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干扰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方法:应用ELISA法对44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在干扰素治疗开始时、结束时和停药后6个月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和Ⅳ型胶原(C-Ⅳ)。结果:干扰素治疗完全应答组(CR-S)和完全应答伴反跳组(CR-R)治疗前血清HA、LN、PⅢP和C-Ⅳ水平低于无应答组(NR)、差异显著(P<0.05);CR-S组干扰素治疗后血清HA、LN、PⅢP和C-Ⅳ水平明显下降(P<0.05);CR-R组和NR组干扰素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无明显下降,甚至升高。结论:应用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时,随着肝内炎症的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水平明显下降,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中心供氧装置氧气出口污染情况及消毒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90个中心供氧装置氧气出口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A和观察组B。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处理,观察组A使用5%的聚维酮碘进行消毒,观察组B使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比较各组消毒前后的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A和观察组B消毒前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86.67%、93.33%和90.00%,消毒后检出率分别为80.00%、20.00%和36.67%,观察组A和B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3.33%和76.67%。结论 中心供氧装置氧气出口处细菌污染严重,使用5%聚维酮碘和75%酒精擦拭消毒能有效降低其病原菌检出率,5%聚维酮碘的消毒效果略优于75%酒精。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控制或降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手术安全。方法回顾分析60例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通过分析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和促发原因,提出应对策略。结果手术室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包括执行各种制度不严、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压疮、管道脱落、异物遗留体内、液体外渗及仪器使用不当,其中各种制度执行不严格所占比例最高。结论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水平缺乏,安全意识不够等,通过加强培训,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管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乙型重型肝炎基因变异与免疫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在重型肝炎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位基因突变与机体免疫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检测HBV基因组前C区1896位是否存在变异,以单克隆抗体APAAP法比较末梢血T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用双抗体夹心ELIS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TNF-α、INF-γ、IL-6、IL-8)水平。结果 23例重型肝炎中,HBV基因变异株感染率为52.2%,而22例急性乙型肝炎中仅1例为变异株感染;变异株组CD8^ T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CD4^ /CD8^ 比值明显增高,CD3^ 、CD4^ T细胞的百分率未见明显变化;重型肝炎中细胞因子(TNF-α、INF-γ、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急性乙型肝炎相应之细胞因子水平,而变异株组INF-γ、IL-6水平明显高于非变异株组,TNF-α和IL-8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变异株组病死率(100%)明显高于野毒株组的病死率(9%)。结论 重型肝炎中,变异株HBV感染率很高;基因变异HBV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免疫细胞活化,从而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导致肝细胞损伤,甚至肝衰竭。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体外感染人绒毛膜癌JEG3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体外感染人绒毛膜癌滋养层细胞(JEG3)模型,探讨HBV宫内感染机制。方法应用HBV阳性且高载量的血清,感染JEG3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感染后细胞上清液和细胞内的HBV载量;应用ELISA方法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不同代次上清液的HBsAg、HBeAg浓度;应用SP免疫组化检测感染细胞内HBsAg、HBeAg的表达。结果感染初代的JEG3细胞,随着时间增加病毒载量亦增加。传代后细胞及上清中的HBV载量随传代次数增加逐渐降低,5代后检测均为阴性;感染初代上清液HBsAg含量随时间增加,120h含量最高。传代细胞的上清液HBsAg检测1~4代为阳性,但浓度逐渐降低,5代后均为阴性。上清液的HBeAg检测,各时间点、各代均为阴性;1、2、3、4代细胞HBsAg、HBcAg染色可见阳性细胞。结论HBV可以在体外感染滋养层细胞,且能在传代细胞中有持续的表达。感染过程中参与调控的相关细胞因子及HBV复制的持续与否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结核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出现回升 ,因此抗结核药物的应用也随之增多 ,抗结核药所带来的副作用表现亦日渐增多。抗结核药的主要副作用是肝功能损害 ,它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毒性肝炎 ,甚至肝功衰竭。在我科仅在2000年1个月内即收治2名因应用抗结核药物而引起急性肝坏死的病人。1临床资料例1:男67岁 ,因“结核性胸膜炎”口服利福平(600mg,日1次) ,异烟肼(300mg,日1次)40天 ,开始出现发热 ,体温达39℃ ,伴明显乏力、厌食、恶心症状 ,并出现尿黄、眼黄而来诊。即往身体健康 ,无烟酒嗜好。查体 :意识清…  相似文献   
8.
9.
日本(熊本)乙肝基因疫苗对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产妇之婴儿1年免疫效果的观察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10003)赵桂珍,马力,曲以琴,李颖,曹丽,穆桂玲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宋珍珠,吴小茵乙肝基因疫苗无论从其来源及免疫效果都有血源疫苗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固定技术不植骨治疗四肢管状骨难治性骨不连与骨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05年4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7例内固定术后难治性骨不连及骨缺损患者进行研究,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探讨护理要点.结果 17例骨不连均骨性愈合.骨愈合时间3.0~21.0个月,平均5.2个月.伴有肢体短缩的骨不连性骨缺损的12例同期或二期重建了肢体长度,达到了肢体长度均衡,愈合时间4.0~11.0个月,平均52个月,骨愈合指数平均32 d/cm.结论 通过对患者进行切实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增加了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增加了骨外固定技术治疗难治性骨不连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