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采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现状分析,探讨重庆地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实施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采用统一问卷及个案表,对68例HIV感染孕产妇进行有关检测时间、感染原因、妊娠结局、影响各种预防传播措施的实施情况的回顾性调查。结果在调查的68例HIV感染孕产妇中,22例在孕期终止了妊娠,占32.4%。28.3%的分娩产妇和68.6%的新生儿服用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100%婴儿采用了人工喂养方式。结论现行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是可行的。孕产妇初次产检的时间影响了孕产妇的服药比例,应该提高孕早期检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九区3~6岁儿童的忽视状况。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主城九区18个街道的1316名3~6岁儿童,运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对不同年龄、性别、忽视层面(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和医疗)的忽视率与忽视度进行统计学描述与检验。结果重庆市主城九区3~6岁儿童总忽视率为22.95%,总忽视度为39.56±7.19,不同性别、各年龄组间儿童在忽视率和忽视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儿童忽视的5种类型中,忽视率为5.09%~10.64%,其中安全与身体忽视的频率较高,分别为10.64%与9.50%;忽视度为36.94~41.24,教育、身体忽视的强度较大,分别为41.24±10.43与39.81±9.32。除各年龄组儿童情感忽视度外,5种类型的忽视率与其他4类的忽视度在各年龄组及男女童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同时受忽视种类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与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儿童均以单项(即只在5种忽视种类的任何一种)受忽视为主,发生率13.68%,构成比59.60%。结论重庆市主城九区3~6岁儿童受到忽视的频率与强度均处于一般水平,除情感忽视强度外,不同性别、各年龄的儿童受到忽视的频率和强度相同。儿童安全与身体受到忽视的频率较高,教育、情感受到忽视的强度较大。所有儿童均以单项受忽视为主。  相似文献   
3.
肖年  张海燕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18-1819
目的:了解2004~2006年重庆市三峡库区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死亡率、主要死因构成、死前接受的医疗服务情况并探讨其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收集的2004~2006年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资料,计算三峡库区及都市经济圈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接受医疗服务的构成比。结果:2004~2006年三峡库区12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4.43‰下降到15.76‰,主要死因为肺炎、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意外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溺水、腹泻,而死亡前接受的医疗服务主要集中于乡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门诊治疗或未经任何治疗。结论:2004~2006年重庆市三峡库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应加大对三峡库区的政策倾向和经费投入,提高住院分娩,加强呼吸道疾病的管理,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以有效降低三峡库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何春燕  周晓军  肖年  王岚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104-1106,1111
目的了解重庆市孕产妇对贫血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为贫血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招募到万州、开县、合川、铜梁妊娠满37周的孕妇,或者2009年在助产机构住院分娩的产妇共2019人纳入调查,获得她们孕期或产后血常规检查结果 :采用我国沿用标准判定妊娠期及产褥期贫血。同时进行贫血知晓情况的调查问卷。结果对贫血知识知晓程度的调查中,发现孕产妇"是否听说过贫血"在贫血组与非贫血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46%的调查者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贫血主要是因为缺铁",75.21%的调查者能够选择"动物肝、血、绿色蔬菜"来预防贫血,61.53%的调查者是通过医护人员获得贫血知识的。结论该市孕产妇对贫血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一般,需进一步加强孕产期健康教育。切实利用和发挥孕妇学校及健康课堂的有利资源,提高重庆市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庆市3大经济圈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分布的均衡性,为合理配置重庆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和建议。方法根据卫生资源密度指数(HRDI)对重庆市40所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分布的均衡性进行分析。结果以全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HRDI为标准,东北翼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所需要的资源最高,其次是东南翼。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最为缺乏的是东南翼机构。"一圈两翼"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资源分布尚不均衡。结论在妇幼保健机构资源配置标准制定中除了考虑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还要兼顾服务人口和服务面积,使之分布达到均衡,实现全市妇幼保健机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岚  周晓军  沈奕  肖年  罗茜  何春燕  王正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604-4605,4608
[目的]分析重庆市产科出血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重庆市41个县(市)、区,按国家统一要求,填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逐级上报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分析2000~2008年产科出血致孕产妇死亡原因。[结果]重庆市因产科出血致孕产妇死亡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2008年重庆市死亡孕产妇共1654例。其中因产科出血死亡901例,占死亡总数的54.47%。产妇死亡与文化程度、地城分布及产前接受保健服务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产科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居住农村、非住院分娩、文化程度低、经济困难、个人家庭保健意识缺乏及医疗保健系统的处理能力的不足是产科出血死亡的重要因素。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接产人员对产后出血的防范意识,加强助产人员产科出血的急救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训是降低产科出血死亡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西部地区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随访现状,发现主要问题及可能的需方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5--2012年我国重庆市、贵州省的两个区县发现的所有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进行社会人口学、接受服务情况等调查。结果研究地区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失访率较高,累计达33.8%(25/74),失访主要发生在确认感染至分娩7人(5.6%)和分娩至产后6~8周16人(23.9%)。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2年报告病例较2005--2010年报告病例(OR=0.04,95%CI:0.00~0.32)、接受过检测后咨询较未接受检测后咨询者(OR=0.06,95%CI:0.00~0.94)在访比例高,现住址在其他县区或外省者较本县区常住者失访比例高(OR=20.48,95%CI:1.45—289.48);失访者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孕产史、感染途径、接受服务时期等其他因素上未显示出与未失访者之间存在不同。结论降低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失访率,应重点关注确认感染至分娩以及分娩至产后6~8周两个时段;亟需进一步研究服务提供因素对随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重庆市贫困地区6~24月龄儿童营养及喂养现状,为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7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3个贫困项目县706名6~24月龄儿童进行血红蛋白测定、体格测量及调查儿童看护人喂养与营养知晓情况。结果 706名6~24月龄贫困地区儿童贫血患病率为51.7%,低体重率4.8%,生长迟缓率13.7%。儿童看护人喂养与营养知识知晓率以“辅食添加时间”最高(39.8%),“持续母乳喂养时间”最低(2.8%)。在6月龄添加辅食儿童仅占28.7%。结论 重庆市贫困地区6~24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高,儿童看护人科学喂养知识和行为缺乏,在为其提供辅食营养补充剂的同时,应加大婴幼儿喂养知识行为宣传力度,科学喂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庆市孕产妇贫血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6-7月间,招募到万州、开县、合川、铜梁妊娠满37周的孕妇,或2009年在助产机构住院分娩的产妇共2019人纳入问卷调查,同时获得她们孕期或产后血常规检查结果,采用我国沿用标准判定妊娠期及产褥期贫血。结果本次接受调查的孕产妇共筛查出贫血者540名,总患病率为26.75%。贫血患病率在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庭收入和文化程度与孕产妇贫血患病率相关;以外出务工为主要家庭收入的孕产妇贫血患病率最高。孕期减少饮茶、饮用深井水有益于改善贫血患病情况。调查结果提示,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孕产妇贫血患病率增高;减少妊娠和流产次数,纠正妊娠合并症,有助于改善贫血或减轻贫血。结论贫血与社会经济状况及营养关系密切,改善孕产妇饮食,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有助于改善重庆市孕产妇的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2005~2008年1297例新生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茜  肖年  周晓军  林晓宁  黄仕芬 《重庆医学》2009,38(24):3084-3086
目的 分析近年来重庆市新生儿的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排位、死亡地点等,提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 对重庆市2005~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中的1 297例新生儿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46%,城乡差距大,2005~2008年主要死因顺位为新生儿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先天畸形,肺炎,意外死亡.出生窒息的百分比略有下降,先天畸形的百分比有所上升;出生地点在乡镇级医院、区县级医院的死亡比例上升明显.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重视产前筛查,加强基层产、儿科质量建设,继续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