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皮肤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1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抗菌织物检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先用抑菌晕法筛除 10 2件抗菌织物中高溶出性抗菌性织物 8件 (7.84%) ,无抗菌功能织物 5件 (4 .90 %) ,再将 89件 (87.2 5 %)非溶出性抗菌织物用定量的改良奎因法和定时暴露法进行抑菌率检测 ,两种定量方法的抑菌率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是一种新型的致病性菌,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腹泻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为了掌握武汉市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宿主动物、腹泻病人及食品中的带菌和菌株毒力基因情况,本文于2003年进行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调查。并在腹泻及肾衰患者中进行病原检索和食品监测。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005年-2010年霍乱弧菌监测中分离的25株疑似菌株进行系统鉴定。方法: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系统生化鉴定(VITEK32)、PCR检测其分型及毒素基因、药敏试验。结果:25株菌鉴定为霍乱弧菌的有21株,与霍乱弧菌发生交叉凝集4株;病例监测主要为O139霍乱弧菌、外环境监测主要为O1群霍乱弧菌;病例监测菌株携带霍乱弧菌毒素基因(ctxAB)、其他菌株均不携带霍乱弧菌毒素基因(ctxAB)。药敏实验结果对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敏感,对其他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武汉市霍乱弧菌在病例监测中主要为O139群霍乱弧菌产毒株、外环境监测中主要为O1群霍乱弧菌非产毒株,不同型别菌株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4起食物中毒的10株菌株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及毒素分析。方法按照食品卫生检测标准GB 4789.10-94、《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 S/T 80-1996及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结果这10株菌均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并检出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且其中1株同时检出葡萄球菌C型肠毒素。结论应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工作,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日本血吸虫成虫吡喹酮用药前后差异表达序列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感染新西兰大白兔前后肝脏内差减cDNA文库,为筛选吡喹酮治疗过程中日本血吸虫体内药物反应分子靶标奠定基础。方法日本血吸虫感染新西兰大白兔,吡喹酮治疗者为实验组,未经吡喹酮治疗者为对照组,应用PCRSelectcDNASubtraction试剂盒进行SSH分析,分别构建正向和反向消减cDNA文库,对文库进行筛选,挑取阳性克隆测序获得差异表达EST或新EST,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2个消减文库中共筛选到39个有效阳性克隆,其中正向文库22个,反向文库17个,分析表明这些EST编码主要是一些酶及与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相关的蛋白质。结论成功构建日本血吸虫成虫吡喹酮治疗前后消减文库,为进一步研究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武汉市2010年细菌性痢疾监测中分离的志贺氏菌的生化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状况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按<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提供的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PCR方法分别对志贺氏菌分离株7对毒力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2010年分离志贺氏菌15株,宋内氏菌12株,福氏志贺氏菌3株.志贺氏菌敏...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武汉地区历年收集的霍乱弧菌毒力相关基因分布情况,并对这些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方法分别对霍乱弧菌中的ctxA、zot、ace、ompU、tcpA、toxR、tcpI与hlyA等基因进行PCR检测,并对所有霍乱弧菌进行PCR分类鉴定。结果分离的大部分霍乱弧菌菌株携带有所有的毒力基因,有3株细菌仅有个别非核心毒力基因扩增阳性;该PCR方法分类对O1型所有菌株都能很好地进行分类鉴别,对O139型则与血清型鉴定存在不一致情况。结论PCR方法对产毒型和非产毒型O1/O139霍乱弧菌以及O1/O139和非O1/O139霍乱弧菌鉴定效率非常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从武汉地区门诊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患者中分离的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携带杀白细胞毒素(PVL)基因及耐药特征。 方法 收集2011—2013年在武汉市5所医疗机构门诊就诊SSTI患者中分离的182株MSSA,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多重PCR法检测mecA基因和PVL基因。结果 182株MSSA中有65株PVL阳性,阳性率为35.71%。不同病种PVL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9.76,P = 0.00),其中疖/痈(7/7)、毛囊炎(3/3)、脓肿(55.53%,30/57)和脓疱疮(2/4)的检出率较高。PVL阳性患者年龄[(35.40 ± 19.31)岁]小于PVL阴性患者[(43.21 ± 20.7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50,P = 0.01)。在65株PVL阳性MSSA菌株中,耐药率居前3位的依次是氨苄西林(87.69%)、青霉素(53.85%)、红霉素(41.54%)。在117株PVL阴性MSSA菌株中,耐药率居前3位的依次是克林霉素(26.50%)、青霉素(20.51%)、氨苄西林(12.82%)。PVL阳性MSSA菌株对青霉素(χ2 = 21.19)、氨苄西林(χ2 = 97.97)、多西环素(χ2 = 11.61)、环丙沙星(χ2 = 8.07)、红霉素(χ2 = 25.04)、庆大霉素(χ2 = 10.86)的耐药率高于PVL阴性MSSA菌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武汉地区门诊MSSA SSTI患者中,PVL阳性率较高,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经验治疗可选择氟氯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片或多西环素。  相似文献   
9.
单增李斯特菌食品分离株多重PCR鉴定与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增李斯特菌(Lm)巳被国家列为食品卫生必检项目.为掌握湖北省武汉市食品中Lm的血清型,追溯Lm污染来源,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2007年,从生畜肉、生禽肉、熟肉制品、水产品、生食蔬菜和蔬菜沙拉等6大类食品中检测分离出49株Lm疑似菌株,并采用双重PCR和四重PCR方法进行鉴定及血清分型.  相似文献   
10.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HEC)O15 7∶H7是一种新型的致病性菌 ,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腹泻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为了掌握武汉市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 7∶H7在宿主动物、腹泻病人及食品中的带菌和菌株毒力基因情况 ,本文于 2 0 0 3年进行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 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调查 ,并在腹泻及肾衰患者中进行病原检索和食品监测。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宿主动物 :选择本市 3个养殖场 (奶牛场、养猪场、养鸡场 ) ,于 2 0 0 3年的 7~ 9月分别采集新鲜粪便样共318份 ,其中奶牛 15 2份、猪 85份、鸡 81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