭螺后1、 7 d和15 d两组钉螺死亡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均<0.05); 灭螺后15 d, TDS组和WPN组活螺密度分别由20.30±16.20只/0.1 m2 和23.67±21.22只/0.1 m2 下降至 2.28±2.17只/0.1 m2 和1.27±0.76只/0.1 m2 , 钉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8.77%和94.63%。结论 结论 TDS可作为山丘地区的备选灭 螺药物之一,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08-2016年全国棘球蚴病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实施预防控制棘球蚴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资料,对2008-2016年全国棘球蚴病死亡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8-2016年全国累计有367例棘球蚴病死亡病例报告,逐年死亡病例数分别为36、30、21、32、35、33、54、55、81例,年平均粗病死率为129.29/10万。棘球蚴病死亡病例平均年龄为(56 ± 18)岁;男女性别比为10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33,P > 0.05)。2008-2016年全国棘球蚴病死亡病例主要分布在流行省份的青海、四川、宁夏、新疆、甘肃、内蒙古、云南和非流行省份的黑龙江、江苏、河南、山东,累计报告死亡病例数居前11位的省份棘球蚴病死亡病例数占全国死亡病例总数的87.5%(321/367)。2008-2016年全国棘球蚴病死亡病例以汉族为主(52.0%),职业以农民为主(46.6%),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57.2%),最高诊断单位以省级或三级医院为主(46.6%),死亡地点以在家中为主(59.9%)。结论 全国棘球蚴病死亡病例数自2014年后呈逐年增加趋势,病死率上升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amily burden scale of diseases,FBS)应用于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的信度和效度,为晚血家庭负担评价工具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湖南省汉寿县及湖北省江陵县,以FBS作为测评工具对晚血患者家属进行入户调查,评价其应用于晚血的信度和效度.结果共调查家属318名,...  相似文献   
10.
SF-36量表应用于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SF-36量表应用于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的信度和效度,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者选择适宜的健康测量工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湖南省汉寿县及湖北省江陵县,以SF-36量表中文版作为生命质量测评工具对晚血患者进行入户调查,评价其应用于晚血患者的信度和效度。结果SF-36量表在晚血患者生命质量测评中具有良好的分半信度(分半信度系数为0.95)和内部一致性信度(8个维度Cronbachα系数范围为0.86~0.88);效度评价显示集合效度(集合效度试验成功率为97.14%)和区分效度(区分效度试验成功率为87.86%)良好,效标效度尚好(与EQ-5D+C量表患者VAS生命质量自评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0),但结构效度欠佳(仅2个维度在因子负荷上与理论模型完全一致)。除生理职能和情感职能地板效应分别高达50.31%和48.16%外,其余维度地板效应和天花板效应均不显著。结论SF-36适用于晚血患者生命质量评价,但尚需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条目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