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盏切开联合经肾实质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复杂鹿角形结石的疗效。方法电刀切开积水较重的肾盏,气压弹道碎石杆对准结石碎石后分块取出。盏颈口狭窄但肾盏积水不严重者,将直径1 mm气压弹道碎石杆于肾实质处刺入结石位置,将肾盏内结石击碎后从盏颈口取出。结果19例均未阻断肾蒂,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100-250 ml,未输血。17例一次取石成功,术后无结石残余;1例术中残余泥沙状结石,术后经肾造瘘管冲洗引流排出;1例肾盏结石术中取石遗漏,术后经ESWL碎石后排净结石。15例随访10-60个月,平均18个月,结石复发2例,体外震波碎石后排净结石。结论肾盏切开联合经肾实质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复杂性鹿角形结石出血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60例CHF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瘦素水平,比较CHF组与对照组、CHF组不同心衰级别及不同病因亚组间的血浆瘦素水平。结果:CHF组患者血浆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Ⅳ级患者的血浆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患者(P<0.01);CHF不同病因亚组间血浆瘦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HF患者血浆瘦素水平升高,并与心衰的严重程度相关,而与引起心衰的病因无关。  相似文献   
3.
魏征人  陈越  杨煜  于永利 《中草药》2004,35(1):75-79
目的 为了开发我国珍稀动物——吉林双阳梅花鹿的基因资源,在分子水平上揭示鹿药材的药理作用。方法 构建了梅花鹿脾脏细胞cDNA质粒文库,克隆了一些看家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 其中的一个序列在核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水平上与编码人、犬、大鼠、小鼠核蛋白体蛋白L27(ribosomal protein L27)cDNA序列和对应的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并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结论 发现了双阳梅花鹿核蛋白体蛋白L27全长cDNA序列,此序列已经在(Genbank中登录,登录号为:AF373231。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Apexcal、氢氧化钙、氯已定封药在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中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23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各41例,A组给予Apexcal糊剂封药,B组给予通用氢氧化钙糊剂封药,C组给予氯已定凝胶封药。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粪肠球菌gleE基因表达检出率,并记录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B组(78.05%)和C组(90.24%)(P<0.05);封药前,3组粪肠球菌gleE基因表达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封药后,A组阳性率明显低于C组和B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pexcal糊剂相比于氢氧化钙糊剂及氯已定凝胶,在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中能够有效抑制粪肠球菌gleE基因的表达,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发生支架脱载或嵌顿、导丝断裂、血管破裂的并发症十分少见。主要原因有操作技术,病变的特点如慢性闭塞病变、扭曲、钙化、成角、分叉病变等[1]。本病例对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分叉病变处行经典微裤裙支架术(classic mini-culotte stenting)。在LM-LCX置入支架一枚,  相似文献   
6.
杨煜  夏勇  徐晤 《上海医学》2007,30(Z1):219-220
病史:因突发胸痛60 min伴一过性意识丧失1次于2002年6月6日入院。嗜烟酒,抽烟达20支/d×20年,平均饮酒达500 g/d,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其父亲有“冠心病”史,其母亲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闭胸法制备急性冬眠心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为冬眠心肌的研究提供合适模型。方法13只小型中国家猪,以右冠状动脉为靶血管,以冠状动脉内多普勒导丝为导引钢丝,采用闭胸介入法将球囊导入靶血管,通过球囊扩张造成冠状动脉严蕈狭窄(≥90%),观测模型制备前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窜擘运动、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处死实验动物,行三硝基四氮唑红(triphenyhetrazolium chloride,TTC)心肌大体染色及光镜检查,观察心肌细胞的病理改变。结要10只动物完成实验研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90%,TIMI血流分级均≤Ⅱ级,左心室共有55个节段发生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狭窄冠状动脉远端的平均峰值流速、舒张收缩流速比值、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均明显降低,TTC大体染色未示心肌坏死灶,光镜仅示核周肿胀和毛细血管充血、扩张等改变,表明模型制备成功。结论闭胸法制备急性冬眠心肌模型效果确切,安全可行,动物死亡率低,优于传统的开胸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模型相关冠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降低,可作为判断模型成功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导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急性血栓形成后血栓向近心端扩展的临床证据。方法我科自2001年10月至2006年12月五年间共行STEMI急诊PCI术165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冠脉造影与PCI结果,测量每支梗死相关血管开口处到血栓处的距离,而后行PCI治疗开通梗塞相关血管,PTCA导丝通过冠脉闭塞处后应用球囊扩张,重复造影有前向血流为组I (n=155);PTCA导丝通过冠脉闭塞处后应用球囊扩张,重复造影无前向血流为组Ⅱ(n=10),沿PTCA导丝送球囊到远端再次扩张、重复造影如仍无前向血流,再沿球囊到远端扩张直到恢复前向血流;撤出球囊.送入血管内超声导管至血管远端,后撤导管采集血管内超声图像,进行定量影像学分析,分析建立组II中10例STEMI患者的急性冠脉闭塞的血栓空间分布图。最后植入支架,重复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球囊扩张与IVUS证实10例STEMI患者的冠脉血管急性闭塞的血栓空间分布图呈病变处急性血栓形成并向近心端扩展。结论①STEMI患者的冠脉血管斑块破裂病变处急性血栓形成后既可向远心端扩展、也可向近心端扩展。PCI治疗开通梗塞相关血管过程中,如球囊扩张闭塞处后重复造影无前向血流,应将球囊送到远端再次扩张,以扩张“真正狭窄或真正斑块破裂病变处”,恢复前向血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激活素A、激活素结合蛋白以及细胞免疫功能在脑血管病患者疾病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与健康人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2005在吉林大学免疫学教研室进行。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健康对照组(n=20)及脑出血(n=20)和脑梗死患者(n=20)治疗前后外周血激活素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健康对照组及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激活素结合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①外周血激活素A:脑出血患者和脑梗死患者治疗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②外周血激活素结合蛋白:脑出血患者治疗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显著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③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脑出血患者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①脑出血患者外周血激活素A以及激活素结合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经过治疗症状好转时趋于正常;脑梗死患者只有外周血激活素A水.平明显升高,经过治疗后趋于正常。②脑出血患者T淋巴细胞转化活性的降低,可能与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激活素A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患者,女,38岁,于1994年12月13日初诊。主诉:左眼复机半个月,于半个月前,左眼出现复视,随后逐渐加重,左眼事物成双影象,完全分开,以致视物不清,不能正常工作。头颅CT无异常,五官科查双视力正常,眼底也无异常,无斜视,诊为病毒性左下斜肌麻痹,经病毒灵、先锋霉素、维生素B;、谷维素治疗无效,遂来我所治疗。舌淡苔白脉细软,诊断:复视病毒性眼肌麻痹。治疗:调补气血,通络明目。取穴:主穴①左太阳、球后、瞳子耀、鱼腰;②左晴明、阳白、丝竹空、攒竹。配穴:合谷、中诸。操作:每天取一组主穴和配穴,两组主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