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静脉溶栓疗效.方法对60岁以上AMI患者201例,静脉溶栓治疗组86例,与未溶栓组115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溶栓组再通率36%,而溶栓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升高,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例数明显减少.结论溶栓治疗有益老年AMI患者的临床预后,但延迟溶栓治疗时间和老年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可能影响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2.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预后很差,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回顾性的研究数据提示,即使在使用抗凝或者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下,症状性的颅内段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年卒中发生率分别是7.8%和10.7%,因此,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必须得到积极治疗。由于材料研制的进展,支架可以被放置到细小、迂曲的血管中,支架辅助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Stent-assisted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STENT-PTA)已经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的狭窄,但是相关的报道都是小样本的初步临床研究,尚没有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我们对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椎动脉狭窄患者的STENT-PTA治疗结果进行报道,并对STENT-PTA治疗颅内段椎动脉狭窄的疗效、并发症以及筛选和随访方法等问题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以及纳洛酮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缺血组、再灌注组、纳洛酮组,每组5只,然后以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实验组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缺血组、再灌注组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纳洛酮组;其线粒体膜电位则低于对照组和纳洛酮组;再灌注组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缺血组;其线粒体膜电位则低于缺血组;对照组与纳洛酮组间各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纳洛酮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有抑制作用,对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如不治疗,患者有发生脑卒中和锁骨下动脉狭窄侧肢体远端严重缺血的危险。胸外科手术是治疗SSS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支架植入术是治疗SSS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但国内报道较少。我们报道一例经PTA治疗的SSS患者,并对诊断方法、手术指征和并发症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110例PVB化疗配合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中晚期食管癌单纯放疗与放疗PV方案化疗的疗效观察。方法:1990~1992期间在诊科诊治的中晚期食管癌110例随机分为单放组与化一放疗组两组,两组均以65~70Gy/6-8周的常规放疗,化一放组是在放疗时同步加PVB方案化疗(cisplaqtin 20mg/m^3,iv gtt, dl-5,vincristinum 1.4mg/m^3,iv,dl;pingyangrnycinun 15mg  相似文献   
6.
病例 1:患者男 ,5 2岁。 1998年 10月 9日 2 3时 ,无诱因自觉左侧肢体麻木 ,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CT扫描未见异常 ,自觉麻木症状减轻后回家。0时 30分 ,肢体麻木再度加重 ,左下肢不能行走 ,左上肢不能上举 ,伴失语 ,再次急诊。意识清醒 ,完全性运动性失语 ,测左上肢肌力  相似文献   
7.
沈洪医生: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副教授(Shenhong@public.east.cn.net)血液透析疗法临床已广泛应用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药物中毒及容量负荷过重等危重病症的治疗。血液透析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也为更多医生所熟悉和掌握。我们就血液...  相似文献   
8.
女性 48岁农民,一年来逐渐乏力,头晕、心悸、间歇性皮肤紫斑及牙龈出血而入院。无发热、骨痛,祖籍内蒙丰镇,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无感染及服用伯氨喹啉药物和进食蚕豆史。月经量少。查体:生命体征正常。颜面苍黄,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无叩痛,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三级缩鸣。肝脾未及。下肢轻度指压痕。无出血点,巩膜不黄,入院时Hb20g/L,WBC1×10~9/L,DC,P52%L43%,M5%,Pt32×10~9/L,Rec1.7%,骨(?)象增生活跃。粒红比例1.56:  相似文献   
9.
计达  武建军  沈洪  刘钰 《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1):789-790
目的观察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5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常规治疗无效时加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准确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及动脉血气等变化。结果58例患者治疗后心率、血压及动脉血气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或P〈0.01),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有效率100%。结论应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急诊复苏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前高危征象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诊复苏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前的高危征象,为可能发生呼吸、心跳停止患者的急诊急救提供诊治依据。方法 对194例急诊复苏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是基础疾病,呼吸、心跳停止前主诉、症状、体征等资料。结果 ①急诊呼吸、心跳停止复苏患者以内科基础疾病占绝大多数(89.18%),所有复苏患者总体复苏成功率约为6.70%;②内科基础疾病中,呼吸、心跳停止者以突然发生且无可采集主诉者最多,约占加.46%;有可采集主诉患者中以呼吸困难、胸闷者最多,其次为胸痛、心慌等主诉,前者发生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③呼吸困难、胸闷主诉者基础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胸痛、心慌主诉者以循环系统疾病为主。结论 急诊复苏患者以突然发病、无明显可采集主诉最常见;有可采集主诉者中。呼吸困难、胸闷加重是最高危征象。其次为胸痛、心慌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