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血站的主要工作是血液采集、制备、储存和供应,保障临床用血需要,防止输血传播疾病,加强站内感染管理和质量控制,为献血者提供安全、卫生、便利的条件。献血、制备、储存等环境场所中环境卫生值得关注,尤其是梅雨季节、站内站外环境卫生。为了解血站内环境卫生质量状况,对上饶市血站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高脂血症人群和一些献血自愿者餐后献血,导致采集的血液出现不同程度的乳糜血。按照《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l8469—2001)附录A中对乳糜程度的判定,严重的只能报废,由此造成血液的浪费。当前,在全国血源十分紧张的背景下,一般将重度以下的乳糜血进行成分制备,乳糜的血浆报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贮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65例择期手术患者术前3~5d采集300~400ml全血,置于4℃储血冰箱中,术中回输患者。结果 65例择期手术患者术中回输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对择期手术患者是一种安全科学的输血方式,值得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7—2022年国内25家地市级中心血站全血制备的成分血供应情况是否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2022年国内25家中心血站红细胞成分血、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病原体灭活冰冻血浆、调剂红细胞成分血和冰冻血浆的发放数据,根据新冠疫情发生时间(2019年底),将发放数据分为两组,2017年、2018年、2019年为非新冠疫情组(简称非疫情组),2020年、2021年、2022年为新冠疫情组(简称疫情组)。结果2017—2022年,红细胞成分血发放量呈波动增长,2022年>2021年>2019年>2020年>2018年>2017年,2020年较2019年下降19 724.12 U,呈负增长(–1.43%),与中心血站显著相关(P <0.05);冰冻血浆发放量呈逐年递增,2022年>2021年>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与中心血站显著相关(P <0.05);冷沉淀凝血因子发放量基本呈逐年递增,2021年>2022年>2020年>2...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地市级血站在新冠疫情下单采血小板的采供能力变化,为地市级血站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确保单采血小板供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平台27家地市级血站2018—2021年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初次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占所有献血者捐献血小板的百分比、单采血小板贮藏前去除白细胞率、单采血小板供应量、单采血小板供应量占全部血小板供应量的百分比、过期单采血小板总量数据;将统计年度分为疫情暴发前(2018—2019年)、疫情期(2020—2021年)2个统计时段,应用SPSS软件t检验方法分别比对疫情前后及各年度单采血小板相关数据统计差异。结果 27家地市级血站疫情暴发前后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合计分别为73866人、89021人,采集总量合计为438 573.4 U、527 174.2 U,发放总量合计分别为425 799 U、515 451.5 U,比较结果皆有显著性差异;疫情暴发前后初次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血液所占百分比均值分别为4.68%、5.37%,除1家血站外其余26家血站单采血小板储存前去除白细胞率范围在55.06%~100%,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JK(a-b-)表型在上饶献血人群中的分布频率,研究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红细胞尿素溶血实验筛选出JK(a-b-)表型献血者,血清学进行确认实验。对Jk基因编码第4-11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并测定序列。结果 38483份血液筛查标本中有1份标本未出现尿素溶血,血清学实验,确认为JK(a-b-)血型,分布频率约为0.0025%。Kidd血型基因分型为JKBΔ6/JKBΔ6。第6外显子测序结果为第5内含子剪切位点突变AGAA。结论上饶地区分布频率低于上海地区0.0039%、温州0.014%、广州0.02%。第6外显子的编码序列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被遗漏,是一种导致Jk(a-b-)表型的常见变异,这是导致Jk(a-b-)的个体红细胞尿渗透障碍的遗传基础。明确该表型在本地献血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储存该表型的献血者血液,对保证该类表型患者的安全输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统计分析上饶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及人群分布特征,为血液安全管理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对上饶市2010年1月-2015年12月共计183050人份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二次ELISA检测,并将反应性标本确证实验。结果初筛阳性129例,初筛阳性率0.07%;确证阳性数24例,确证阳性率13.11/10万,不确定数10例,经追踪其中6例确证阳性,2例仍为不确定,2例未能追踪到。30例确证阳性中,男男同性恋3例;年龄段中主要以18~30岁为主,占66.67%(20/30);本地22例,外地8例。结论血站献血人群以18~30岁人为主,应加强献血者的健康征询和核查工作,排除有高危行为人献血,选用敏感度高和特异性强的试剂,开展核酸检测,建立网络屏蔽高危人群等措施,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技术,PCR具有其它传统方法无与伦比的优点: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极微量的污染即可导致假阳性结果。因此,PCR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如何防止PCR污染已成为整个实验成功的关键,现就我院PCR实验室二年来采取的预防污染办法介绍如下:PCR检测过程中的污染来源有三:一是标本间的交叉污染;二是实验室中克隆质粒的污染;三是扩增产物的污染,其中以第三种为最主要,因此冠以“残留污染”(Carryover)。PCR污染可能来自标本处理过程中所伴随的阳性质粒,通过空气和气溶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2019—2021年我国部分采供血机构全血献血人群和单采献血人群延迟献血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2021年我国部分采供血机构延迟献血相关数据。采供血机构根据省级(血液中心)和地市级(中心血站)不同分为甲乙2组,献血人群分为全血献血人群、单采献血人群,主要研究饮酒、服用药物、月经生理期、既往病史、体重不达标、体温异常、脉搏异常、血压异常、乳糜血、血红蛋白(Hb)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阳性、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抗-TP)阳性、艾滋病毒抗体(抗-HIV)阳性、其他等16个延迟献血原因。根据分组、献血人群和延迟献血原因排序不同,分别收集延迟献血率和延迟献血原因排在第1、第2、第3位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全血献血人群延迟献血率(中位数8.57%)低于单采献血人群延迟献血率(中位数10.79%);甲组不同年度不同献血人群的延迟献血率中位数均高于乙组,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所报告的排在前3位的延迟献血原因数据中,全血献血人群涉及11个,较单采献血人群多了饮酒、服用药物、脉搏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比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前后全血献血人群的基本特征。方法 收集2018—2021年我国26家采供血机构全血献血人群基本特征相关数据,剔除无效数据后,对全血献血者基数变化趋势、活跃献血者(重复献血者)人数、献血频率、献血者平均年龄、初次献血者招募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前后的变化。结果 14个指标中受疫情影响差异较大的有8个(占比57%)。其中,全血献血者基数变化趋势受疫情影响变化较大,疫情期间整体增长率高于疫情前(P<0.05);活跃献血者人数均为增长趋势,疫情期间高于疫情前(P<0.05);献血频率疫情期间低于疫情前(P<0.05);献血者平均年龄、女性献血者平均年龄受疫情影响波动范围较大,两者较疫情前偏高(均P<0.05);初次献血者招募<25岁组和≥25岁组参加率受疫情影响差别较大,呈不规则波动且波动幅度范围较大(均P<0.05);初次献血者占全部献血者的比例受疫情影响呈不规则波动,整体占比低于疫情前(P<0.05)。结论 26家采供血机构全血献血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后较发生前呈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