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1篇
特种医学   14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及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和术后即刻以及次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假血友病因子的表达水平;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表达水平;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的含量;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选择健康体检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各30例作对照,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前后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CD62p、CD63及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明显增高(P<0.05或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即刻CD62p、CD63和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P<0.01),但术后24h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假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一氧化氮降低(P<0.05或<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即刻血浆假血友病因子和内皮素1水平升高(P<0.05或P<0.01),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一氧化氮水平降低(P<0.05),且介入术后24h假血友病因子水平也较术前升高(P<0.05),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降低(P<0.05),但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和内皮功能的损伤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内皮受到一定损伤,血小板有一定程度的激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后间隔房室旁道所在区域解剖结构特殊,部分旁道经心外膜跨越房室瓣环,是该区消融困难的原因。本文报导5例心外膜旁道的射频消融情况。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比较起搏器窦律优先功能和频率滞后功能在临床应用中对窦性心律的支持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心房颤动(AF)导管消融后左房抑顿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行导管消融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前均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在此錾础上,厄贝沙坦组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前加用厄贝沙坦150mg。口服,1次/d;对照组加用安慰剂(维生素C100mg,口服,1次/d)。3个月后,经食道超声评估2组患者消融术前及消融术后2周左心耳排空速度(LAAEV)和左房自发声学显影(LASEC),并观察消融术中复律情况。结果厄贝沙坦组消融术后2周LAAEV较术前减少(10.2±44.6)%[由消融术前的(30.4±9.8)cm/s至消融术后2周的(27.4±14.8)cm/s],显著低于对照组[较术前减少(50.7±23.2)%][由消融术前的(31.7±16.8)cm/s至消融术后2周的(17.6±8.3)cm/s](P〈0.05)。厄贝沙坦组消融术后2周LASEC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50.0%)(P〈0.05)。厄贝沙坦组消融术中复律率为80.0%,最著高于对照组(50.0%)(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屁著减少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后的左房抑顿,提高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效果,可作为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前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7.
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凶反复活动后胸闷2个月,加重10d余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血压高时达180/90mmHg(1innHg=0.133kPa)。发作时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下斜性压低0.05mV。心脏彩超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0.70,室壁运动无明显异常。入院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Ⅱ级;高血压病3级。  相似文献   
8.
9.
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射频消融 (RFCA)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查明发病机制 ,寻找消融靶点 ,采用温度控制方式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心内电生理检查显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2 6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2 2例 ,均手术即刻获成功 ,术中有 4例患儿在放置希氏束电极时产生一过性Ⅰ°~Ⅲ°房室传导阻滞 (AVB)。 3例术后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 ,其中 2例 3~ 4天后恢复正常。术后 2例( 8.1% )AVNRT患者半年后复发 ,再次手术获得成功。所有患儿未发生其它并发症。结论 在操作熟练的中心 ,儿童PSVT的射频消融治疗与成人相比一样安全、疗效好。AVNRT的消融复发率较高可能与消融能量及消融时间趋于保守及房室结发育不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选择行射频消融术患者30例,术后分别将标测电极置于左室后侧壁(LVPLW)及右室前侧壁(RVALW),大头消融电极依次放置于右室心尖部(RVA)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S)。结果:RVA起搏时,至LVPLW及至RVALW的传导时间差,主动脉射血前间期(APEI)与肺动脉射血前间期(PPE I)差值,绝对值均显著大于RVS起搏(P0.01)。心室起搏后,LVPLW-RVALW差值变化与APE I-PPEI绝对值增加呈正相关(r=0.993,P0.001)。结论:与RVA起搏相比,RVS起搏心室间电激动与机械收缩更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