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VSD)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及2种防治措施对心律失常转归的影响。方法:入选先天性心脏病膜部VSD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60例,年龄(16.3±12.5)岁,经胸超声检查VSD大小为(6.0±3.2)mm,随机分成两组:A组(130例)介入术后常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3~10mg,或后续口服强的松3~7d;B组(130例)介入术后根据是否并发心律失常情况再静脉滴注地塞米松3~10mg或后续口服强的松3~7d。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的各种心律失常,并对其处理,随访3~6个月,观察其转归。结果:260例膜部VSD患者介入术中或术后共并发心律失常55例,平均年龄(13.8±11.6)岁;出现时间(3.6±1.4)d。其中A组10例(发生率7.7%):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2例,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干扰性房室脱节2例,左前分支阻滞2例;B组45例(发生率34.6%):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4例,间歇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0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1例,左前分支阻滞6例,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干扰性房室脱节9例;两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激素治疗后,B组中1例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转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随访3~6个月。B组中2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2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和3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未恢复,治愈率84.4%;而A组中只有1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治疗后未完全恢复,转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治愈率90%,两组术后心律失常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VSD比较安全有效,严重并发症极少,主要并发症为各种心律失常,如果及时发现,并给予激素治疗,约90%可以恢复,术后常规给予激素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加快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起搏器窦律优先功能和频率滞后功能在临床应用中对窦性心律的支持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应用PDA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疗效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筛选适合经导管封堵治疗IVSD的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经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量缺损口大小、距主动脉右冠瓣及肺动脉瓣距离,经皮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建立动静脉轨道,经7~12F输送鞘管通过右股静脉途径释放封堵器.结果:超声心动图测量的VSD直径5~7mm,平均6.5±0.5mm,大血管短轴切面上缺损位于12点至1点钟位,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2~3mm,平均2.5±0.5mm.PDA封堵器的直径7~10mm,平均8.5±1.5mm,20例IVSD患者封堵全部成功,术后杂音消失或明显减弱(4/6级降至1~2/6级),左心室造影无分流现象,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无主动脉瓣返流,无穿膈血流.随访5个月~6年(平均36±12个月)未见穿隔血流、明显主动脉瓣返流以及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结论:PDA封堵器可以成功封堵IVSD,近期疗效佳,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凶反复活动后胸闷2个月,加重10d余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血压高时达180/90mmHg(1innHg=0.133kPa)。发作时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下斜性压低0.05mV。心脏彩超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0.70,室壁运动无明显异常。入院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Ⅱ级;高血压病3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心包置管引流在心脏介入术中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30例在介入术中并发的由超声心动图或X线透视证实的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1986年12月-2009年6月开展心脏介入治疗7 000例患者,共有30例发生急性心包填塞,发生率为0.43%.30例患者在心脏介入治疗术中出现胸闷、气促、心悸、呼吸困难、血压降低,或呼吸心搏骤停、昏迷等.均经床旁超声心动图或X线透视检查证实心包腔积液.17例发生于经皮左房室瓣球囊成形术,死亡4例;5例发生于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术中,死亡1例;8例发生于射频消融术中(其中6例发生于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中;2例发生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其中1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紧急实施经皮seldinger法在剑突下穿刺心包腔及置管引流术,抽出心包腔不凝固鲜红色血液100~800 ml,平均(540.5±220.6)ml,猪尾巴导管留置时间8~24 h,平均(18.5±5.5) h.经快速补液、输血和多巴胺升压等治疗后,19例自愈;6例经心包腔穿刺持续引流大量积血,送胸外科行急诊开胸心肌修补术或海绵填塞止血,症状逐渐缓解而痊愈出院;5例死亡.结论 急性心包填塞是心脏介入诊疗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非常重要,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是治疗急性心包填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醛固酮对h9c2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不同浓度(1×10^-8、1×10^-6、1×10^-4 mol/L)醛固酮处理24 h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观察不同浓度醛固酮下h9c2心肌细胞Cx43蛋白和mRNA的变化。结果:1×10^-8 mol/L醛固酮组Cx43mRNA和蛋白表达含量较对照组增加;1×10^-6 mol/L和1×10^-4 mol/L组的Cx43蛋白表达含量较对照组减少,而Cx43mRNA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醛固酮可能是通过对表达Cx43的双重影响来参与心肌细胞间隙连接重构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冷盐水灌注导管在阵发性心房纤颤(阵发性房颤)消融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用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治疗,采用阶段性线性消融经验性电隔离所有存在肌袖电位的大静脉,功率:30~4 0W ;温度控制:5 0℃。结果 成功隔离14支肺静脉,2支上腔静脉。所有病例即刻成功,无并发症。结论 冷盐水灌注导管电隔离大静脉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下和Ensite3000标测系统下左心房食管间距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别于导管射频消融前行多层螺旋CT测量左心房食管间距离及于消融术中在Ensite3000标测系统下测量左心房食管间距离,并比较其相关性.结果:多层螺旋CT测量的左心房食管间最短距离为(3.5±0.8)mm,三维标测系统测量的左心房食管间最短距离为(3.2±1.1)mm,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2种方法测量下的左心房食管间最短距离呈正相关(r=0.8,P<0.05).结论:Ensite3000标测系统下测量左心房食管间距离可行,间接说明远离左心房后壁或避开与食管紧靠的左心房后壁的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策略在临床上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同时期血小板活化状态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治疗组(通心络组,80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80例),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检测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CD63和GPⅡb/Ⅲa水平,测定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ET-1和NO, 并测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复查上述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间比较。结果 ACS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GPⅡb/Ⅲa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vWF因子和ET-1显著升高(P<0.01),NO和FMD显著降低(P<0.01)。冠脉介入术后CD62p、CD63和GPⅡb/Ⅲa以及vWF因子较术前升高(均P<0.05),FMD降低(P<0.05),ET-1和N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通心络组分别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 CD62p、CD63、GPⅡb/Ⅲa及vWF因子、ET-1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NO和FMD增加(P<0.05,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通心络组更明显降低CD62p、CD63、GPⅡb/Ⅲa、vWF因子以及ET-1的水平(P<0.05,P<0.01),明显增加NO和FMD的水平(均P<0.01),而且治疗6个月时较治疗2个月时以上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P<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预防和治疗冠脉内血栓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