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11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管造影术中动脉瘤再破裂临床上罕见 ,是脑血管造影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于 2 0 0 1年 6~ 9月诊治3例 ,现报道如下。例 1 女 ,5 0岁 ,因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6h于 2 0 0 1年 6月 12日入院。入院神经系统查体 :神志清楚 ,躁动不安 ;右侧动眼神经麻痹、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 ;颈部抵抗感明显 ,双侧克氏征阳性 ,余未见异常。颅脑CT扫描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后急行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术 (DSA)。术中患者突然昏迷 ,并出现呼吸障碍。脑DS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急复查CT ,发现动脉瘤再破裂…  相似文献   
2.
应用卵圆孔定位仪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卵圆孔定位仪在选择性经皮温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方法对三叉神经第Ⅱ、Ⅲ支疼痛者或第Ⅰ、Ⅱ、Ⅲ支同时疼痛者应用Hartel前入路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其中260例患者应用三叉神经卵圆孔定位仪辅助定位,对39例患者术中应用X线或三维CT进行卵圆孔靶点验证。结果所有病例穿刺成功。术后即刻疗效:优良206例,良好42例,无疗效12例,总有效率95.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卵圆孔定位仪可用于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辅助定位,可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三维CT及X线卵圆孔定位射频热凝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三维CT及X线卵圆孔定位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Hartel前入路穿刺法,仰卧位,对38例三叉神经痛病人,于射频热凝治疗术中应用三维CT及X线卵圆孔定位,以明确卵圆孔的位置,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然后进行温控热凝射频治疗。结果:穿刺针均位于卵圆孔内,病人疼痛即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CT及X线卵圆孔定位弥补了徒手穿刺的缺陷,提高了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额颞眶颧开颅应用广泛且有诸多变异。其中,由颧结节指向眶下裂方向的这一重要而必不可少切割已引起神经外科医师的关注。许多学者对颧面孔在精确定位眶下裂方面的实用价值也有若干评价,最近其可靠性又受到质疑。本研究的目的即是对用线锯代替摆锯完成切割这一新的技术要点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颅骨标本19个(38侧)用以模拟术中线锯从眶内经眶下裂穿出,并沿眶下裂-颧上颌缝方向切割的技术动作,而后将这一简捷有效的操作技术用于5例患者。其中三叉神经鞘瘤1例,同时累及前中颅底的(蝶骨嵴)脑膜瘤3例,累及左侧蝶骨大小翼、蝶骨体和翼突的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结果临床实践证实,眶下裂可以在眶内充分暴露,而眶筋膜可基本完整或轻度撕裂仅需缝合数针;线锯穿过眶下裂基本无困难,切割效果满意。三叉神经鞘瘤、骨纤维结构不良和3例中的2例脑膜瘤予以全切除,另1例脑膜瘤予以近全切除。结论用线锯完成颧结节与眶下裂之间的切割过程是眶颧开颅中一种非常简捷实用的技术改良。  相似文献   
5.
自愈性脑室内出血18例报告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刘玉光,张成,朱树干,吴承远,高鹏自愈性脑室内出血18例中男11例、女7例,55~78岁,平均61岁。首发症状:头痛头晕11例、突然偏瘫3例、突然意识障碍3例、表现为单纯糊涂1例;临床征象:恶心呕吐8例、朦胧...  相似文献   
6.
B7-H3是B7家族的最新成员,B7-H3 mRNA广泛存在于非淋巴组织,其受体在活化的T细胞表面可被诱导表达,且此受体不同于CTLA-4、ICOS和PD-1。在抗人CD3单克隆抗体存在的情况下,B7-H3可增加CD4^ 和CD8^ 细胞的生成,且是剂量依赖性的,并可选择性的增加IFN-γ的生成,参与T、B细胞的活化和机体免疫,在肿瘤治疗、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血管瘤型脑膜瘤作为脑膜瘤的一种病理亚型,约占全部脑膜瘤的2.1%[1],WHO分级为Ⅰ级,其血运极丰富,术中出血汹涌,止血困难.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1997年1月至2011年2月手术病理证实27例血管瘤型脑膜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眼眶和颅腔以额骨、蝶骨相隔,以视神经管、眶上裂相通,发牛在眼眶或颅底的肿瘤可通过以上结构相互蔓延,形成眶颅沟通肿瘤.此类疾病病种繁多,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相对于眶内肿瘤而言,颅眶沟通肿瘤因颅眶交界区域血管神经走行复杂,单纯的开眶手术往往很难切除颅内部分肿瘤.自1996年1月至2009年6月,我们采取经颅入路切除颅眶沟通肿瘤共25例,现将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对象与方法2003年7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83例重度颅脑损伤后高血糖病人,其中男66例,女17例:年龄15~73岁,平均36.4岁。车祸54例,坠落伤15例,重物击伤12例,跌伤2例。单纯脑挫裂伤1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9例,硬膜下血肿23例,硬膜外血肿17例.颅内血肿11例.硬膜外血肿合并颅内血肿6例。GCS3-5分32例,6-8分51例。手术治疗55例,非手术治疗28例。均无重要内脏损伤及糖尿病史。  相似文献   
10.
微创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出血量30-50ml的脑出血患者65例,随机分为手术组(34例)和保守治疗组(31例)。手术组行微创血肿引流术。在治疗后第21天时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SSS)评定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在治疗后第21天及第90天时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在第90天时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①治疗后第21天时.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SS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根据MRS评分和BI评分手术组第90天时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微创血肿引流术有助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及其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