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移植在胚胎移植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预移植在胚胎移植中的作用。 方法 :在超声波引导下胚胎移植 114个周期 ,其中 10 1个周期进行预移植。比较预移植与未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 ;按预移植与实际胚胎放置深度差值分组 ,并比较两组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 结果 :预移植周期与未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5 9.4 1%和 6 1.5 4 % ,35 .81%和 31.4 3% ,P均 >0 .0 5 ) ;按预移植与实际胚胎放置深度差值分组后 ,两组妊娠率和种植率统计学差异也无显著性 (6 1.5 4 %和 5 8.6 7% ,4 0 .79%和 34.0 9% ,P均 >0 .0 5 )。 结论 :在胚胎移植技术中 ,预移植不能准确指引胚胎移植深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蜕膜化标志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1,IGFBP-1)参与调控月经周期、排卵、蜕膜化、胚胎种植以及胎儿生长等生理过程,本研究旨在探索锌指蛋白KLF12对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体外蜕膜化过程中IGFBP-1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Ad-Flag-KLF12重组腺病毒,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合重组腺病毒介导的KLF12过表达实验,阐述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体外蜕膜化过程中KLF12对IGFBP-1表达调控作用。结果成功获得滴度为2×1011ifu/ml的重组KLF12腺病毒,该腺病毒可在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高表达Flag-KLF12融合蛋白;体外分离培养的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经8-Br-cAMP和醋酸甲羟孕酮(medroxy progesterone acetate,MPA)联合诱导蜕膜化后,KLF12的mRNA表达随着诱导时间延长逐渐降低,72h降低最明显,较未刺激降低约70%;过表达KLF12显著抑制8-Br-cAMP和MPA诱导的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IGFBP-1mRNA的表达,并以时间依赖的方式明显抑制IGFBP-1的分泌(P0.01);过表达KLF12明显抑制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体外蜕膜化过程中IGFBP-1启动子转录活性。结论锌指蛋白KLF12抑制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体外蜕膜化过程中IGFBP-1的表达与分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PI3K/Akt/m TOR和MAPK/ERK信号通路在胃癌细胞生长中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PI3K/Akt/m TOR和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rapamycin与PD98059分别单独及联合作用于胃癌细胞SGC-7901。采用CCK8法检测SGC-7901细胞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关键基因m RN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WB)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结果 Rapamycin(12.5、25、50、100、150、200 nmol/L)与PD98059(25、50、100、200、300、400μmol/L)单独作用可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活性,联合作用也可抑制其活性,且联合组的抑制作用强于单独作用(P0.05)。与rapamycin、PD98059单独作用相比,联合组对AKT、m TOR、MEK、ERK基因m RNA表达和p-AKT、p-m TOR、p-MEK1/2、p-ERK1/2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5)。联合组阻滞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增多,且具有更强的促凋亡作用。结论 PI3K/Akt/m TOR和MAPK/ERK信号通路在胃癌细胞生长中具有一定的协同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近10年中国健康男性精液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CSRM)收集2008~2018年向中国七家精子库8 989位捐精者基本情况及精液参数,按照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标准分析精液体积、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百分率和正常形态率等参数。资料分析方法采用ANOVA分析、偏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结果研究对象总样本量为8 989人,平均年龄为(26.26±5.35)岁。2008~2018年间,精液体积、精子浓度、精子总数、总活力百分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正常形态率各参数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1);偏相关分析控制年龄、BMI因素,结果显示精液体积、精子总数、前向运动百分率、精子正常形态率均与时间呈负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177、-0.135、-0.104、-0.084(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精液体积、精子总数、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正常形态率变化与时间相关,均呈下降趋势(β=-0.148、-9.988、-0.134、-0.695;P<0.001)。结论 2008~2018年间,中国健康男性精液质量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裂期胚胎经玻璃化冷冻法和慢速程序冷冻法冻融后,不同胚胎卵裂球的存活状态对移植完整胚胎后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94个(共2 081枚分裂期胚胎)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根据胚胎冷冻保存方法和复苏后胚胎的卵裂球完整与否分为四组:玻璃化冷冻复苏后胚胎卵裂球均完整组(A组)552例,玻璃化冷冻复苏后胚胎卵裂球部分损伤组(B组)156例,慢速程序化冷冻复苏后胚胎卵裂球均完整组(C组)115例,慢速程序化冷冻复苏后胚胎卵裂球部分损伤组(D组)171例,四组均选择完整胚胎进行移植。比较四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抱婴回家率。结果 B、D组复苏的胚胎数显著高于A、C组(P均〈0.01),在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抱婴回家率的比较中,A组显著高于B组(54.89%、44.87%,37.67%、31.39%,46.37%、35.90%(P均〈0.05),C组与D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经不同冷冻保存技术解冻的无卵裂球损伤的优质胚胎,都具有较高的发育潜能。玻璃化冷冻技术中,卵裂球损伤胚胎中剩余胚胎的发育潜能低于复苏后均完整的胚胎;而慢速程序化冷冻技术中,胚胎卵裂球损伤对剩余胚胎的发育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丙酮(AC)、二甲基乙酰胺(DMAc)和二甲基亚砜(DMSO)三种不同溶剂制备硝酸纤维素铸膜液。考察了溶剂的性质及凝胶浴组成对膜结构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表征了膜的表面及截面结构,通过成膜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解释了不同膜结构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溶剂的种类及凝胶浴中溶剂的含量对膜结构的影响很大,其变化规律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孙海翔 《淮海医药》2010,28(1):55-5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术中预防及术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87例LC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并发症17例(2.89%)。结论LC术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仔细操作,适时中转开腹,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8.
卢先艳  孙海翔 《山东医药》2008,48(27):111-112
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321个控制性超排卵(COH)周期的各项基础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后月经第3天的激素指标,分析各指标与成熟卵泡数、临床妊娠率等的关系.结果 显示,降调后的卵泡刺激素(FSH)值、FSH/黄体生成素(LH)值与成熟卵泡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其余各项指标与成熟卵泡数无显著相关性.降调后的FSH/LH比值对临床妊娠率有显著性影响.认为GnRHa降调节后月经第3天的血FSH值、血FSH/ LH值可用于预测卵巢的反应性,血FSH/ LH值可作为判断COH结果 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华美娟  赵静  陈林君  颜桂军  刁振宇  胡娅莉  孙海翔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1):1143-1146,1149,I0003
目的:转录因子HOXA10在胚胎着床和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CAF是HOXA10新的靶基因,文章旨在筛选并鉴定p/CAF启动子区与HOXA10功能性结合的序列. 方法:制备重组腺病毒HOXA10(ad-HOXA10),用于感染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hESC);构建p/CAF启动子区多种突变报告基因质粒;采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结合腺病毒介导的HOXA10基因过表达,分析hESC中HOXA10对p/CAF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控. 结果:获得滴度为2.4×1011ifu/mL的重组ad-HOXA10,对hESC的感染率达到80%以上.HOXA10通过结合连续的3个TTAT(-710~ -674nt)基序抑制p/CAF启动子活性,连续的3个TTAT基序的一级结构影响HOXA10的功能性结合. 结论:p/CAF启动子区连续的3个TTAT基序是HOXA10功能性结合所必须的,HOXA10可能通过调控p/CAF的表达来控制hESC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研究Y染色体上性别决定基因(SRY)在性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对8例性分化异常者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及SRY基因的PCR检测。结果:4例表型女性的46,XY患者SRY阳性;4例表型男性的46,XX患者中3例SRY阴性;1例SRY阳性。结论:强调了SRY基因检测在性分化异常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