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87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防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Rs)的疗效。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9月连续入院行PCI的冠心病300例。随机分为全反式维甲酸正常剂量组(10mgt.i.d p.o,甲组)、强化剂量组(20mgt.i.d p.o,乙组)、对照组(丙组)。6个月后分别比较甲乙丙三组的再狭窄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心功能。结果300例患者中男性228例、女性72例。住院期间甲乙丙三组比较:心绞痛9%VS8%VS9%;再次急性心肌梗死(AMI)O%VS2%VS1%;再次缺血性血运重建(TVR)3%VS2%VS3%;心源性死亡4%VS6%VS4%,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三组比较:心绞痛12%VS9%VS20%;再次AMII%VSO%VS1%;心源性死亡2%VS4%VS4%,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再狭窄率3/33(9.1%)VS2/30(6.7%)VS12/32(37.5%);TVR3%VS2%VS11%,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常规剂量ATRA防治再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接种麻疹一风疹二联活疫苗可以使接种者获得对麻疹、风疹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麻疹、风疹发病的目的,接种单价麻疹活疫苗或单价风疹活疫苗发生皮疹已有报道,接种单价麻疹活疫苗后发生反复发作荨麻疹也有报道。接种麻疹一风疹二联活疫苗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反复发作荨麻疹尚未见报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平均秩和比及其标准差的意义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均秩和比及其标准差的意义和应用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610041)李骏,李明敏,李孝儒秩和比法是田风调教授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1]。该法简单实用,综合性强,可用于医疗管理、健康和环境等方面的统计评价和统计监控。目前在秩和比(RSR)...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60岁。因反复胸闷、气促十余年,加剧2日伴浮肿入院。入院诊断:①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②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心电监护显示;快速性Af伴室内差异传导。予以可达龙后转为如下心电图。图1示Ⅱ导联示P波与QRS波无关,QRS波呈RS型,宽0.09s,考虑为交接性心律,频率为47次/分,窦性心律为45次/分,P1~P4始终在ORS波之后,未见夺获,  相似文献   
5.
李骏  孙宗娟 《药学进展》1995,19(2):92-93
通过体外试验测定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纤溶活性等指标观察到脉络宁降粘作用最强,其次为丹参液,灯盏花合剂,灯盏花液,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以灯盏花与灯盏花合剂作用最强,而且丹参液与脉络宁无明显差异,在纤溶活性方面,灯盏花液,灯盏花合剂,脉络宁作用明显,丹参液未见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性别差异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 1999年 1月~ 2 0 0 3年9月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2 5例 ,按性别分为女性组 (84例 )和男性组 (2 4 1例 ) ;其中 172例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CI组 ) ,15 3例进行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组 ) ,记录住院期间所有死亡原因、非致死性再梗死及其复合终点事件以及 6个月随访期间心脏事件的情况。结果 女性组的平均年龄为 (6 9.3± 10 .2 )岁 ,明显高于男性组的 (6 0 .7± 12 .6 )岁 (P <0 .0 1) ,且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明显增高 (P <0 .0 5 )。对年龄作校正后 ,住院期间女性的死亡率与男性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其他各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差异均无显著性。静脉溶栓组中 ,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 (P <0 .0 5 ) ;PCI组中 ,男、女患者死亡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尽管女性较男性高龄且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也较高 ,但接受直接PCI治疗的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与男性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DNA电泳和TUNEL分析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区心肌DNA电泳呈现典型的DNA梯形,而缺血预适应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未见梯形。缺血预适应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Bcl-2在各组均无阳性表达,bax在各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显著减少了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质量控制和预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指导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文献查阅基础上,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筛选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质量控制和预警效果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确立指标权重,构建指标体系。结果 32位专家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7.5%(28/32)和100.0%(28/28),专家平均权威系数(Cr)为0.792,第二轮咨询专家协调系数为0.245(χ2=459.416,P<0.001),经指标筛选,形成由6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和43项三级指标构成的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质量控制和预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6项一级指标权重从高到低依次为信息质量(0.2281)、学校管理(0.2123)、疾控管理(0.1927)、预警信息管理(0.1450)、系统维护(0.2)和预警效果评价(0.1108)。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质量控制和预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本体系专家积极程度和权威程度较高,意见趋于一致,可为国内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医疗纠纷案件鉴定的几个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医疗纠纷案件中,对医护人员在诊疗行为中是否存在过错的认定,是定案的关键。对诊疗行为的认定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往往要委托专业机构技术鉴定。但我国目前和鉴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尚未统一,相互间也存在分歧,导致诉讼实践中对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肉桂氨茴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生长及周期蛋白P21和P53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培养的兔主动脉VSMC株为模型,应用活细胞计数进行细胞增殖和迁移检测,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肉桂氨菌酸作用24h后VSMC周期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率,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P21和P53的表达。结果20%的胎牛血清条件下,肉桂氨茴酸显著抑制VSMC的增殖和迁移,在9.6~305.8/μmol/L范围内,随剂量增加其抑制率增加。IC-(50)为75.6/μmol/L。IC-(50)的肉桂氨茴酸作用VSMC 24h后,G1期细胞数占24%,显著低于作用前的51%(P<0.01),形成明显的亚二倍体峰,细胞凋亡率为36.7%。经IC_(50)的肉桂氨茴酸作用VSMC 24h后出现明显的P21和P53条带,而空白对照组无表达。结论肉桂氨茴酸浓度依赖性抑制VSMC的生长,其抑制作用主要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肉桂氨茴酸抑制VSMC增殖与细胞周期蛋白P21和P5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