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0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827例住院患者血脂与年龄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住院患者的血脂平均水平及高血脂症发生与年龄的关系,为心脑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提供依据,采取病案分析的方法,收集了某院干部病房1年期间住院患者血脂6项指标。结果表明,(1)TC和LDL-C均数最高值均在50岁年龄组(5.22±0.20mmol/L,3.67±0.16mmol/L,P〈0.01);TG和apoA1均数最高值在〈40岁年龄组(2.35±0.44mmol/L,1.56±0.24mm  相似文献   
3.
近年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内源性一氧化碳合酶--血红素氧合酶(HO)的抑制剂可引起血压增高,HO的诱导剂可引起血压降低,提示一氧化碳(CO)这一体内产生的另一个最小的一氧化气体分子,在血压调节系统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和病理生理作用;CO作为细胞信使,无论在外周还是在中枢,发挥降低血压的作用;它与一氧化痰(NO)的相互作用,或相辅相成,或此伏彼长。但它与人类高血压病的关系还远未揭示,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介绍了采用作者建立的一种灵敏的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老年心血管、脑疾病中血浆ANP含量。晚期肺心病老年患者,血浆ANP含量明显低于早期PHD者(P<0.05)。伴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老年患者血浆ANP浓度明显高于左心室正常的高血压患者(P<0.01)。高血压脑卒中后血压仍高和血压正常的老年患者,血浆ANP分别为861.1±108.4和536.8±50.1pg/ml。总之,测定老年人血浆ANP的浓度,对于探讨老年人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超声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8例老年患者的48段离体颈动脉进行血管内超声和组织学方法的检测比较。结果发现,血管内超声在颈内外动脉显现出内膜、中层和外膜的三层结构,在颈总动脉表现为难分层次的单层结构。血管内超声可以确定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增生或钙化性病变的性质,准确测量血管的壁厚、内径和腔面积,经与组织学比较,两者的相关性良好(1.1±0.4mmvs1.1±0.4mm,r=0.98;4.6±1.1mmvs4.6±1.1mm,r=0.97;19.6±7.0mm2vs18.9±6.8mm2,r=0.96;P均<0.001)。因此,血管内超声是确定动脉血管壁形态及粥样硬化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平板次级量运动试验是一种便捷和应用广泛的心血管疾病检查方法,现就其应用及检查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做一简要综述。1.运动试验负荷量的确定^[1]:平板运动试验是临床上常用的分级运动试验方法,运动量自低逐级增加,每级运动时间3min,直至达到运动终点。次级量运动试验是指患者运动量为极限运动量时的85%-90%,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泵功能不全的处理北京军区总医院内五科(100700)崔吉君崔吉君,女,北京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第三军医大学兼职教授。1948年毕业华西医科大学,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近50年。曾担任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理事...  相似文献   
8.
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 5 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并用硝苯地平和或消心痛治疗以观察其治疗效果。经每半年做一次动态心电图并随访其结果。在随访中发生心梗 ,不稳定型心绞痛、死亡为随访终结。经平均 36 .8月的随访和平均每人 5 .5次动态心电图的监测 ,结果表明 :治疗前和治疗后无症状心肌缺血无显著改善 ,死亡 7例 ,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 6例 ,心梗 4例 ,提示长期无选择地应用硝苯地平和或消心痛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死后局部心肌的去神经支配及交感神经再生和修复,致使心脏自主神经发生不均衡重构,并可能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介导因素之一。本文将对心肌梗死后自主神经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联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
综合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危险因素,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方法 在辖区内离退休老干部中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对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873例的危险因素进行危险评估;强化健康教育,倡导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对吸烟、超重、摄盐过多、血脂异常等进行综合干预;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定期监测血压及危险因素.结果 1)该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68.2%,其中65.1%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危险因素≥3种的高危患者占78.2%.2)通过近5年综合干预,吸烟率下降了55.4%,低钠盐摄入者提高了39.4%(P<0.01);体质量指数转为正常者增加了27.5%(P<0.05).3)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达标率分别由28.5%、21.9%提高到64.3%与64.2%(P<0.01),三酰甘油达标率由65.8%提高到73.9%(P<0.05).4)高血压的治疗率由89.4%提高到97.0%;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值分别下降了2.2、3.9 mm Hg(P<0.01);血压控制达标率由71.3%上升至79.7%(P<0.01).5)多数患者采用钙离子拮抗剂及转换酶抑制剂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治疗,服用传统复方降压制剂者下降了35.3%.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和规范化管理,可显著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