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我国东北林区莱姆病的调查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7~1988年我们在牡丹江和延边林区对莱姆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发现一些林场莱姆病的患病率和自然感染率较高。大青林场共有人口1 030人,在检查的628人中,发现莱姆病患者37例。在小白林场人群中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伯氏包柔氏体自然感染率为22.5%。从牡丹江林区收集的全沟硬蜱中,分离出了3株包柔氏体,其中M7菌株经单克隆抗体测定和电镜观察,确证为伯氏包柔氏体。在医院收集162份疑似森林脑炎病人血清,其中38份血清抗伯氏包柔氏体抗体阳性。对15例经临床和血清学确诊的莱姆病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治疗,证明大剂量青霉素可以治愈全身性红斑。并从1例慢性游走性红斑患者血液中分离出1株包柔氏体。  相似文献   
2.
手部虎口对拇指的对掌和内收、外展功能十分重要。严重的外伤和疤痕挛缩后将使拇指功能丧失,整个手的功能也就丧失50%左右。因此外伤后一期修复或陈旧性外伤后重建虎口术极为重要。我院自1985年4月以来,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分别为一例急性病人和一例陈旧性疤痕挛缩病人作虎口重建术。兹报告和讨论如下。 病例报告 例1,男性,32岁。因左手虎口部外伤后疤痕挛缩,功能丧失一年余,1985年4月入院。患者于1984年1月4日,因工作不慎致  相似文献   
3.
刘福才  赵环宇  夏宏盛 《北京医学》2009,31(11):675-677
目的比较并评价单针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PLDD)与双针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半导体激光进行单针消融35例,双针消融37例,采用JOA评分比较术后缓解情况。结果双针组术后JOA评分1d(12.69±4.72)分、7d(23.95±4.61)分、1个月(26.11±4.41)分、3个月(27.60±3.75)分与单针组相应时间点[(10.36±4.53)分、(21.12±3.71)分、(23.63±4.06)分、(24.50±4.51)分]比较显著升高(P﹤0.01);双针组治疗后各时点评分与治疗前[(11.42±4.82)分]比较显著升高(P﹤0.01)。结论双针椎间盘减压无需为增加髓核消融量调整穿刺针位置,可防止椎体终板损伤,疗效优于单针治疗。  相似文献   
4.
病例介绍俞××,女,18岁,患者于82年9月21日左足背被汽车压伤送本院。检查:整个足背软组织捻挫,皮瓣掀起,骨质裸露,严重污染。给清创消炎换药及邮票样植皮,创面封闭,于11月12日出院。半月后,皮肤破溃感染,经多次换药不愈,又来院就诊,见左足背约12×10cm 高低不平贴骨疤痕,有二处溃烂创面溢液伴臭味,从创面处均可探及骨质。12月21日住院,给消炎,湿敷换药近1个月无好转。不愈主要原因是患处软组织  相似文献   
5.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1],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危害。近年来,如何找到一种经济、简便、无创、准确的治疗方法,成为本病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手术治疗方法很多,以避免长期卧床诱发或加重合并症,1995年6月~1992年12月,对不能耐受较大手术,全身情况差和有合并症的高龄患者。为克服部分患者多针内固定手术后发生的松针、脱针和髋内翻,我们设计钢丝捆扎多针内固定术式,加强针的稳定性,并与范卫民等人[1,2],胥少汀等人[3],用多根斯氏针内固定术后脱针发生率比较,疗效明显提高。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55~93岁(平均725岁)。按Evens标准分型[4]Ⅰ类ⅢA33例,Ⅳ1例。34例术后拆线鼓励持拐不负重的行走或被动协助患肢练习屈伸运…  相似文献   
7.
莱姆病是一种多发于林区由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因此职业与莱姆病的感染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长白山林区的地理环境、媒介蜱源、人群、动物感染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和有关资料整理,从而对该地区莱姆病流行情况有了框架式的描述。1 自然疫源地的状况 我国自然疫源地主要分布在北纬30°以北的东北、内蒙古等地。长白山林区处于东经126°~130°、北纬42°~44°、全年降雨量800 mm,而且70%集中在夏季,海拔500~1800 m。该地区植被茂密草地地表覆盖着较厚的落叶,针叶林和桦树、枫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灌树丛以榛子、刺五加、茅草为主。深山气温较低,树高茂密,因蒸发较弱,为湿润半湿润区。相对湿度应在80%  相似文献   
8.
刘福才  夏宏盛  王琪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4):2232-2233
目的观察悬吊牵引复位法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评价其适应证,为非手术治疗该型骨折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9例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均行悬吊牵引复位方法治疗,保证悬吊牵引时间在3—4h。对于配合治疗困难者,背部垫软枕20~30min休息后再悬吊牵引。治疗后拍床旁正、侧位X片,观察椎体复住情况。结果患者复位后椎体高度达到正常椎体高度的80%~95%。16例椎体压缩1/3的患者中,痊愈2例(12.5%),显效9例(56.3%),有效5例(31.2%);椎体压缩2/5的患者中,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2例。椎体楔形压缩骨折患者中,痊愈2例(12.5%),显效10例(62.5%),有效4例(25.0%);椎体不完全爆散骨折患者中,痊愈0例,显效0例,有效3例。经过6个月-2年的门诊随访,发现19例患者的椎体均保持复位后的形状。结论单纯悬吊牵引复位话疗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肯定,尤其适用于椎体压缩高度〈正常2/5的压缩骨折,棘突间隙无异常增宽,椎体后方稳定或无神经压迫刺激征的楔型骨折或粉碎骨折CT检查示椎体后缘骨折无翻转移位者。  相似文献   
9.
刘福才  叶枫 《中国骨伤》2001,14(2):120-120
作者从 1996年 6月至 1998年 5月对患有膝关节疼痛的病人就诊时检查发现 :部分患者腓肠肌外侧头附着在股骨外髁后部的腱性起始部有明显压痛 ,可扪到大颗粒状、粗糙不规则的骨性隆凸。对该部位直接治疗后膝关节疼痛症状基本缓解或痊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7例 ,男 6例 ,女 11例 ;年龄 37~ 6 8岁 ,平均 49岁。病程 2周~ 5月。均表现膝关节疼痛 ,腓肠肌外侧头附着部压痛 ,可及籽骨。2 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位 ,在踝关节前垫软枕 ,使膝关节屈曲约 10°,减少腓肠肌张力。探到该腱病变部位后 ,拇、食和中指置于肌腱两旁 ,用轻柔和缓力量…  相似文献   
10.
孪生与卒中     
遗传因素在心肌梗塞和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遗传对脑卒中的作用极少有研究。长期以来,孪生研究已被用来评价某一特征或疾病的遗传性。这些研究对了解复杂特征,例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的遗传性是有益的,为目前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水平铺平了道路。作者将这项技术应用于脑血管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