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治疗高流量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治疗的高流量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明确诊断.结果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后,瘘口闭合且颈内动脉通畅97例(87.6%),瘘口闭合但颈内动脉闭塞15例.术后随访2个月至9年,复发4例,行二次栓塞后无复发.本组病例均无合并症.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是治疗高流量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视神经炎与多发性硬化(MS)视神经功能改变的特点,方法:采用x^2检验与t检验对患者视神经功能改变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视神经炎视力障碍严重,82%视力低于0.1,MS视功能障碍常见,其中尤以MS视神经脊髓炎型严重,81%视力低于0.1,77%双眼视力低于0.1。(2)视神经炎,MS的VEP异常率高达80-88%,MS视神经脊髓炎型VEP异常率高达95%,主要表现为潜伏期延长,(3)视神经炎鞘内IgG合成率低于MS。(4)两组部分患者经过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视力恢复到0.5以上者约31%-33%。结论:视神经炎是MS的最常见症状之一,视神经炎与MS视神经脊髓炎型的视神经损害发生频率高且程度重,迫切需要对急性视神经炎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大剂理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3.
视神经炎和早期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认知损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iopathic demyelinating optic neuritis,IDON)和早期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形式、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诊治IDON连续病例57例,根据头颅MRI表现分为视神经炎伴脑白质病灶组(IDON with abnormal MRI,IDON-A)和视神经炎不伴脑白质病灶组(IDON with normal MRI,IDON-N);另收集病程≤5年且扩展功能障碍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scale,EDSS)评分≤4.0分的MS病例20例组成早期MS组。所有入组患者和健康对照接受神经心理学测验系统评价注意力及信息处理速度、执行功能、记忆、定向、计算、语言、视空间功能等认知功能。结果神经心理学研究发现,IDON-A组及MS组的注意力、信息处理速度、言语和空间记忆力较IDON-N组及正常对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0.003,0.018,0.036);IDON-A组及MS组的执行功能较正常对照组损害明显(P=0.000,0.001,0.036,0.020),与IDON-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DON-A组与早期MS组所有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DON-N组大部分测验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DON和早期MS患者的认知损害与病程长短、神经功能缺损具有弱相关性。结论IDON患者和早期MS患者已有明确认知损害,主要包括信息处理速度、注意力、执行功能、言语和空间记忆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神经白塞病一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塞病是一种多系统血管炎,当侵犯神经系统时称神经白塞病.此症可侵犯全身多脏器,而我国早期文献报道多累及眼、口、生殖器及皮肤等部位.此文报道1例在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神经白塞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G-6A和M235T多态性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VCI组(67例)、正常对照组(71例)AGT基因G-6A和M235T多态性.结果 VCI组AGT基因M235TT等位基因频率0.73,TT基因型频率0.52,与对照组(0.68,0.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基因型对VCI的比数比为0.544(95%CI为0.208~1.424,P0.05).VCI组AGT基因G-6 A等位基因频率0.69,AA基因型频率0.48,与对照组(0.63,0.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基因型对VCI的比数比为0.602(95%CI为0.252~1.738.P0.05).结论 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与AGT基因G-6A和M235T多态性无关,AGT基因这两个位点多态性未参与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与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的相关性,同时观察血清ACE水平与ACE基因多态性及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44例VCI患者和71例健康体检者进行ACE基因内含子16插入/缺失多态性的检测,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ACE水平.结果 VCI组D等位基因频率0.33,DD基因型频率为0.18,与对照组(0.41,0.2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D基因型对VCI的比数比为1.06(95%CI为0.26~4.24,P>0.05);各组中DD基因型个体血清ACE水平最高,Ⅱ基因型最低,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呈正相关(r=0.59,P<0.01).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本组脑梗死伴VCI患者无关,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不参与本组入选患者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8.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神经系统损害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探讨有诊断价值的辅助检查方法。方法对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脑脊液、影像学和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出现头痛,其中2例为首发症状;10例脑脊液检查结果全部异常(100%);除常规检查外,5例行病毒系列检查中1例EBV-IgM阳性;8例寡克隆区带(OB)检查5例阳性;5例髓鞘碱性蛋白(MBP)检查,1例增高;9例免疫球蛋白(IgG)检查,4例增高;IgG24h合成率升高;1例头部MRI示视神经异常信号;1例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结论头痛为本病常见症状,但缺乏特异性;脑脊液、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免疫学和病毒学指标以及诱发电位检查是主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评价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SRI)对局部肉毒素注射治疗原发性眼睑痉挛的协同作用.方法 对门诊收治的原发性眼睑痉挛患者39例,收集病史资料并进行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评分(BFM)、汉米尔顿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将SAS评分和(或)SDS评分>50分的患者纳入SSRI协同治疗组(22例),接受肉毒素治疗并给予氟西汀抗焦虑、抑郁治疗.同期仅接受局部肉毒素注射治疗的患者为单纯注射组(17例).随访6个月,将不同时间点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协同治疗组与单纯注射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1.32±14.1)岁和(54.24±10.9)岁(P =0.485),女性分别占72.7%和64.7% (P =0.852);2组基线BFM评分,肉毒素注射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BFM评分协同治疗组与单纯注射组分别为(7.55±2.1)分和(7.88±2.3)分(P=0.657);(5.07±1.3)分和(5.24±1.3)分(P=0.701);(2.91±1.1)分和(2.79±0.8)分(P=0.714);(3.01±1.0)分和(4.03±0.9)分(P=0.03);(3.68±0.9)分和(7.59±2.0)分(P=0.01).结论 氟西汀加用治疗可以相对延长局部肉毒素注射治疗原发性眼睑痉挛的维持时间,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超选择眼动脉内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引起视网膜急性缺血,若不及时处理轻则视力下降,严重则导致失明。以往传统的常规保守治疗效果较差。自20世纪90年代Schumacher等[1]首次报道采用介入的方法超选择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以来为该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随着微导管技术的发展,该项技术在临床的不断应用,已渐成为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方法之一。我们将近8年通过微导管技术超选择眼动脉内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3例加以总结。一、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39~6岁。病程4h~1周,平均42.2h。全部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