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影响肝脏的结构和功能,造成肝脏的损害。由抗菌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排在第3位。现报道使用抗菌药物注射用夫西地酸钠后出现黄疸的肝损伤的病例,并就其发生原因、处置及保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总结。提示临床应用该药时应警惕其对肝脏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合理使用保肝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和调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常规临床治疗哮喘的疗效和使用情况.方法 开展多中心、开放的、非干预性调查研究,观察哮喘患者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12周后的哮喘控制情况,以哮喘控制调查问卷(ACQ)与改良的哮喘控制调查问卷(ACQ5)平均分值为主要疗效观察指标.结果 共入选受试者360例,其中成人哮喘228例,儿童哮喘132例.经12周治疗后,所有患者ACQ平均分值由治疗前的2.03(成人2.20,儿童1.74)下降为0.60(成人0.78,儿童0.29),ACQ5平均分值由治疗前2.47(成人2.24,儿童1.76)下降为0.47(成人0.62,儿童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在常规临床应用时可以有效地改善哮喘,并达到哮喘的良好临床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脓毒症/严重脓毒症的患病现状,并探讨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2005年国际儿科脓毒症联席会议制定的标准,对2011年1-12月入住我院儿科的患儿进行筛选,了解脓毒症患儿的发病情况、治疗经过及预后转归.结果:纳入研究患儿共323例,儿童脓毒症的现患率是3.77%,PICU的现患率为18.08%,PICU严重脓毒症的现患率和病死率分别为8.37%和22.22%,脓毒症/严重脓毒症的发病与性别无明显关系,婴幼儿及乡村儿童是严重脓毒症的高发人群.感染的原发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以革兰氏阴性(G-)杆菌为主要致病菌,严重脓毒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多脏器功能衰竭,患儿的小儿危重病例(PCIS)评分及发生脏器衰竭的数目与死亡密切相关.结论:儿童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在PICU发病率及死亡率高,PCIS评分及脏器衰竭的数目是严重脓毒症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对脓毒症大鼠模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h1/Th2失衡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早期对照组(EC组)和晚期对照组(LC)]、脓毒症组[S组,早期脓毒症组(ES)和晚期脓毒症组(LS)]及脓毒血症黄芪干预组[H组,早期干预组(EH)和晚期干预组(LH)],每组10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PBMC及BALF中的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表达水平,并计算IFN-γ/IL-4的比值。结果 S组大鼠PBMC和BALF中的IFN-γ表达均较C组和H组显著下降,且在PBMC中这种下降趋势呈时间依赖性,而IL-4表达水平显著上升,IFN-γ/IL-4表达随着时间延续进行性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辅助性T细胞功能失衡参与了脓毒症的进展,黄芪可抑制脓毒症大鼠中的炎性反应,改善其免疫失衡。  相似文献   
5.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是以刻板的、反复发作的剧烈恶心、呕吐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发作间期恢复基础健康状态。CV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至今无特异性检查方法,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目前诊断多采用罗马Ⅳ标准,治疗上暂无标准方案,以经验性治疗为主。本文主要从CVS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纤支镜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安全性也有很大提高,大大的提高了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疑难杂症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ICU肺部严重感染患儿,因其免疫功能和咳嗽反射较差,常合并其它系统的疾病,极易出现肺部感染加重、肺不张等情况,使病情恶化,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纤维支气管镜因可直接冲洗支气管中分泌物、减轻肺不张、缓解肺部急症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成人以及大龄儿童肺部感染,但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应用及疗效等情况目前报道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319例真菌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危险因素和判断方法。方法:病例分真菌感染组和对照组,采取同一时间的非真菌感染患儿病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卡方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发现单个危险因素,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主要危险因素。结果:1岁以下男婴易患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危重评分(极危重,P<0.05)、弗吉尼亚评分(随着评分增加发生感染的风险增高,P<0.05)、腹泻(P<0.05)、抗生素使用(随着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增加,在<1周、1-2周、2-4周发生感染的风险增高,P分别为0.001,0.005,0.0001)、激素使用(使用激素时间在2-4周的病例发生感染的风险增高,P<0.01)、血培养细菌(阳性病例发生感染的风险增高,P<0.01)和血红蛋白(Hb)降低(P<0.01)。结论:医院专科化管理其真菌感染有不同的危险因素,极危重评分、弗吉尼亚评分、腹泻、抗生素使用时间、激素使用时间、血培养细菌和Hb降低可纳入儿童真菌感染危险标准,弗吉尼亚标准用于儿童应该适当降低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神经分化hUC-MSCs(Dif)、神经去分化hUC-MSCs(De-Dif)及神经再分化hUC-MSCs(Re-Dif)4种状态的细胞移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大鼠治疗效果,期望找寻治疗效率更优的种子细胞。方法:体外培养hUC-MSCs,按MNM成神经诱导方法进行神经分化、去分化、再分化诱导,通过对4种状态细胞光镜下形态观察及全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移植入HIBD神经损伤动物体内,进行功能学检测;应用基因和蛋白检测手段,对最优种子细胞进行可能机制探讨。结果:hUC-MSCs在体外可成功进行神经分化、去分化、再分化诱导;全基因表达谱芯片发现,诱导过程中hUC-MSCs、Dif、De-Dif及Re-Dif 4种状态细胞基因进行重编程表达,De-Dif与hUC-MSCs基因表达模式最相近;将4组细胞移植入HIBD实验大鼠体内,发现4种细胞均可促进HIBD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但De-Dif较其他3组细胞发挥更大的神经修复潜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hUC-MSCs与De-Dif 2组间进行GO生物学功能分析,发现De-Dif主要参与缺氧反应;De-Dif组较hUC-MSCs组高表达神经标志物MAP2、NSE、Tau、β-tubulinⅢ,干性基因C-MYC、NANOG和视黄酸核受体RARβ。结论:去分化过程可能通过重编程调控神经标志物基因MAP2、NSE、Tau、 β-tubulinⅢ,干性基因C-MYC、NANOG及RARβ基因表达,促进De-Dif参与HIBD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10.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尤其是 1岁以下的婴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喘憋症状明显 ,持续时间长 ,且常常由于痰液粘稠而阻塞气管、危及生命。本文旨在探讨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药物疗法。对象与方法一、观察对象  1998年 11月~ 2 0 0 0年 3月本院收治的 1岁以内患儿 96例 ,依据随机抽样原则将其分为肝素组和对照组。肝素组 4 8例 ,男 4 2例 ,女 7例 ;对照组 4 8例 ,男 38例 ,女 11例。年龄、性别、病情分布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二、治疗方法 肝素组在抗炎、生理盐水雾化吸痰的基础上加用肝素静滴 (输液泵 )或皮下注射 ,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