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胆管癌栓患者术中癌栓的处理方式和术后恢复过程。方法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手术治疗的27例HCC合并胆管癌栓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只有59.3%(16/27)患者行肝切除、胆管取癌栓及胆管引流术。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15/27),术后30d病死率为22.2%(6/27)。结论HCC合并胆管癌栓的预后差,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改善此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肠腺瘤癌变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对123例手术治疗的大肠腺瘤癌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腺瘤癌变直径:<1 cm 2例(1.6%),1~2 cm 16例(13.0%),>2 cm 105例(85.4%).95例(77.2%)局限于黏膜内,侵及肌层12例,全层11例.9例(7.3%)有淋巴结转移.123例中主要采取根治切除及肠段切除术,分别占40.6%和42.3%.术后病死率为1.6%.术后3年生存率为80.8%,5年生存率为71.6%.结论 合理选择外科手术方式能有效治疗大肠腺瘤癌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白介素-6在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的作用。方法6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将24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术前组6只,肝切除术后1d组6只,肝切除术后行肠内营养(EN)5d组6只,肝切除术后行EN+IL-65d组6只。测定大鼠肝功能、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和脂质过氧化。结果与EN5d组比较,EN+IL-65d组血清ALB、IGF-1显著升高(P〈0.05),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显著升高(P〈0.05),外周血CD8+显著下降(P〈0.05),血清IFN-γ、TNF-α、MDA显著下降(P〈0.05),血清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EN+IL-6可以加快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恢复,促进肝脏蛋白合成,改善术后免疫功能低下,减轻炎症反应和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24例行根治性切除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n=12)和rhGH+PN组(n=12)。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6天测肝功能、血糖、甲胎蛋白(AFP)、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用RT-PCR法检测术后第6天肝穿刺组织白蛋白(ALB)mRNA的表达,肝组织行Ki67免疫组织化染色。结果术后第6天,血糖、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肝组织ALBmRNA表达水平、肝组织Ki67指数,rhGH+PN组均高于PN组(P〈0.05)。结论rhGH有利于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蛋白质合成和肝再生。  相似文献   
5.
硫代乙酰胺诱导的肝硬化大鼠蛋白质代谢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硫代乙酰胺诱导的肝硬化大鼠血浆氨基酸谱和GH/IGF-1l轴变化。方法 正常组和肝硬化组大鼠各6只,测大鼠肝功能、血糖、血浆氨基酸谱和血清GH、IGF-1、IGFBP-3水平,用RT-PCR法检测肝ALBmRNA、IGF-1mRNA、IGFBP-3mRNA表达。肝组织行HE染色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肝硬化组大鼠血清AST、ALT、ALP明显升高;血浆总氨基酸及AAA明显升高,BCAA及Fischer值明显降低;血清GH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IGF-1、IGFBP-3水平明显降低,肝ALB mRNA、IGF-1 mRNA、IGFBP-3 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肝硬化组大鼠镜下见假小叶形成,肝Ki67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 硫代乙酰胺诱导的肝硬化大鼠血浆氨基酸谱和GH/IGF-1轴的变化与人类肝硬化大体相似,是研究肝硬化蛋白质代谢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时敏  梁力建 《实用癌症杂志》2001,16(1):108-109,112
复发已成为肿瘤患者切除术后的主要死因,是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rcinoma,PLC)中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约80%,小肝癌亦达60%左右,使肝癌手术后的远期疗效不理想。因此,研究肝癌术后复发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成为近期的热点之一。1 复发机理肿瘤术后复发主要有2种情况:一是手术不彻底导致癌细胞在体内残留(包括原发器官内或其它部位),一段时间后残癌增大;二是重新从癌前病变演化而来的复发。目前研究表明肝内转移和多中心发生是PLC术后复发的两大机理。多中心发生学说愈来愈引起人…  相似文献   
7.
复发已成为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主要死因 ,是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原发性肝癌 (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 C)中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 5年复发率约 80 % ,小肝癌亦达 6 0 %左右 ,使肝癌手术后的远期疗效不理想。因此 ,研究肝癌术后复发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成为热点之一。本文就此综述如下。1 复发机理肿瘤术后复发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手术不彻底导致癌细胞在体内残留 (包括原发器官内或其它部位 ) ,一段时间后残癌增大 ;二是重新从癌前病变演化而来的复发。目前研究表明肝内转移和多中心发生是 PL C术后复发的两大机理。在肿瘤发生发展过…  相似文献   
8.
肉毒碱在肝硬化大鼠全胃肠外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肉毒碱在肝硬化大鼠全胃肠外营养(TPN)时的作用。方法19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成3组,肝硬化对照组(A组)6只,肝硬化TPN组(B组)7只和肝硬化TPN+肉毒碱组6只。观察大鼠生存情况,大鼠肝功能、血脂水平和肝脂含量的变化。结果除TPN组有1只大鼠因输液过快、肺水肿死亡外,其余大鼠均成活。血清TBIL,AST和ALTB,C组与A组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LB明显降低(P<0.01)。血TG水平明显升高(P<0.01),肝TG,CHO含量明显升高(P<0.01)。C组与B组比较,血清ALB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CHO水平明显降低(P<0.01和P<0.05),肝TG,CHO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肉毒碱可以改善硬化肝TPN时进一步肝损害和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酸对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随机分为胆酸组和对照组喂养1周,每组12只。对照组给以标准饲料喂养,胆酸组给以含0.2%胆酸的饲料喂养。1周后检测大鼠胆汁分泌速度及胆汁总胆汁酸(TBA)含量,检测肝功能、有丝分裂指数(MI)、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细胞核DNA含量。结果胆酸组胆汁分泌速度、胆汁TBA含量、血清ALB含量、MI、PCNA标记指数、细胞核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胆酸可以增加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胆汁分泌速度及胆汁TBA含量,促进大鼠肝功能恢复和肝再生。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38岁,工人。住院号27410。1984年8月4日左上肢被汽车撞伤,摄片诊断为“左伸直型孟氏骨折”住院。查体:左前臂肿胀,畸形,活动受限,各指活动及感觉正常,挠动脉搏动良好。8月10日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于止血带下取左前臂背侧上段切口长约12cm,显露尺骨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