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山西省东南部地区农村居民饮食、行为等各种影响因素与贲门癌(GCC)发生的关系。方法在山西省东南部地区,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20例GCC患者和240名对照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家族史(OR=2.83,95%CI=1.74~3.94)、吸烟(OR=2.89,95%CI=1.57~5.30)、喜食烫食(OR=1.32,95%CI=1.12~2.79)可能是GCC的危险因素;体质指数≥24(OR=0.20,95%CI=0.06~0.67)、经常饮茶(OR=0.43,95%CI=0.15~0.78)、常吃新鲜水果(OR=0.62,95%CI=0.36~0.91)可能是GCC的保护因素。结论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农村居民GCC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应对其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化道疾病患者对食管、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医师的性别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检查的依从性等提供依据。方法:在门诊食管、胃镜和结肠镜室,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4205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对其内镜检查医师的性别选择和人口统计学等资料,分析各种因素对性别选择的影响。结果:男性或女性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时对医师的性别选择率均高于食管和胃镜检查(男:60%vs.13%,χ2=353.511,P<0.001;女:64%vs.17%,χ2=307.408,P<0.001),且对内镜检查医师有性别选择的患者倾向于选择同性别的内镜检查医师。女性、非文盲、食管/贲门癌家族史阳性的患者对食管和胃镜检查医师的性别选择率较高(P均<0.05);非文盲、外倾型性格的患者对结肠镜医师的性别选择率较高(P均<0.05)。结论: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时对医师的性别选择率高于食管和胃镜检查;女性、非文盲、外倾型性格可能是影响患者对内镜医师性别选择倾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马钱子碱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应用CCK-8法检测马钱子碱对THP-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AO/EB荧光染色法、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马钱子碱对THP-1细胞凋亡的影响;PI单染法检测马钱子碱对THP-l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检测BCL-2、BAX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马钱子碱能有效地抑制THP-1细胞的生长,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THP-1细胞经浓度为400μg/ml马钱子碱作用48h后,大部分细胞核染色质被EB染成橘红色并呈固缩状,显示为晚期凋亡的细胞形态;0—400μg/ml范围内的马钱子碱作用THP-1细胞48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细胞凋亡率逐渐上升;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o/G1,期,并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RT-PCR结果显示,BCL-2基因表达明显下降,BAX基因表达上调。结论:马钱子碱能抑制THP-1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并对细胞周期起阻滞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CL-2基因表达抑制及BAX基因表达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标本库的建库条件,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质量控制,以及肿瘤标本库的信息化管理.方法 外科手术采集的标本(包括肿瘤组织、瘤旁组织、远端正常组织和淋巴结)以及肿瘤患者的血清/血浆标本和从肿瘤组织中提取的核酸等肿瘤资源按规范要求分装处理后在一80℃深低温冷冻保存或液氮保存;并自主设计开发了一套标准化智能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标本库的管理,标本库系统结构包括标本资料数据库和出入库数据库及6大功能模块;标本实行条码扫描存储、分类、报警以及统计等功能;标本对应有国际疾病分类编号,可与国际接轨,广泛合作.结果 本标本库共收集消化道肿瘤和正常对照标本20余万份,包括特色肿瘤标本:双胞胎癌;双源癌;夫妻癌.已向各级研究机构和研究生提供标本279194份,用于DNA、RNA和蛋白质等的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效果良好.结论 消化道肿瘤标本库的建立及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可向研究者们随时提供经确诊的、合乎现代肿瘤学研究要求的各种肿瘤标本和正常对照标本,有利于与国内、国际各科研机构合作,有效地利用肿瘤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孕妇糖耐量曲线趋势的探讨分析,为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检验科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孕妇1038例,依据2013年我国卫生行业标准推荐的GDM诊断标准,将产检孕妇分为糖耐量正常组(810例)和GDM组(228例)。根据糖耐量试验中各点血糖值绘制OGTT曲线,对两组人群OGTT曲线中血糖峰值出现的时间和个数进行统计分析,并据此对OGTT曲线进行分型,进一步分析不同曲线类型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并对两组人群中不同类型曲线人群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1 h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人群OGTT曲线中血糖峰值出现的时间和个数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人群中OGTT血糖峰值出现时间的人群分布存在显著差异。糖耐量正常组孕妇血糖峰值出现时间主要集中于服糖后0.5 h,而GDM组孕妇峰值出现时间主要集中于服糖后1 h,糖耐量正常组血糖峰值出现时间明显早于GDM组;根据OGTT曲线中血糖的波动情况可将OGTT曲线分为两型:单相曲线型与双相曲线型,两种曲线类型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糖耐量正常组双相曲线个体占比明显高于GDM组;糖耐量正常组与GDM组中,双相曲线人群餐后1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相曲线人群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OGTT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预测GDM的风险,其不同的变化趋势可能是GDM风险的早期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5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检索CBMdisc,CMCC,CNKI,Medline,Pubmed,ScienceDirect,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并收集未公开发表的文章及硕、博士学位论文,获得有关p5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的文献.确定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然后应用Meta分析软件RevMan 5.1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病例组及对照组p53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值)为效应指标,计算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发表偏倚用漏斗图和Egger's线性回归检验来评估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携带杂合基因型(Arg/Pro)的个体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是野生纯合型(Arg/Arg)的1.12倍(OR=1.12,95%CI:1.01~1.25),携带突变纯合基因型(Pro/Pro)的个体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是野生纯合型(Arg/Arg)的1.43倍(OR=1.43,95%CI:1.15~1.78).结论 表明与野生纯合型(Arg/Arg)相比,携带杂合基因型(Arg/Pro)和突变纯合基因型(Pro/Pro)可显著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性.  相似文献   
7.
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快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斑点金免疫渗滤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快速方法。方法:将兔抗乙肝表面抗原的抗体点子硝酸纤维素薄膜上,用来捕获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原,通过胶体金标记的抗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来直接显色。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D缺乏和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包括肿瘤、自身免疫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多项研究还表明维生素D对肿瘤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河南林州(原林县)是世界食管癌高发区之一,其北部地区部分居民113年前移居到山西长治地区,目前形成了较为集中的自然移民村,他们中98%以上的居民是林州人后裔,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已与林州地区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与山西长治当地情况相似.本研究利用ELISA法检测河南林州食管鳞癌患者、河南林州健康人群、山西长治健康人群、山西长治食管鳞癌患者、长治林州移民健康人群这5组人群血浆中维生素D的水平,旨在探讨血浆维生素D水平与食管鳞癌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肿瘤坏死固子-α(TNF-α)在糖尿病肾病发展中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观察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6、10、14周空腹血糖(FBG)、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以及肾脏的病理变化,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IGF-1、TNF-α等指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脏IGF-1、TNF-α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进行性白蛋白尿,肾脏肾小球体积增大、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实验组血清IGF-1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NF-α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显示,实验组大鼠肾组织IGF-1平均积分光密度值(IDF)较对照组升高并随着病程的延长有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而TNF-αIDF值均高于对照组 (P〈0.01)。实验组IGF-1与TNF-α IDF值呈负相关关系(r=-0.892,P〈0.01)。结论肾组织IGF-1下降、TNF-α升高与糖尿病肾脏病变发生显著相关,提示IGF-1、TNF-α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其中IGF-1发挥保护性作用,而TNF-α发挥损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1993-1999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诸因素。结果 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与其病情,恶性程度,住院时间长短。白细胞计数,化疗及多种抗生素的应用有明显关系;感染的病原菌依次为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结论 恶性血液病本身,长期住院、化疗、免疫抑制剂及多种抗生素的应用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