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MSM对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的认知情况,以及使用nPEP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9年3月15日至4月14日,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分别在北京市、深圳市和昆明市MSM社会组织招募年龄≥18岁男性、最近3个月发生过男男性行为、听说过HIV nPEP等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通过“i卫士”收集人口学、行为学特征、nPEP基本知识及其咨询和使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是否使用nPEP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1 809人,nPEP基本知识知晓率为39.8%(720/1 809),33.4%(605/1 809)咨询过nPEP,15.0%(271/1 809)使用过nPE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使用nPEP的相关因素包括最近3个月与男性HIV感染者发生过性行为(OR=2.58,95%CI:1.64~4.07)、最近1年HIV检测次数≥2次(OR=2.47,95%CI:1.28~5.11)、nPEP基本知识知晓(OR=0.70,95%CI:0.49~0.99)、咨询过nPEP(OR=70.98,95%CI:40.51~136.83)。结论 MSM对nPEP认知不足,应加强MSM的nPEP相关宣传教育,促进MSM发生HIV暴露后尽快使用nPEP。  相似文献   
2.
微波(Microwave,MW)是指频率在300MHz~300GHz的电磁辐射,是非电离辐射的一部分。微波在雷达、无线通讯、感应加热、医疗和科研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以往研究表明微波对生物体存在致热效应(thermal effect)和非致热效应(non-ther-mal effect)。非致热效应是指较低强度微波在不引起生物体组织温度升高的状态下产生的生物效应。近10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微波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应用,微波非致热效应也成为微波健康效应研究的新热点,本文搜集了近年一些有关微波非致热效应离体研究的文献,对其进行简要综述。1细胞增殖和凋亡细胞的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对丙型肝炎(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行为,对丙肝防治宣传材料的需求和喜好,为制定丙肝健康教育和宣传材料开发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对流动人口、城市居民、吸毒人员、暗娼4类人群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650份,调查流动人口155人,城市居民167人,吸毒人员219人,暗娼109人。丙肝传播途径知晓率依次为吸毒人员(8.3%)、暗娼(5.5%)、城市居民(1.8%)、流动人口(0.6%)。丙肝预防方法知晓率依次为城市居民(3.6%)、吸毒人员(0.9%)、流动人口(0%)、暗娼(0%)。丙肝高危行为普遍存在,一般人群主要为牙科治疗、内窥镜、手术等;高危人群主要为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多性伴等。绝大多数调查对象以往从未接触过丙肝防治宣传材料,对丙肝宣传材料喜好主要为科教片、读本、挂历台历、挂图等。结论各类人群丙肝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亟需加强丙肝健康教育,开发适宜的传播材料。  相似文献   
4.
辛开苦降法为中医临床常用治法。本文通过探析辛开苦降法的源流和内涵,总结辛开苦降法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辛开苦降法以苦辛之药配伍应用,具有燮理阴阳、平调寒热、调运气机、清利湿热、清化瘀热之功。慢性肾小球肾炎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病机特点,以机体阴阳失衡、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以气机不调与湿热、瘀血阻滞为标。辛开苦降法可调补肺脾肾三脏之虚平燮阴阳,又可调运气机以清湿热、化瘀热,颇合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机特点。辛开苦降法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最后附典型病案1则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水肿为临床常见病症,《临证指南医案》选方用药精当,脉因证治切于临床实用,其所载医案将水肿分为阳水、阴水,认为阳水为病多因风、湿、热邪侵袭,阴水为病则多为肺脾肾功能失调而发,故以祛风散邪、清热宣肺、分消走泄之法辨治阳水;以补气益肺、温阳健脾、补火生土等法辨治阴水;若水肿时久,诸法难效,则可参酌以治奇经之法辨治。以《临证指南医案》辨治水肿之法为指导,结合辨证与辨病论治和既病防变及善后调养的指导思想,临床应用颇为卓效,最后附一典型医案加以例证。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杨牧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探讨杨牧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经验。结果:得出杨牧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频次最高的7味中药,以及常用药组和核心药物。结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对名老中医辨治经验的挖掘,获得了既往传统医案整理和统计学研究未获得的新知识、新信息,为杨牧祥教授慢性胃炎治疗的深入挖掘和传承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缓衰方对慢性肾脏病(CKD)心肾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缓衰方中5味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并获得相应的预测靶点;通过GEO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检索与CKD和心血管疾病(CVD)相关的靶点,并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映射取交集作为缓衰方对CKD患者心肾保护作用的关键靶点。基于String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并通过拓扑分析得到缓衰方对CKD患者心肾保护作用的核心靶点,基于autodock软件对缓衰方的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作分子对接,分析成分和靶点的结合能力。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得到缓衰方有效活性成分105种,预测靶点135个,得到CKD疾病相关靶点1 436个,CVD疾病相关靶点744个。共得到缓衰方对CKD心肾保护作用的关键靶点53个,拓扑分析得到核心靶点18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缓衰方的11个活性成分和10个核心靶点平均最低结合能为-6.58 kcal/mol,其中豆甾醇、槲皮素与PTGS2靶点蛋白结合能最高。共得到对氧含量的反应、细胞对药物的反应、循环系统中的血管过程等1 275个GO富集结果和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等76条KEGG信号通路。结论:缓衰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途径实现对CKD的心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村地区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以及农村群众对艾滋病防治的需求和喜好,为该地区艾滋病健康教育和传播材料开发提供策略建议。方法对西昌市、昭觉县4个乡镇6个行政村的彝族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对村民、村干部、村医、艾滋病防治专业工作者进行小组访谈。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33份,男性63.2%,女性36.8%。文化程度以文盲(48.4%)和小学(41.3%)为主;79.7%的调查对象接触过艾滋病宣传活动,每年约2~3次。宣传形式主要为传播材料入户发放(81.1%)、艾滋病宣传展览(47.2%)。76.7%的调查对象接触过艾滋病传播材料,材料类型主要为传单(64.4%)、海报/挂图(63.4%)。村民喜欢通过村干部(69.2%)、村医(54.6%)、家人和朋友(50.0%)和电视(40.0%)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结论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村地区艾滋病健康教育应采取人际传播为主,大众传播为辅的策略。应加强村干部、村医的组织培训,加强影视和图画类传播材料的开发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工频磁场(extremely low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 ELF-MF)暴露对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50 Hz正弦交变磁场,2 mT的暴露强度在每日一定时间对大鼠进行多次重复暴露。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不暴露MF)、MF1h组(每日MF暴露1 h)及MF4h组(每日MF连续暴露4 h),通过大鼠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明暗穿梭箱实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F4h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趋触性增高、理毛行为增多,在高架十字迷宫中开放臂入臂次数和停留时间均明显减少;MF1h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明暗箱实验中,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极低频磁场暴露对大鼠有产生焦虑的作用,这种影响取决于每日暴露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