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沧州市2000--2013年的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带菌率和菌型分布变迁状况,为提出新的免疫策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暴发提供依据。方法每年在流脑流行前期(12月至1月)、流行期(3月)和流行后期(5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集0~6、7~12、13~17和18岁以上4个不同年龄组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健康人群流脑带菌调查和分析。依据WS295-200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数据用SPSS17.0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2000--2013年连续14年监测的4865人中,检出带菌者232人,总带菌率为4.77%。其中2000和2003年带菌率最高,为9.09%;2013年最低,为0.42%。共检出流脑菌群11群,分别为A、B、C、D、X、Y、29E、W135、H、I和K群。其中以B群检出率最高,为1.19%;其次Y群,为1.09%,A和c群的检出率分别为0.60%和0.25%;检出率最低的是W135群(0.14%)。13~17岁组带菌率最高,为6.63%;其次是0~6和7—12岁组,分别为4.10%和4.06%;最低的是18岁以上组,为3.09%。4个年龄组带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3,P〈0.01)。结论连续14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沧州市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2008年以后下降更为明显,反映了多年来沧州市对流脑监测和疫苗接种工作的重视。13—17岁组带菌率最高,提示今后要加强该年龄组人群的监测、预防接种以及健康教育工作。带菌者中检出了致病菌株,且检出率高于其他菌群,提示今后A+C流脑疫苗仍应在沧州市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妇幼健康大讲堂”是河北省沧州市妇幼保健院于2009年发起、组织、策划和落实的一项公益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旨在利用专业的医疗保健队伍及资源,通过课堂讲座的健康教育形式,将妇幼保健工作模式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帮助群众掌握妇幼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沧州市妇幼保健院是按国家三级妇幼保健院标准建造,集预防、保健、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妇幼保健机构。始终坚持"以保健为中心,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担负着全市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及妇幼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是全市妇幼保健业务指导中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沧州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方法以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方法 ,对沧州市389名流动人口进行了调查。结果流动人口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6.4%,1年内过生育健康服务获得率5.1%,1年内常规健康体检率27.8%,2周患病率为39.1%,1年内患病率88.7%,就诊率83.8%,住院率为1.5%,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为43.7%。沧州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水平、文化程度、是否有医疗保险。结论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青年务工人员的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行为,并将流动人口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服务对象,合理引导流动人口有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医疗保险覆盖率,建立适合流动人口需求的医疗保障体系[1]。  相似文献   
5.
目的及时掌握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动态和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要求,有计划连续、系统地开展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06~2008年人群蛔虫平均感染率为0.37%,3~12岁儿童蛲虫平均感染率为3.35%,女生较男生高2.67倍,土壤标本未检出土源性线虫虫卵。结论沧县监测点人群土源性线虫仍保持较低的感染水平。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坚持采取药物驱虫,落实改水、改厕等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沧州市淡色库蚊对不同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对醚菊酯、联苯菊酯、胺菊酯、氯氰菊酯、毒死蜱、双硫磷和DDT 7种杀虫剂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醚菊酯、联苯菊酯抗性倍数分别为141.00、51.25,均为高抗;毒死蜱、DDT抗性倍数分别为4.19、7.92,均为低抗;胺菊酯、氯氰菊酯、双硫磷抗性倍数分别为0.03、1.24、0.82,均属敏感。结论沧州市淡色库蚊幼虫对部分杀虫剂已产生抗药性,在灭蚊工作中应选择敏感杀虫剂,注意避免大量单独使用某种杀虫剂而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沧州市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防控手足口疫情发展及蔓延。方法收集2010年疫情报告手足口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核酸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沧州市手足口病病例累计报告11 687例,重症206例,死亡1例,较去年同期(9 771例)上升19.61%。对648例患者的咽试子等标本进行EV71、CoxA16、肠道通用病毒核酸检测,阳性599份,阳性率92.44%。其中EV71型187份、CoxA16型137份、其他肠道病毒感染275份,分别占31.22%、22.87%和45.91%。结论沧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感染以EV71型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主。  相似文献   
8.
沧州市2009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沧州市2009年食品中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为沧州市食源性致病菌和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2009年度工作手册,对3类食品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等5种致病菌的分离、生化及血清型鉴定。结果 46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14株,总检出率为35%。其中沙门氏菌3株,检出率为7.5%;副溶血弧菌11株,检出率为27.5%;单增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结论 2009年沧州市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其中水产品污染较重。希望卫生监督部门加大对上述产品流通、销售和餐饮的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青年务工人员吸烟行为的发生率,探讨同伴和家庭因素对青年务工人员启动吸烟的影响和青年务工人员对吸烟以及戒烟的认知态度。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匿名式问卷调查方式,问卷由调查员当场发放并收回,对600名16~30岁青年务工人员开展关于吸烟的问卷调查,回收试卷536张。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者总体吸烟率48.51%,男性的吸烟率高于女性的吸烟率(x^2=45.18,P〈0.005);吸烟者父母的吸烟率高于不吸烟者父母的吸烟率(x^2=24.57,P〈0.005);吸烟的青年务工人员的周围朋友吸烟的可能性较不吸烟的高(x^2=19.53,P〈0.005)。531人了解吸烟有害健康,戒烟成功者仅为9人。结论青年务工人员吸烟者众多,且对吸烟和二手烟的危害缺乏认识,戒烟的动力不足,控烟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摸清蟑螂种群、数量动态及危害,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水平。调查和实验方法:粘捕及询问调查、药激法、药膜法、现场实验。结果:通过综合防制,有蟑区域蟑螂侵害率下降90.0%,密度指数下降91.4%,有效控制了扩散,使其密度控制在卫生城市标准要求之内。结论: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制定并落实切实可行的蟑螂防制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