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13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252篇
综合类   210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7篇
  1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2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8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目的研究5-FC/CD::UPRT联合基因治疗策略对胶质瘤细胞C6的杀伤效应。方法扩增yCD::UPRT融合基因并构建含yCD::UPRT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载体转染包装细胞PT67,所获重组病毒转染胶质瘤细胞C6,筛选并鉴定阳性转基因克隆;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5-FC对CD::UPRT转基因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PCR法扩增出全长CD::UPRT基因,经测序证实序列正确,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yCD::UPRT经双酶切获目的条带,载体转染包装细胞获重组逆转录病毒(滴度达3.5×10~6CFU/ml)并转染C6,经筛选获得转基因阳性克隆C6-yCD::UPRT细胞株,检测显示该细胞株有效表达目的基因。当5-FC终浓度≥10μmol/L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胞增殖力出现显著差异(P<0.01),5-FC作用96h后电镜观察到凋亡小体。结论5-FC/yCD::UPRT联合基因治疗策略对胶质瘤细胞C6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混合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时比较困难,多年来沿用手术刀外切内扎法治疗,缺点很多,病人不愿意接受。我院从一九八八年以来改用 CO_2激光外切内扎法治疗500例,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500例中,女216例(43%),男284例(57%);年龄最小21岁,最大75岁,35~55岁多见;病程最短2年,最长45年。合并症:合并肛瘘15例,肛门乳头肥大105例,肛裂78例,肛门湿疹388例,直肠息肉17例,Ⅰ—Ⅱ期脱肛118例,Ⅲ期382例,其中93例嵌顿肛外,手推不能回纳,以上合并症均同  相似文献   
3.
15例肝癌患者施行外科治疗,12例兼用卡介苗、混合菌苗及干扰素,3例不用免疫治疗为对照。分离患者血单核细胞(MC)与淋巴细胞(LC)及肝枯否细胞(KC),以人肝癌细胞株为靶细胞(TC)。结果:①首次用免疫制剂7d后,MC对TC抑增殖作用及杀伤作用明显高于用药前,3次用药后MC抑TC效应提高至84%,对照组的仍为45%;②首次用药后7d,KC对TC的抑增殖率和杀伤率分别较对照组高0.5倍和1倍;③用免疫制剂后,血T细胞总数及Th数持续升高,T_s则显著下降。研究表明三联免疫制剂可有效地增强患者抗肝癌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肝癌病人血浆和癌组织中血栓调节蛋白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肝癌病人血浆和肝癌组织中血栓调节蛋白 (TM )的表达 ,探讨TM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夹心法检测 45例肝癌和 6例肝良性占位病人手术前后的血浆TM水平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及肝良性占位组织中的TM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术前肝癌组血浆TM水平 ( 10 .2± 5 .7)ng/mL明显高于肝良性占位组 ( 6.1± 2 .2 )ng/mL和正常人对照组 ( 5 .7± 1.0 )ng/mL ,P <0 .0 5 ;术前TM血浆水平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组 ( 6.9± 4.5 )ng/mL和多发肝癌结节组 ( 8.1± 4.6)ng/mL明显低于无门静脉癌栓组( 11.4± 5 .6)ng/mL和单发肝癌结节组 ( 11.5± 5 .9)ng/mL ,P <0 .0 5 ;40例肝癌病人肝癌切除术前TM水平( 10 .8± 5 .3 )ng/mL与肝癌切除术后 ( 7.6± 4.2 )ng/mL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肝良性占位组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肝癌组织中TM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人术前血浆TM水平明显高于TM表达阴性者 ,P <0 .0 5 ;而术后血浆TM水平两者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肝癌病人血浆中TM水平升高 ,TM水平的高低与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CCR1趋化因子受体在人肝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CCRl趋化因子受体在人肝癌组织中表达分布情况,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45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肝组织CCRl趋化因子受体表达及分布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结果RT-PCR、Western blot在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肝组织中均可以检测到CCR1趋化因子受体mRNA及蛋白,肝癌组织表达水平高于癌旁肝组织。免疫组化显示CCR1趋化因子受体主要表达于肝癌细胞膜。CCR1mRNA表达水平与病人性别、年龄、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分期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肿瘤是否有包膜(t=2.305,P〈0.05)、门静脉浸润显著相关(t=3.004,P〈0.01)。无门静脉浸润的肝癌组织中,47.4%免疫组化染色强度为++~+++,而有门静脉浸润的肝癌组织中,80.8%染色强度为++~+++,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X^2=5.511,P〈0.05)。结论肝癌细胞表达CCR1趋化因子受体,其表达水平与肝癌侵袭性尤其是门静脉浸润相关,有望成为判断肝癌侵袭性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IL) 2和B7 1双免疫基因转染肝癌细胞瘤苗免疫小鼠后获得的脾淋巴细胞经mIL 12基因修饰后治疗小鼠肝癌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用 2 0 0PFU 细胞滴度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Adv)将人IL 2和B7 1基因共同转染小鼠肝癌Hepal 6细胞株 ,经 80mg L丝裂霉素 (MMC)处理制备成肝癌细胞瘤苗 ,免疫同系小鼠后分离其脾淋巴细胞 (SLC) ,转染mIL 12基因 (Adv滴度 2 0 0PFU 细胞 )后注射入直径 1cm的小鼠皮下移植肝癌内 ,观察抗瘤效果。结果 转mIL 12基因SLC治疗组小鼠瘤体增加值最小 ( 0 .0 8± 0 .0 5 )cm3,与各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 [(转染BGFP基因SLC、未转染SLC和生理盐水注射组分别为 ( 3 .46± 0 .15 ) ,( 3 .5 6± 0 .2 3)和( 8.12± 0 .5 4)cm3,P <0 .0 5 ]。结论 IL 2和B7 1双基因修饰肝癌瘤苗诱导小鼠产生的免疫脾淋巴细胞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过继免疫治疗效应细胞及携带IL 12基因的载体细胞 ;基因治疗、特异性主动免疫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结合将有更优越的抗瘤效果。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41岁,于1981年11月9日入院。患者于1979年1月出现双下肢发麻、发凉及行走不便,但活动后症状减轻。1981年1月两下肢感觉减退,同年10月右手持物不灵便,作精细工作困难,同时上肢发麻,双眼视力下降。病程中情绪易激动,有失眠,头晕。1975年秋因剖腹产及1979年1月产后大出血先后输血100~600ml。体检:贫血貌,强迫体位,痉挛步态。眼底视乳头边缘清楚,色泽苍白,视力双眼0.1,颅神经无异常。两上肢肌力5级,两下肢肌力4级,腱反射亢进,双侧霍夫曼氏征阳性,双侧髌阵挛及踝阵挛阳性,双侧  相似文献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