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目的  比较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 strain-based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sIPV)与不同剂型Ⅰ型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ivalent types Ⅰ and Ⅲ oral poliovirus vaccine,bOPV)序贯接种的抗体滴度。  方法  选择柳州400名2月龄婴儿,按1:1:1:1随机分为sIPV+2bOPV糖丸、sIPV+2bOPV液体、2sIPV+bOPV糖丸、2sIPV+bOPV液体4组,按0 d、28 d、56 d免疫程序接种疫苗。检测免前、免后28 d脊灰中和抗体滴度。  结果  序贯程序相同时,1剂sIPV糖丸组与液体组免后Ⅰ型抗体滴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9,P=0.010),Ⅱ型(Z=-0.331,P=0.741)和Ⅲ型(Z=-1.556,P=0.1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2剂sIPV糖丸组与液体组免后Ⅰ型(Z=-1.249,P=0.212)、Ⅱ型(Z=-1.658,P=0.097)和Ⅲ型(Z=-1.436,P=0.151)抗体滴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剂型相同时,2剂sIPV组与1剂sIPV组各型抗体滴度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1剂sIPV液体组与2剂sIPV液体组:Ⅰ型:Z=-2.766,P=0.006;Ⅱ型:Z=-9.137,P < 0.001;Ⅲ型:Z=-5.529,P < 0.001。1剂sIPV糖丸组与2剂sIPV糖丸组:Ⅰ型:Z=-3.748,P < 0.001;Ⅱ型:Z=-7.660,P < 0.001;Ⅲ型:Z=-6.030,P < 0.001)。  结论  bOPV糖丸和液体剂型免疫效果相似,各地接种部门应结合疫苗效果、接种对象特征和人口密度,选择适宜剂型接种;如sIPV供应充足,建议优先选择2剂sIPV序贯程序完成脊灰基础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3.
甲型肝炎是我国广泛流行的急性传染病。我所与浙江省医科院合作,于1992年研制成功H2株甲肝减毒活疫苗,该疫苗是我国首创,国际领先。疫苗推广使用以来,全国甲肝发病率有了明显下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疫苗病毒的毒力返祖可能性是活疫苗全面推广应用中极为关键的问题,本课题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富有理论及实用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生产规模条件下 ,对悬浮和单层吸附方法应用于H2 株甲肝减毒活疫苗生产进行了 5年产量质量及人体免疫效果的比较。方法 采用悬浮吸附方法和单层吸附方法并进行比较。结果 悬浮吸附方法HAV增殖高峰比单层吸附方法提前 4天 ,抗原滴度高一个稀释度 ,病毒繁殖全程细胞质量优于单层吸附方法 ,整个生产周期可缩短 9天。历年大规模对比生产和人体免疫效果观察结果表明 :悬浮吸附方法生产甲肝疫苗滴度略高于单层吸附方法 ,两者生产的疫苗在人体免疫效果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悬浮吸附方法更适宜H2 株甲肝减毒活疫苗工业化、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无血清培养是诱导细胞凋亡的常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了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KMB17)在无血清培养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发生过程。结果:无血清诱导后1h,光镜下可见致密单层的成纤维状细胞出现疏松状态;3h后,少数细胞(1%~5%)出现圆缩;6h后,成纤维细胞全部由长梭形收缩为圆形,体积缩小。荧光及电镜下可将细胞凋亡形态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细胞出现  相似文献   
6.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生产中病毒释放的最低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甲肝炎减毒活疫苗(简称甲肝活疫苗)生产中感染细胞释放病毒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细胞粉碎仪、-70℃及液氮冻融3种方法粉碎细胞,对细胞破碎情况、病毒抗原滴度和感染性滴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超声波连续粉碎 3次(90秒/次)、-70℃反复冻融粉碎4次和液氮冻融粉碎6次,细胞破碎率分别为94%、82%和81%;病毒抗原滴度和感染性滴度均达高峰;抗原滴度均为1:256,感染性滴度(logCCID50/ml)分别为8.67、6.5和6.0。继续超声和-70℃冻融粉碎细胞,病毒抗原滴度和无感染性滴度基本不变,而液氮冻融至第10次时,抗原滴度无明显变化,感染性滴度下降2.0lgCCID50/ml。结论:超声波破碎率最高,细胞碎片最小病毒充分释放,且不损伤病毒;-70℃和液氮冻融破碎率较低,细胞碎片较大,病毒释放效率低,病毒损伤以液氮冻融为重。  相似文献   
7.
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联合疫苗(Adsorbed 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Diphtheria Toxoid&Tetanus Toxoid Combined Vaccine,DTaP)已有30多年的使用历史。将DTaP与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和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结合疫苗(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Conjugate Vaccine,Hib)等制备成为联合疫苗使用,可以减少接种剂次,提高受种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疫苗接种率。但是,联合疫苗不是几种疫苗简单地混合,在将DTaP与其他疫苗联合的过程中面临许多技术挑战,如DTaP与Hib联合存在Hib免疫原性降低的问题,DTaP与HepB联合存在免疫程序不统一和HepB免疫持久性的问题,DTaP与IPV联合时,其中的防腐剂柳硫汞会降低IPV的免疫原性的问题等。现就DTaP与这些疫苗联合时所面临的技术挑战、目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单层及悬浮吸附工艺不同收毒时间生产的H2株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以下简称甲肝活疫苗)接种恒河猴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方法筛选甲肝抗体阴性,丙氨酸转胺酶(ALT)正常的恒河猴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下肢静脉注射疫苗1 ml/只。接种3 d内,每天观察有无局部和全身反应,0,2,3,4,6,8周采血测ALT及甲肝抗体,0,4,8周肝穿做组织病理检查,观察到期尸检。结果接种疫苗3 d内,所有恒河猴均无局部和全身反应。观察全程ALT正常,肝脏无特殊组织病理改变。免后4周甲肝抗体全部阳转,单层工艺26 d疫苗、悬浮工艺23和26 d疫苗几何平均滴度(GMT)4周分别为9.2,14.9和27.9;8周分别为32,64和64;悬浮工艺23 d和26 d疫苗猴体免疫效果相似,且两者均明显优于单层工艺疫苗。结论悬浮吸附工艺23 d收毒疫苗接种恒河猴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靠的免疫效果,采用悬浮吸附工艺生产H2株甲肝活疫苗23 d收获病毒较经济和稳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国2004—2016年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为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6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对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6年我国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 918.7万例,年均发病率为110.4/10万;共报告甲肝61.6万例,乙肝1 541.0万例,丙肝202.1万例,戊肝30.7万例,未分型肝炎73.3万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3.6/10万、88.7/10万、11.5/10万、1.8/10万和4.3/10万。我国居民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小幅下降后走平趋势,但仍然处于高位;甲肝、乙肝、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下降12.1%、2.5%和11.5%;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14.4%;戊肝发病率在较低水平波动。病毒性肝炎年均死亡率为0.67/10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我国居民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整体下降,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生产规模条件下,对悬浮和单层吸附方法应用于H2株甲肝减毒活疫苗生产进行了5年产量质量及人体免疫效果的比较。方法 采用悬浮吸附方法和单层吸附方法并进行比较。结果 悬浮吸附方法HAV增殖高峰比单层吸附方法提前4天,抗原滴度高一个稀释度,病毒繁殖全程细胞质量优于单层吸附方法,整个生产周期可缩短9天。历年大规模对比生产和人体免疫效果观察结果表明:悬浮吸附方法生产甲肝疫苗滴度略高于单层吸附方法,两生产的疫苗在人体免疫效果方面无显差异。结论 悬浮吸附方法更适宜H2株甲肝减毒活疫苗工业化、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