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肺隐球菌病 (pulmonarycryptococcosis,P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肺部真菌病 ,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 ,由于X线缺乏特征性 ,临床多误诊为肺癌或其它肺肿瘤。本研究报告经影像学及病理检查证实 1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6 1岁。因体格检查发现双下肺多发性小结节状阴影 9d ,于 2 0 0 1年 7月 18日入院。患者于 2 0 0 1年 7月 9日体格检查时胸片发现左下肺结节状致密影 ,并于 7月 14日行肺CT扫描发现双下肺多发性小结节病灶而收入院。起病后无发热、咳嗽、胸痛及咯血等症状。既往体健 ,有短暂的饲鸽史。入院体格检查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生命体征平稳 ,两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结核患者由于支气管局部的肉芽组织增生、溃疡、干酪性坏死、管腔狭窄阻塞等改变,虽然使用强有力的全身抗痨方案治疗,亦很难将其治愈,常常迁延不愈,局部结构组织破坏明显,引起永久性狭窄、闭塞,导致肺不张、毁损肺等严重的并发症。全身抗痨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清理支气管局部的增生肉芽、坏死组织后注入异烟肼、链霉素的方法可使疗效明显提高。近年来微波技术已逐渐应用于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多种气道疾病。现将我院近5年来确诊的支气管结核用纤支镜局部病灶清理、注抗痨药治疗与同时联合微波热灼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咳嗽变异型哮喘多项检测指标的Bayes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肺功能、气道弹性阻力、支气管激发试验、最大呼气峰流量(PEF)日内波动率[△PEFR(%)]、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以及血清IgE的变化特点及诊断意义。方法对22例CVA、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以及2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曲线)、气道弹性阻力、支气管激发试验、[△PEFR(%)]、BALF细胞学分析以及血清IgE测定。结果(1)CVA患者呼气流量指标[P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组气道弹性阻力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CO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VA组患者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Mch—PC20-FEV1明显降低、[APEFR(%)]增大(〉20%)、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血清IgE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及CO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气道弹性阻力、支气管激发试验、[APEFR(%)]、BALF细胞学以及血清IgE的测定有助于CVA的诊断且与COPD等的鉴别。根据Bayes判别结果,鉴别CVA与COPD的上述病因学指标作用大小依次为Mch—PC20-FEV1、JgE、[△PEFR(%)]、BALF嗜酸性粒细胞计数、FEV1/FVC、FEV1、PEF、MMEF和气道弹性阻力,其中主要为Mch—PC20-FEV1、IgE、[APEFR(%)]、BALF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4.
研究哮喘患者肺泡巨噬细胞 (AM)源性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的变化及硝酸甘油 (NTG)、地塞米松(DXM)对两者的影响及机制。对 15例轻、中度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的AM(分为未干预组、DXM干预组、NTG干预组 ) ,7名健康自愿受试者的AM(未干预组 )培养 48h ,用镀铜镉还原法、放射免疫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测定AM培养上清液中NO ,ET水平和iNOS mRNA ,ET 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 ,哮喘AMiNOS mRNA ,ET mRNA表达增强 ,分别导致NO ,ET水平升高 ;NTG以直接作用的方式促进AM源性NO的产生 ,反馈抑制iNOS mRNA表达并明显抑制ETmRNA的表达 ,降低ET的水平 ;DXM降低哮喘AM源性NO ,ET水平及iNOS mRNA ,ET mRNA的表达 ,尤以抑制iNOS mRNA表达和降低NO水平为甚 ,使NO ,ET处于低水平的异常状态。  相似文献   
5.
"哮喘之家"活动对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 ,我国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 ,但哮喘规范治疗在许多地方还有很大的不足。1994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努力下 ,制定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oblbalinitiativeforasth ma,GINA) ,从而规范了哮喘的治疗 ,促进了哮喘的管理。为贯彻GINA方案 ,我院自 1998年 10月以来 ,定期举办了“哮喘之家”活动 ,目的是教育哮喘患者 ,促进病人的规范治疗 ,增强病人的认知能力和自我监测、自我管理能力。“哮喘之家”活动对哮喘患者生命质量是否有影响 ,目前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辅助T淋巴细胞Th1/Th2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受到较多重视。我们的试验通过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液中γ干扰素 (IFN γ)和白细胞介素 4(IL 4)水平来间接反映Th1/Th2细胞的活性 ,探讨慢性支气管炎 (慢支 )及哮喘中Th1/Th2亚群的失衡情况 ,并观察地塞米松 (DXM)、结核菌素多糖核酸 (BCGPNS)对其活性的影响。对象与方法 病例选择 :正常对照组 12名 :男 7名 ,女 5名 ,年龄 2 8~ 5 5岁 ,均无吸烟史及过敏史 ,无呼吸系统疾病史 ,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胸部X线、肺通气功能测定均未发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多中心,单剂量自身对照研究设计。结果左氧氟沙星500mg每日一次给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率为95.24%,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主要为轻度胃肠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左氧氟沙星500mg/d能有效治疗呼吸道感染,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吸氧后99m Tc-MIBI SPECT显像对肺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CT发现肺部肿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受检者于注射99mTc-MIBI前10 min开始经面罩高流量吸氧,于注射后20 min、150 min分别进行早期和延迟SPECT断层显像.对显像结果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并根据最终病理诊断结果,判定该显像方法对肺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20例肺部恶性肿瘤,12例肺部良性肿瘤,99m Tc-MIBI SPECT显像对肺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灵敏度90.0%、特异性75.0%、准确性84.3%.肺部恶性肿瘤早期摄取比值(EUR)为(2.94±1.98),95%CI:1.79%~3.43%.肺部良性肿瘤为(1.41±0.71),95%CI:1.19%~1.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37).肺部恶性肿瘤延迟摄取比值(DUR)为(2.97±1.91),95%CI:1.98%~3.53%,肺部良性肿瘤为(1.57±0.81),95%CI:1.18%~2.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16).半定量ROC分析显示:以早期摄取比值≥1.55为界值.对应灵敏度90.0%,特异性75.0%.以延迟摄取比值≥1.60为界值,灵敏度90.0%,特异性75.0%.结论吸氧后99m Tc-MIBI SPECT显像对肺部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魏燕  向旭东 《国际呼吸杂志》2014,(23):1803-1806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经典的Th1/Th2细胞失衡被认为是过敏性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Th17/IL-17轴被证实与重症哮喘、激素抵抗型哮喘、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哮喘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机体内存在一种不同于目前已知的Thl、Th2、Thl7、Th9等的新型CD4+T细胞,被称为Th2/Th17双表型记忆性CD4+T细胞群(简称Th2/Th17细胞群)。在哮喘发病机制的探讨中发现,Th2/Th17细胞群既能分泌Th2表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也可以分泌Th17型细胞因子IL-17、IL-8、IL-22等;且在不同的微环境下发生不一样的生物学效应,这显示了Th2/Th17细胞群可能在哮喘发生发展(特别是重症哮喘)及各亚型相互转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现就Th2/Th17细胞群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哮喘的相关性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