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病例】男性 ,10岁。因“发现心脏杂音 9年”并在当地彩超检查示先天性心脏病 ,法洛四联症而来我院就诊。病史中无蹲踞现象。查体 :发育稍差 ,无明显Down氏面容 ,口唇轻度发绀 ,杵状指 ,心界稍大 ,胸骨左缘第 2至 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Ⅲ级 ,无传导 ,P2亢进。心电图 :电轴左偏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右心室肥厚。胸片 :双肺血减少 ,心影明显增大 ,心胸比率约 0 5 7。超声心动图检查 :右房增大 ,左室增大 ,右心室前壁增厚 ,室间隔几乎完全缺如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DFI)可在该处探及双期双向分流 ,分流束宽 2 5mm ,主动脉骑…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二尖瓣脱垂(MVP)与急性风湿性心脏炎(ARC)的相关性。方法对108例风湿热并ARC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观察MVP的发生率。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MVP76例,发生率为70%,其中前叶脱垂57例(53%),后叶脱垂13例(12%),前后叶均脱垂6例(6%)。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1)。ARC所致MVP中74例(97%)并发二尖辫关闭不全(MI),且MVP与MI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1)。结论ARC是MVP,尤其是二尖瓣前叶脱垂的重要原因之一,而MVP是ARC所致MI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界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斑块分级在估测冠心病中的最佳预测值。【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测125例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分级,评价它们估测冠心病的作用,并用ROC曲线评价它们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内中膜增厚、斑块分级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内中膜增厚、斑块分级均可估测冠心病,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75、0.74;将颈总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增厚≥1.3mm,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0.9mm,颈动脉斑块分级≥2定义为阳性,3者联合评价其阳性积分,则ROC曲线下面积为0.82,以3者中任2项阳性为预测值估测冠心病,灵敏度95.3%,特异度84.2%,阳性预测值85.3%,阴性预测值86.4%。【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分级可用于估测冠心病。以3者联合评价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超声心动图新进展--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技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应变显像是从组织速度显像中衍生出来的新技术,是继组织速度显像技术(TVI)和组织位移追踪技术(tissue tracking)后,用毫米级进行定量,评价心脏舒缩功能和室壁运动的新参数。过去我们依赖二维图像的肉眼观察,对室壁运动进行定性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缺乏客观的定量观察指标。目前世界范围的许多研究机构已逐步开始应用应变和应变率显像来更好地了解局部心肌功能,并对其进行定量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被“亮线”分成的室间隔左右心室面在结构及功能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应用解剖M型超声、应变及应变率成像技术测量正常成人室间隔左右心室面的厚度、应变及应变率,并对两者相应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室间隔左心室面的厚度大于右心室面[短轴-左:(5.4±1.1)mm,右:(4.2±1.5)mm,P〈0.05;长轴-左:(5.6±1.3)mm,右:(4.3±1.3)mm,P〈0.05)]。在室间隔短轴切面,其左室面的应变及应变率均高于右心室面[应变(%),左:30±9,右:17±11,P〈0.05;应变率(1/s),左:2.4±0.8,右:1.6±0.7,P〈0.05],且左右心室面的应变之比及应变率之比均在1.5-2.0。在室间隔长轴切面,其左右心室面的应变及应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变(%),左:26±5,右:24±7,P〉0.05;应变率(1/s),左:2.3±0.4,右:2.2±0.5,P〉0.05]。结论正常成人室间隔的左右心室面在结构及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PPH患者的超声诊断,部分与心导管结果对照.结果 75例PPH患者中,超声诊断67例,诊断符合率达89.3%;其中有18例与心导管检查对比,两者对肺动脉压力的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89.3±23.2) mmHg vs (80.8±25.6) mmHg, P>0.05,两种方法相关性好(r=0.82, P<0.001);早期PPH患者左心收缩功能可正常,晚期严重PPH患者则降低.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无创、准确测定PPH患者肺动脉压力,重复性好;超声心动图在PPH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价值;超声心动图检测PPH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可了解病情进展和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8.
柳俊  陆堃  吴妙玲 《新医学》2000,31(3):167-167
1 病例报告男,18岁,因体检发现心律不齐于1995年5月10日第1次来院就诊。两年前入学体检时即谓之有“心律不齐”,但未作详细检查。否认有“风湿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史,无晕厥史,无阵发性面红、皮疹史,无吸毒等不良嗜好。一直无自觉症状,活动、运动如正常人。接诊医师阅心电图诊断为“心房颤动、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予口服胺碘酮0.2 g,每日3次,以及辅酶Q10、维生素B1和肌苷片等。服药两周后复诊,仍无不适感。查体:脉搏45次/分,血压12 kPa/8 kPa。发育正常,自动体位。唇无发绀,颈静脉充盈。双肺清晰,心尖搏动在…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10月余。因生后发绀,活动后加剧就诊。体检:身长67cm,体质量6.2kg,发育营养差,口唇发绀,哭闹时加重。血压77/38mmHg(1mmHg=0.133kPa),听诊心率124次/min,律齐,第二心音微弱,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Ⅲ/6连续性粗糙杂音,不伴震颤。  相似文献   
10.
心赃粘液瘤起源于原始内皮细胞或心内膜下细胞,发生率占心脏肿瘤的50%,其中约75%为左房帖液瘤,25%发生在右房,双房粘液瘤或右室粘液瘤则较少见。据一些学者就我国50年来587例心脏粘液瘤回顾所统计的数字表明:右室粘液瘤仅5例,占0.9%;双房粘液瘤9例,占1.5%。本院1989年间经超声心动图诊断双房粘液瘤和右室粘液瘤各一例,并经手术证实,报告如下: 例1 男性,26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半年加重2个月入院。体检: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120次,律齐,心尖及左第4肋间可闻及Ⅲ/Ⅵ级舒张期杂音,心电图、心音图未查。超声心动图: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