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低钾血症是由于钾离子摄入不足、缺失或转移等代谢异常引起的一组症候群,以血钾改变、肢体软瘫为临床特征.轻症患者意识清楚而多无客观感觉障碍,重症低钾患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多种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及心搏骤停等恶性事件,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现将我科自2004-01~2007-04收治的21例危重低钾致呼吸肌麻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B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10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并绘制出血浆BNP的工作特征(ROC)曲线,找出诊断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最佳临界点。结果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急性脑梗死组(P〈0.01)及正常组(P〈0.01);BNP作为诊断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界点为299pg/mL,此时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83.5%,ROC曲线下的面积是0.888。结论血清BNP是一个判断急性脑梗死是否合并心力衰竭较为可靠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对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alveolar surface active substance-D,SP-D)及各相关指标的影响,并评价盐酸氨溴索对百草枯中毒治疗作用.方法 将120只雄性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NS组),百草枯中毒组(PQ组),盐酸氨溴索治疗组(AT组);再分别将每组按时间点(第1、3、5、7天)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各组以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SP-D蛋白含量,以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同时检测各组大鼠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ount,WBC)和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百分比及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ressure,Pa02).结果 AT组第3、5、7天WBC计数均低于PQ组,高于NS组各相应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T组与PQ组相比PMN百分比,第3、5、7天下降,但高于NS组各相应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T组Pa02各相应时间点均低于NS组(P<0.01),第3、5、7天AT组Pa02高于P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结果显示三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具有明显不同;AT组肺组织SP-D含量第5、7天高于PQ组,而低于NS组各相应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盐酸氨溴索具有抗炎作用及促进肺泡Ⅱ型细胞表面相关活性物质SP-D蛋白合成与分泌,对百草枯中毒所致急性肺损伤有一定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验式教学法在ICU护士执行身体约束规范性的临床效果有无不同及效果差距.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6月在河北省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就诊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和2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根据ICU护士实际工作分组情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护士每组11例,患者每组100例.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培训方式,试验组护士采用体验...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3岁。主因发热、意识不清4小时与2011年5月17日来诊。患者于8小时前饮啤酒约1 500ml,当时意识清楚,无特殊不适,夜间正常入睡。于凌晨6:00被家人发现意识不清,遂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头颅CT及血糖均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9.7℃,脉搏179次/min,呼吸42次/min,血压150/90mmHg(1mmH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百草枯(PQ)中毒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时NF-κB抑制剂(PDTC)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2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ml/kg;2PDTC对照组(PC组):腹腔注射PDTC120mg/kg,半小时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ml/kg;3急性肺损伤组(L组):大鼠腹腔注射2%PQ(25mg/kg);4急性肺损伤+PDTC干预组(L+P组):腹腔注射PDTC(120mg/kg),半小时后腹腔注射2%PQ。后两组分别以腹腔注射PQ后的1d、3d、5d作为观测点,处死动物、取材,每个时间点16只大鼠。取肺组织HE染色来评价肺组织损伤情况;检测血清中TNF-α水平、肺泡灌洗液中PMN的NF-κBp65表达、PMN中胞浆蛋白IκBα的含量和中性粒细胞凋亡率。结果:肺组织病理结果显示,C组和PC组大鼠的肺组织结构基本完整。L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肺组织损伤程度加重。P+L组肺组织损伤程度较轻。L组血清TNF-α水平较C组显著增加,P+L组降低。L组3d时PMN的凋亡率最低(3.52±0.34)%,P+L干预组与相应时间点L各组相比凋亡率均增加。结论:百草枯中毒导致了大鼠急性肺损伤,在预先应用NF-κB抑制剂(PDTC)后,使延缓的中性粒细胞凋亡恢复正常,从而有效地减轻了百草枯中毒所致的κB大鼠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乐果中毒大鼠对肝脏损害及不同剂量氯磷定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对180只大鼠分别给予盐水灌胃、中毒不治疗、阿托品治疗及大、中、小剂量氯磷定+阿托品治疗,观察其治疗后临床表现,通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值观察其肝损害程度。结果乐果染毒后未治疗组大鼠很快出现流涎、肌肉颤动、呼吸困难、抽搐,最后因呼吸衰竭死亡。给予氯磷定+阿托品组均比同等剂量单用阿托品治疗组症状轻,恢复快(P〈0.01),大剂量氯磷定+阿托品组比中小剂量组症状轻、恢复快(P〈0.01),中剂量氯磷定+阿托品组比小剂量组恢复快(P〈0.01),各染毒组ALT均出现明显升高。各治疗组ALT在第6天达到高峰,阿托品组ALT峰值最高,然后依次为小剂量组及中等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结论急性乐果中毒,存在肝功能的损害。治疗量肟类复能剂本身不加重肝功损害,肟类化合物是治疗乐果中毒必不可少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所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时黄芩甙(baicalin,Bai)对肺组织损伤和肺间质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及肺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Q染毒组、Bai治疗组和Bai单纯对照组,每组10只。PQ染毒组腹腔注入PQ液(25 mg/kg)制造中毒模型;Bai治疗组对造模成功大鼠静脉注射Bai(300 ng·kg~(-1)·d~(-1)),共3 d;Bai单纯对照组是健康大鼠静脉注射Bai(300 mg·kg~(-1)·d~(-1)),共3 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均观察3 d后,取肺组织常规HE染色和电镜观察肺组织损伤情况,分离培养肺间质巨噬细胞(PIM)观察TNF-α的表达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的HO-1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肺组织中HO-1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和Bai单纯对照组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PQ染毒组肺组织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加重,Bai治疗组肺组织损伤较PQ组减轻。Bai治疗组的TNF-α表达水平[(484.2±39.5)μg/L]低于PQ染毒组[(790.2±35.0)μg/L],高于对照组[(121.6±19.2)μg/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i治疗组肺组织的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59.8±5.40和122.0±31.98,明显高于PQ组(45.9±5.82和77.92±1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i减轻了大鼠PQ中毒所致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PIM的TNF-α表达水平降低及肺组织中HO-1基因和蛋白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我们自 1998年 1月~ 1999年 11月 ,应用IVP方案对 2 0例Ⅲ~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进行联合化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本组 2 0例为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的ⅢB~Ⅳ期肺癌患者。其中鳞癌 9例 ,腺癌 11例 ,均经病理证实。 2 0例中 ,男 9例 ,女 11例 ,年龄 3 3~ 70岁 ,中位年龄 5 3岁。化疗前体力状况 (KPS)评分均大于 5 0分 ,且近 1个月内未用过抗肿瘤药物或放射治疗。1.2 治疗方案 异环磷酰胺 (IFO) 2 .0g静脉滴注 ,连用 4d ;MESNA(巯乙磺酸钠 )40 0mg ,于IFO后 1,4,8h输注 ,配合I…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氨溴索对百草枯中毒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对百草枯(PQ)中毒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氨溴索治疗组(治疗组,56只)和PQ染毒组(PQ组,56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5ml/kg,PQ组和治疗组均予腹腔注射体积分数为2%的PQ溶液25mg/kg,治疗组在PQ染毒后即刻腹腔注人含盐酸氨溴索(35mg/kg)的生理盐水溶液(1.25ml/kg),每日注射1次,分别在不同处理后第1、3、5和7天时处死大鼠。观察血液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变化、BALF中蛋白含量、血浆和BALF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PQ组血液及BALF中白细胞总数、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7d时PQ组血浆中MDA含量为(8.12±1.12)nmol/ml,明显高于对照组,GSH-Px活力为(1256.8±133.2)U/m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液及BALF中白细胞总数、蛋白含量明显低于PQ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O.01);7d时治疗组血浆中MDA含量为(4.86±0.75)nmol/ml,明显低于PQ组,GSH—Px活力[(1509.5±183.0)U/ml]及SOD活力[(3903.2±374、7)U/ml],明显高于PQ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应用大剂量氨溴索后肺组织损伤程度减轻。结论大剂量氨溴索可减轻PQ中毒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PQ中毒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