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7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157篇
预防医学   101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妇保健操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将19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知识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孕期保健操锻炼,即孕妇参加医院孕产妇形体中心开设的孕妇保健操培训班,由妇产科专业人员根据孕期的不同时间为其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项目及锻炼时间、锻炼周期,并向其讲解保健操的动作要领和方法。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及总产程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孕妇保健操能增加孕妇肌肉张力和全身血液循环,有助于调节神经及器官功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术后镇痛10年后的质量控制探讨:1168例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术后镇痛的现状,探讨术后镇痛的质量控制问题。方法 回顾近3个月1168例术后镇痛所采用的镇痛方法和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方法,了解镇痛效果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镇痛效果和副作用发生率的有关因素,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90%采用了连续硬膜外镇痛法,配方主要是小剂量吗啡复合低浓度布比卡因或罗比卡因,静脉镇痛主要采用吗啡复合氯诺昔康。预防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方法有5-HT3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或阿扎司琼),氟哌啶,地塞米松等,单用或复合应用。连续硬膜外镇痛需要补救镇痛者约5%,静脉镇痛补救镇痛者约10%。PONV总体发生率低,妇科开腹手术低至20%,女性非妇科手术低至10%,剖宫产术低至1%,使用氟哌啶使妇科手术PONV降低约50%。1例高龄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2%,经停药、吸氧等处理好转。硬膜外导管脱落0.5%。瘙痒、头晕等并发症小于5%。通过补救镇痛,及时处理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在90%以上。结论 硬膜外镇痛方法效果优于静脉镇痛方法,适度镇痛,减少镇痛药量,增加安全性,重视PONV的预防,及时处理镇痛不足和副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术后镇痛质量控制的可行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达乌尔黄鼠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吉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乌尔黄鼠的生态学变化规律。方法依据《吉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现状调查实施方案及工作指南》对吉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达乌尔黄鼠种群的年龄结构、雌雄比和数量变化、雌性繁殖状况进行观察。结果2龄鼠占多数,4龄鼠较少,未发现大龄鼠,种群性比,雄:雌为1:0.98。雌鼠妊娠率94.32%,平均胎鼠数为7.67个。结论达乌尔黄鼠生态学各项指标变化差异略微,种数的数量年际动态基本是恒定的。  相似文献   
4.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可行性、手术技术及指征,并总结其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5年6月~2006年5月,应用LISS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部骨折12例。骨折采用AO分类法,其中转子间骨折5例:31-A2.2型2例,31-A2.3型2例,31-A3.3型1例;转子下骨折7例:32-A3.1型1例,32-B1.1型3例,32-B2.1型1例,32-B3.1型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观察有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心肺疾患、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术后1、2、3、6、12个月时常规随访。结果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65 min;出血量50~400 mL,平均142 mL,术后住院时间6~15 d,平均9.3 d。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心肺疾患、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12例均获得3~14个月(平均7.2个月)随访。10例在术后3个月复查骨折时达到临床愈合,1例假体周围骨折术后4个月、1例病理性骨折术后6个月达到临床愈合。所有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均无骨折再移位、髋内翻畸形、内固定切出、内固定失败及股骨头坏死。结论微创反向使用股骨LISS从生物力学和解剖结构上都能满足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要求,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特点,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合并内科疾病、骨质疏松较重的转子间骨折及复杂的股骨近端骨折。熟练掌握间接复位技术,正确放置A孔导针,避免过早负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肉瘤变(附八例报告)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病理科(310009)周方浙江省杭州市中医医院周因男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以下简称骨纤)颇为常见,但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肉瘤变罕见。自1914年Elme-tie报告首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变成巨细胞肉瘤以来...  相似文献   
6.
小儿重症肝炎常于短期内出现肝功能衰竭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是目前急、慢性肝炎的主要死亡原因。现将我院于1973~1986年收治小儿重症肝炎中死亡的24例,就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原因等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芪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兔肠粘膜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表明,肠屏障功能损害是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形成的一个重要发源地,肠粘膜的解剖缺陷使其极易发生再灌注损伤,因此,防止肠粘膜再灌注损伤是保护肠屏障的中心环节。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休克-再灌注兔肠粘膜微循环血流量,探讨黄芪抗失血-再灌注肠粘膜损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骨桥接术(minimallyi 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联合锁定加压钛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6年3月采用MIPPO联合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16例,AO分型:43A1型7例,43A3型5例,43B1型2例,43C3型2例。采用3种方法复位胫骨骨折后插入LCP,用锁定螺钉固定。结果16例随访5~20个月,平均11,5月。16例切口一期愈合,骨折无延迟愈合、畸形愈合、断钉、断板等并发症。术后X线检查4~12周(平均7.6周)骨痂形成并开始部分负重,8~20周骨性愈合(平均16周),此时开始完全负重。3例出现胫骨远端内植物局部不适。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学会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评分,优14例(87.5%),良2例(12,5%)。结论MIPPO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Ⅰ期全身麻醉下快速牵引复位在治疗下颈椎脱位中的作用. 方法本组135例, 男101例,女34例;平均年龄44.4岁.单纯脱位81例,脱位伴骨折54例.单侧小关节脱位56例,双侧79例.53例采用全身麻醉下冠状颅骨牵引复位,38例采用床旁牵引复位,44例未行术前牵引复位. 结果 52例全身醉麻下复位成功,1例失败,成功率98.1%;18例床旁牵引复位成功,20例失败,成功率47.4%.复位成功的70例均行颈前路间盘或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前路钛板固定;未复位65例中,33例采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17例采取后路关节突切除、复位、关节突钢板固定术,15例行颈前路间盘或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前路钛板固定.所有患者均无术后神经损伤加重. 结论全身麻醉下颅骨牵引复位可以显著提高复位成功率,且脊髓损伤概率小,对手术方式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编码霍乱肠毒素B亚单位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含霍乱肠霉素B亚单位(CTB)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方法:采用高保真PCR方法调出CTB基因,定向克隆到中间载体pRTL2,经测序证实核酸序列正确后,再亚克隆到含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121上,采用电击法,将含CTB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入根癌农杆菌中,并进行酶切证实。结果:PCR扩增的CTB片断亚克隆到中间载体,得到pRTB和pRCTBK,测序证实CTB核酸序列正确;再与根癌农杆菌双元载体pBI121连接,获得含CTB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CTB和pBI-CTBK,转入根癌农杆菌的载体,酶切证实正确,结论:采用正确技术路线,构建了含CTB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为下一步的转基因植物表达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