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外伤后迟发性结肠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其发病早期缺乏明显的腹膜炎体征,并可能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如处理不恰当、抢救不及时,可产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而脾曲结肠因其特殊的解剖学特点,在结肠损伤患者中更为罕见.笔者自2003年收治3例外伤性迟发性脾曲结肠出血患者.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的基因型、耐药现状及相关感染因素,为临床的早期预警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8年2月至2022年1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进行细菌培养的非重复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CRKP)共230株,采用MALDI-TOF质谱仪细菌鉴定,VITEK-2 Compact进行药敏实验,采用反转录PCR法检测碳青霉烯耐药基因、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分型。结果 230株CRKP中共有CR-hv KP 32株(13.91%),其中32株CR-hv KP对亚胺培南、卮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为100%,其次为头孢替坦(82.1%)、头孢吡肟(84.3%)、呋喃妥因(89.3%)、环丙沙星(78.5%)、庆大霉素(60.7%)、妥布霉素(60.6%)、阿米卡星(60.7%)、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37.5%)。通过PCR及琼脂糖电泳分析共有K1型2株、K2型2株、K5型1株,部分常见毒力基因携带率超过50%,其中rmp A占56.25%(18/32)、iro N占59.37%(19/3...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乳腺良性肿块患者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手术术后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3年5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2 721例行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手术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后未发生感染的2 681例作为对照组,术后发生感染的40例作为感染组,分析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 721例行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手术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中有40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1.47%。40例术后感染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共检测出病原菌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24株(42.11%),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检出30株(52.63%),以黄金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检出3株(5.26%)。两组住院时间、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引流量≥10 ml、引流时间≥3 d、白细胞计数<4×109/L或>10×109/L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引流量、引流时间及白细胞计数为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果内酯对肺炎链球菌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lncRNA LEF1-AS1/miR-23b-3p分子轴的调控作用。方法用肺炎链球菌诱导肺泡上皮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感染组);分别转染si-NC、si-LEF1-AS1后,用肺炎链球菌感染细胞(感染+si-NC组和感染+si-LEF1-AS1组);pcDNA、pcDNA-LEF1-AS1分别转染至肺泡上皮细胞后用白果内酯与肺炎链球菌共同处理细胞(感染+白果内酯+pcDNA组和感染+白果内酯+pcDNA-LEF1-AS1组)。ELISA法检测TNF-α、IL-1β、IL-6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q RT-PCR法检测LEF1-AS1、miR-23b-3p的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LEF1-AS1与miR-23b-3p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量。结果白果内酯能够降低肺炎链球菌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中TNF-α、IL-1β、IL-6的水平和LEF1-AS1的表达量(P<0.05),并可降低凋亡率和Bax蛋白水平(P<0.05),还可促进miR-23b-...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体外抑制胃癌细胞株AGS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方法在处于指数生长期的AGS细胞株培养剂中添加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采用噻唑蓝法、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检测AGS细胞株的生长和增殖情况,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经DHA处理前后细胞中COX-2的表达。结果经DHA作用后,AGS细胞增殖受抑制,随DHA浓度的递增AGS细胞增殖率逐次下降,呈现明显量效关系,同时诱导细胞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DNA裂解片段出现典型的阶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出凋亡峰,细胞周期分析表明细胞阻滞于G0/G1期。ω-3PUFA对正常肠上皮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经DHA作用后,AGS细胞中COX-2表达下调。结论DHA可能通过抑制COX-2而阻遏AGS细胞的增殖,诱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直接检测阳性血培养瓶中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活性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分离自温州市中医院各临床科室的46株肠杆菌目细菌和3株质控菌分别模拟血培养检测,用MALDI-TOFMS直接对阳性血培养液做细菌鉴定及亚胺培南水解试验,从而判断碳青霉烯酶的活性。另收集临床26例阳性血培养标本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25株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目细菌(CPE)显示300m/z和489m/z处的质谱峰均消失,21株非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目细菌(NCPE)的两处质谱峰依然存在。质谱检测46株细菌的碳青霉烯酶结果对比基因表型高度一致(Kappa=1),对血培养液直接鉴定的细菌种水平鉴定率为96.0%。26例临床血培养样本方法验证结果显示,9例耐碳青霉烯酶类肠杆菌目细菌和17例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菌株均被正确识别,灵敏度、特异度均为1.00。结论MALDI-TOFMS碳青霉烯酶测定法是一种直接从血液培养瓶中检测碳青霉烯酶活性的可行、快速的方法,有助于临床更快地调整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和实施感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金炜  金晓立 《浙江医学》2008,30(7):791-79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手术复杂,切除范同较广,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相对较高。此类患者术后往往合并不同程度营养不良,而这种状况又是许多术后并发症的直接原因,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PD患者术后的营养支持十分重要。我院对行PD的患者术后予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后盆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术后盆腔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在温州市中医院进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1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后盆腔感染发生情况,培养所有菌株,探究其影响因素,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药敏卡对所有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全自动药敏分析仪对所有菌株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在有效回收问卷的182例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中,有18例患者术后发生盆腔感染,术后感染发生率为9.89%。18例盆腔感染患者中,共检测出2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5株,占51.72%,革兰阳性菌11株,占37.93%,真菌3株,占10.34%。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未产生耐药性,对头孢替坦、头孢吡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具有较低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对万古霉素产生耐药性,表皮葡萄球菌未对环丙沙星产生耐药性。年龄≥60岁、手术时间≥180 min、合并有慢性疾病、具有盆腔感染史、术后未使用抗菌药物、术后进行置管及术后卧床时间≥7 d患者术后盆腔感染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间、合并慢性疾病、盆腔感染史、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术后置管及术后卧床时间均为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后盆腔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OR=4.133、7.454、4.928、9.708、5.597、5.755及2.974,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后盆腔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杆菌,年龄、手术时间、合并慢性疾病、盆腔感染史、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术后置管及术后卧床时间为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后盆腔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针对其影响因素控制临床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导致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临床特点及其荚膜血清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55例KP感染所致CRBSI患者,根据分离出KP菌株类型分为hvKP组50例、普通肺炎克雷伯菌(cKP)组105例。比较hvKP、cKP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检出荚膜血清型分布,并分析hvKP的MLST分布。结果 hvKP菌株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低于cKP菌株(P<0.05); hvKP荚膜血清型K1、K2检出率为52.00%、34.00%,高于cKP(P<0.05); 50株hvKP MLST分型以ST23、ST86、ST65为主,分别占32.00%、20.00%、16.00%。结论 引起CRBSI的hvKP菌株相比cKP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其荚膜血清型分布以K1、K2为主,MLST分型以ST23、ST86、ST65为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