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省常住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艾滋病宣传教育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全省21个地市各抽取一个县区,每个县区不少于320人。用统一的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并用分类树模型筛选影响因素。结果 8 616名被调查者平均年龄为44.87岁,男性占48.6%,女性占51.3%。艾滋病总知晓率为46.5%(4 008/8 616),其中城市为51.3%(3 233/6 301),农村为33.4%(772/2 310)。听说过艾滋病者占76.7%。电视为知识的最主要来源。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年龄和调查地类别。结论广东省常住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应加强宣传力度。其中文化程度低者、农村地区人群及年龄较大者,应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广东省人群致死性溺水流行水平、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评估溺水危害风险和制定防控策略与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广东省疾病监测系统2006—2010年人群死因监测资料,收集监测点居民溺水死亡个案及相关信息,监测系统包括城市地区(广州越秀、珠海全市3个区、云浮云城、汕尾城区)、农村地区(韶关南雄、梅州五华、江门台山和肇庆四会)。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对广东省居民致死性溺水个案的流行特征与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广东省发生致死性溺水1 114例,其中男性701例、女性403例;城市296例、农村818例。全省5年平均溺水粗死亡率为3.78/10万(标化率3.87/10万),其中2006—2010年粗死亡率分别为4.81/10万、3.86/10万、3.73/10万、3.44/10万和3.11/10万,5年间死亡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农村溺水死亡率(5.21/10万)高于城市(2.15/10万)(P<0.01),男性(4.73/10万)高于女性(2.79/10万)(P<0.01)。溺水死亡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出现2个流行高峰,分别是0~14岁和≥70岁老年人群。从溺水死亡例数占总死亡例数的比例曲线分析:5~14岁维持高峰平台期。溺水性质均以意外为主(占89.59%,998/1 114);溺水地点以在江、河、湖、海等天然开放性水体为主(占71.37%,332/465),夏、秋季节是溺水高发时段,其中7月比例最高,占13.91%(155/1 114)。每年因溺水死亡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为19.61万。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日均气温、低年龄、农村、文化程度为小学、文盲/半文盲以及儿童/学生是意外溺水死亡的危险因素(OR=1.087、1.026、1.362、2.561、2.682、3.819)。结论广东省近5年溺水死亡流行水平呈逐步下降趋势,但仍是0~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政府应针对环境和人口社会学危险因素,制定有效控制策略和干预措施,降低溺水危害。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中占据前列,为更好地对广东省癌症防控提供依据,本研究根据广东省2004-2005年全死因回顾调查资料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特征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广东省2004-2005年12个县(区、市)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采取等比例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1].利用国家统一的调查方法获得死亡名单与死亡原因,调查人口数来源于当地公安部门提供的2003-2005年每年年末分性别、年龄别的户籍人口数[1].死亡原因采用ICD-10编码[2],编码在C15~C26的定义为消化道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从2008年开始试点,广州市花都区开展村卫生站免费为农民治病工作,农民在村卫生站看病只需交一元钱。十年来,为保障“一元钱看病”模式的正常运行,花都区边实践边完善,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筹资渠道、支付标准、人事管理、基本药物制度、信息系统、绩效考核等配套措施,拓展了村卫生站的服务内容。花都区的做法筑牢了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的网底,促进了分级诊疗秩序的建立,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我国农村地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定量分析县域医共体各级医疗机构的协作程度,探索提高协作水平的策略建议。方法:基于D’ Amour组织协作模型,结合五点式评分法,自制调查问卷收集资料,以广东省为例,分析县域医共体“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协作程度。结果:当前县域医共体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水平属于积极型协作,整体得分为47.14±12.36分(得分率78.57%),但整体上仍未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3.61±1.37分,得分率72.20%),以及机构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而难以提高相互熟悉程度(3.78±1.14分,得分率75.60%)。不同单位类型对协作水平的评价不同,牵头县医院的评分最高(48.69±10.58分),乡镇卫生院最低(44.76±12.91分)(P<0.001)。结论:县域医共体下一步建设应以构建利益共享机制、提升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之间的内在认同为主,同时要重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需求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东省居民文化程度与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的相关关系,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省21个地级市各抽取1个县/区,再运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确定每个县/区320例调查样本,面对面调查15~69岁居民个人基本情况及对高血压病的知晓、治疗情况,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研究对象文化程度分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3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不同文化程度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共调查6585人,其中高血压患者1514例,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3.0%,城市及农村粗患病率分别为21.0%、24.2%(P〈0.01),城市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34.0%、30.4%、9.3%.农村分别为21.3%、17.0%、1.9%。城市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5.2%、18.3%、12.2%(P〈0.01),农村则分别为29.3%、18.0%、16.7%(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相对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城市及农村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较高(P〈0.05),OR分别为1.82、1.85;城市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群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城市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群的控制率较低(P〈0.05),OR值分别为0.48、0.36、0.39、0.37。结论广东省居民的文化程度越低,高血压患病率越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越低,提高全民教育水平有利于高血压的预防控制,健康宣教应侧重低文化程度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定量分析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广东省人群疾病死亡变化的影响,为制定可行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1970—1972年和2004—2005年2次全国死因调查的资料,利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计算出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各类疾病的贡献值和贡献率。结果2004—2005年广东省全死因死亡率为658.62/10万,1970—1972年为496.12/10万,死亡率上升均为人口因素的影响,其贡献率为138.48%。感染性疾病及母婴疾病死亡率下降72.92%,完全是非人口因素作用(107.1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上升122.15%,30年间其占总死因构成由51.04%上升到85.35%,人口因素与非人口因素起协同作用,各占58.64%和41.36%。其中,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死亡率非人口因素作用分别占46.32%和63.54%。结论非人口因素对广东省感染性疾病及母婴疾病死亡率下降起了巨大作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居民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需结合目前已知的可控非人口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连平县农村中小学生校园暴力倾向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连平县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校园暴力倾向发生情况,为制定农村地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连平县元善镇小学三~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全体学生共9 732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校园暴力倾向发生率为50.2%,男、女生分别为55.0%和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3,P<0.01);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发生率分别为57.5%,55.8%,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14,P<0.01).男生遭受肢体暴力、言语性暴力、强索性暴力、排挤性暴力和性暴力倾向的发生率分别为35.9%,42.5%,9.6%,14.6%和17.0%;女生为26.8%,33.6%,4.3%,11.7%和9.8%,男生均高于女生.施暴者主要是同班同学(33.4%)和同级同学(19.7%),其次是社会青年/流氓(14.9%).51.5%的校园暴力倾向发生在校内,暴力发生最常见的时间是课间休息(35.7%)和上放学路上(22.9%).暴力发生后,82.6%的学生会产生低落情绪,33.2%有身体受伤,33.9%会以暴力解决问题.结论 农村中小学生校园暴力倾向的发生率较高,对学生存在不良影响.应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寿命表是根据特定人群年龄死亡率而编制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所计算的各项指标均不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使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寿命表指标具有良好可比性,是研究居民健康水平及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之一。笔者采用2004-2005年广东省第三次全人群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运用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法对广东省城乡居民平均寿命和去死因寿命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