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感染是下肢长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内固定钢板螺钉的存在,常使感染迁延不愈,影响骨愈合。我科自1998年6月-2005年6月,采用加压接骨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683例,其中34例术后发生感染,采用病灶清除,闭式滴注引流术,配合中药内服,感染得到控制,骨折愈合,取得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34例,男28例,女6例;年龄22~61岁,平均36岁。伤因:车祸伤16例,砸压伤7例,跌伤11例。开放性骨折23例,闭合性骨折11例;单纯股骨干骨折9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胫腓骨骨折2例,股骨干合并对侧胫腓骨骨折1例,单纯胫骨骨折5例,胫腓骨双骨折17例。病史2…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91年2月~1997年2月诊治肱骨小头—滑车骨折12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0~35岁,其中10~20岁占9例。右肘9例,左肘3例。致伤原因:车祸伤4例,跌伤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25d。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采用肘外侧切口,在外髁上分离伸肌群,并将其翻向远侧,切开外侧关节囊,暴露骨折块,将肘内翻,可获得更好显露,待骨块置于正常解剖位置上,用细钢针从前外向后内方向作交叉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3~4周拔出钢针做关节功能锻炼。有3例因延误诊断3周后才确诊,手术切除骨块,3d后即开始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与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对盆骨骨折临床镇痛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盆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塞来昔布组(S组,n=50)和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组(DS组,n=50),S组术前3天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00 mg,bid,术前1 h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00 mg,术后6 h口服塞来昔布胶囊400 mg,此后给予塞来昔布胶囊200 mg/12 h; DS组术后采用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1μg·kg-1舒芬太尼+0.3 mg·kg-1地佐辛溶于0.9%氯化钠100 mL)。对比2组术后临床疗效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DS组术后2,6,12,24和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3.48±0.96),(2.80±0.72),(2.70±0.61),(2.42±0.64)和(2.36±0.62)分,S组分别为(4.18±1.11),(4.80±0.82),(3.30±0.83),(2.90±0.70)和(2.60±0.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 h, S组和DS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相似文献   
4.
下腰椎爆裂性骨折多属不稳定骨折,且多伴有骨折块对腰椎管神经组织的压迫,有时还伴有硬膜破裂及椎板内马尾神经卡压,需做出准确的术前诊断以确定治疗方案。作者自2001年10月至2005年12月对合并椎板内马尾神经卡压的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共1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阳  王于昌  彭海文  董希杰  刘国栋  王伟  闫红  杨帆  刘丁  敬慧丹  解雨  汤曼力  陈娴  高伟  郭庆山  唐朝晖  唐昊  何炳灵  毛庆祥  王震  白祥军  陈大庆  陈海鸣  刀敏  都定元  冯皓宇  冯珂  高翔  何武兵  胡培阳  胡熙  黄刚  黄光斌  姜伟  金红旭  孔来法  李贺  李连欣  李湘民  李新志  李怡飞  李子龙  刘慧敏  刘长剑  马小刚  潘春球  潘晓华  彭磊  屈纪富  任前贵  桑锡光  邵标  沈印  孙明伟  汪方  汪娟  王军  王文楼  王志华  吴旭  肖仁举  谢扬  徐峰  杨新文  杨越涛  姚永坤  尹昌林  郁毅刚  张可  张兴文  章桂喜  赵刚  赵小纲  朱晓松  朱延安  朱长举  李占飞  张连阳 《中华创伤杂志》2023,(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 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冲击。2020年2月12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在线发布, 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早期严重创伤的紧急救治和医护人员防护提供了有力指导。根据疫情发展,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决定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因此, 2020版专家共识不再适用于疫情防控新阶段的严重创伤紧急救治。为确保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伤医学分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牵头, 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本共识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方案为政策依据,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Delphi法专家咨询投票, 从相关定义、感染防护、紧急手术和术后管理4个方面提出16条推荐意见, 为疫情防控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毒蛇咬伤是指人体被毒蛇咬伤后,其毒液经过伤口进入人体,引起的急性全身性中毒疾病,其发病速度快,临床表现多样化,并发症多,除局部症状外,还可引起多种器官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文主要对蛇咬伤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蛇咬伤流行病学毒蛇的头多呈三角形,颈部较细,尾部短粗,色斑较艳,牙齿较长。毒蛇咬伤部位常留两排深而粗的牙痕。中国蛇类有160余种,其中毒蛇约有50余种,有剧毒、危害剧大的有10种,如大眼镜蛇、金环  相似文献   
7.
骨盆骨折是常见的损伤,仅次于四肢和脊柱骨折,并发症较多,有较高的病死率。高能损伤所致骨盆骨折逐年增多,且复杂而严重,临床处理困难。既往多采取非手术治疗,如骨牵引、骨盆悬吊、石膏固定等方法,但病死率高达5%~20%,致残率为1. 9%~36. 6%。随着对骨盆骨折认识的深入,近年来主张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早期评估、损害控制复苏、血管造影栓塞等新理念降低了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早期救治策略,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85例,对其临床诊断、临床治疗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早期救治策略进行总结。结果 8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中,ISS评分为27~70分,平均(38.7±11.4)分;患者在入院后,医护人员立即对其进行了生命体征评估,进行了相应控制性复苏策略的制定,急诊抢救室有48例行气管插管,18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5例患者急诊直接送入手术室行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通过骨盆外支架固定术、介入治疗或腹膜外填塞等方式对骨盆出血进行控制,术后采取针对性对症处理措施。术后24小时内,4例患者由于出血性休克死亡,术后10天内,5例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为10.6%;生存患者住ICU平均时间为(14.8±4.7)天;术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根据GOS评分判定,45例恢复良好,占53.0%,18例轻度残疾,占21.2%,7例重度残疾,占8.2%,6例为植物生存状态并自动出院,占7.1%。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应积极评估患者全身状态,对相应的控制性复苏策略进行制定并实施,采用综合方式对患者骨盆出血情况进行控制,以使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对股骨骨折患者骨愈合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某院创伤外科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88例,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研究组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12 h、24 h应激指标水平,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骨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12 h、24 h应激指标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骨愈合时间缩短,术后1个月、3个月骨痂生长评分、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升高(P<0.05),术后6个月比较无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关节功能评分升高(P<0.05),术后6个月比较无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相比交锁髓内钉,桥接组合式内固定可在短时间内促进股骨骨折患者骨愈合,降低手术应激,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肱骨小头——滑车骨折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