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2篇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急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及TNF-α单克隆抗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休克+乳酸林格氏液复苏组(B组)和休克+TNF-α单克隆抗体复苏组(C组)。B和C组大鼠通过股动脉放血,制作急性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B组用乳酸林格氏液复苏,C组用含TNF-α单克隆抗体(3mg/kg)的乳酸林格氏液复苏,而A组在同等条件下不进行失血。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TNF-α水平和肝组织中MDA、SOD含量,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B、C组大鼠血清ALT、AST、TNF-α水平和肝组织中MDA含量较A组升高,SOD含量降低;C组ALT(343.63±35.61)U/L、AST(748.75±49.76)U/L、TNF-α(99.38±13.16)pg/mL、丙二醛(26.33±1.30)nmol/mgProt较B组ALT、AST、TNF-α、MDA含量降低,C组肝组织中SOD含量(510.14±47.44)U/mgProt较B组升高;在光镜、电镜下观察,C组肝组织损伤较B组减轻。结论 TNF-α可能是急性失血性休克肝损伤的重要因子之一,使用TNF-αMcAb复苏可以减轻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miR-146a对胰腺腺泡细胞AR42J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雨蛙素诱导AR42J细胞构建急性胰腺炎模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淀粉酶、TNF-α、IL-6含量验证模型构建,qRT-PCR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中miR-146a和TRAF6表达量的改变.转染敲低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 bladder drainage, PTGBD)联合腹腔穿刺引流(abdominal puncture drainage, AP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于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间收治的60例SAP患者,依采用或不采用PTGBD治疗,将患者分为观察组(PTGBD+APD组)和对照组(APD组),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第3天、第7天的一般情况(腹痛缓解时间、胃管拔出天数、在院天数)、实验室指标[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乳酸(Lac)],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经统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WBC、CRP、ALT、Lac在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3 d后,除WB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观察组中的CRP、Lac、ALT水平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梗阻性黄疸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SD大鼠胆总管的方法制作急性梗阻性黄疽动物模型。将5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胆总管结扎(BDL)组、胆总管结扎血必净治疗组(XBJ)、假手术组(SO)3组。XBJ组在胆总管结扎后48h开始尾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BDL组和SO组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后第3、7、14天各取6只大鼠采样,观察血清胆红素(TBI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内毒素(ET)含量,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以及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结果:急性胆道梗阻后,血清TBIL、CK—MB、ET水平及心肌组织MDA含量随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增高,心肌组织SOD含量减少。XBJ组与同时相BDL组比较,血清TBIL、CK—MB、ET水平及心肌组织MDA含量减少,心肌组织SOD含量增高。光镜下可见随胆道梗阻时间延长,心肌损伤加重,XBJ组与同时相BDL组比较,心肌损伤减轻。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胆道梗阻所致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内毒素血症、TNF—α作用及对抗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5.
活动性失血休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在出血停止前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在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同时如何尽量减少对休克机体的不利影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血必净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赤芍、川芎、丹参、红花、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其机制与清除自由基、减轻钙超载、减少细胞凋亡、抑制白细胞激活等有关.一些研究也表明,血必净注射液具有抗细胞凋亡,改善组织器官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氧代谢的作用,对休克时的机体具有保护作用.本实验采用放血法建立活动性失血未控制性休克兔模型,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限制性液体复苏时血气的影响,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5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右半肝切除术5例,左半肝切除术10例,肝右后叶切除术4例,肝左外叶切除术3例,肝局部切除术37例。结果 59例患者均治愈;术后出血2例,胆漏3例,胸腔积液4例,膈下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3例,切口裂开2例,出现腹水11例。第一肝门阻断47例,阻断时间10~45 min,半肝血流阻断12例。术中出血200~1800 ml。结论术前正确把握手术指征,肝可切除范围和剩余肝量的评估,认真做好术前准备,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术中控制出血量,正确处理肝创面,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后,不同时间点骨髓中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s)的数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股动脉放血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在液体复苏早期阶段釆用乳酸林格液(乳酸林格液组)、晶胶液(晶胶液组)、7.5%高渗氯化钠(高渗氯化钠组)3种不同液体复苏,其后进行自体血液回输复苏,复苏成功后12、24和48 h脊髓离断法处死大鼠,同时设假手术对照组。处死后,获取大鼠骨髓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大鼠骨髓中MDSCs的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乳酸林格液组大鼠平均动脉压高于晶胶液组(P<0.05)。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的乳酸林格液组、晶胶液组及高渗氯化钠组大鼠骨髓中MDSCs所占的比例均明显降低(P<0.01);高渗氯化钠组大鼠各时间点骨髓中MDSCs所占比例较乳酸林格液组和晶胶液组均明显降低(P<0.01);乳酸林格液组和晶胶液组12 h和24 h骨髓中MDSCs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4 h晶胶液组低于乳酸林格液组(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后,大鼠骨髓中MDSCs的数量随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说明液体复苏可能适度抑制MDSCs的数量。与乳酸林格液、晶胶液相比,高渗盐溶液复苏失血性休克时,能够更有效抑制骨髓中MDSCs的数量,对失血性休克后的免疫调节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渗漏指数(CLI)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肺损伤(ALI)病人病情预测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78例SAP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急性肺损伤分为非ALI组40例和ALI组38例,根据病人入院28 d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45例和死亡组33例。分析SAP病人的临床基线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CLI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改良CT严重程度指数(MCTSI)及乳酸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分析CLI对SAP合并ALI发生和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CLI水平危险分层下的累积生存率。结果:ALI组病人C反应蛋白(CRP)、CLI、乳酸水平、MCTSI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非ALI组(P<0.05~P<0.01);ALI组病人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非ALI组(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病人年龄、CRP、CLI、乳酸水平、MCTSI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周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SAP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保守疗法,观察组加用彩超引导下PCD,比较2组患者腹痛腹胀症状减轻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病死率及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相应时间的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血钙及腹腔内压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症状缓解时间,血、尿液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相应时间的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血钙及腹腔内压力均降低(P<0.05~P<0.01),2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PCD治疗SAP合并胰周积液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早期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SAP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病人均给予SAP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腹腔穿刺术,观察组行腹腔穿刺术联合应用血必净。比较2组病人入院时和入院第3、5、7天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肝素结合蛋白(HB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CT严重程度指数(CTSI),以及2组入住EICU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2组病人入院时WBC计数、CRP、SAA、HBP、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及CTS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3天,2组上述指标均较入院时升高(P < 0.05),随后在第5、7天降低(P < 0.05),但观察组在第3天,除WBC计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CRP、SAA、HBP、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和CTSI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第5、7天上述所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E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结论SAP病人在早期应用腹腔穿刺引流术联合血必净有助于减轻病人炎症反应,改善预后,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