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脉的狭窄程度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的冠脉狭窄程度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方法 :观察经冠脉造影证实的 32例冠脉直径狭窄率≥ 5 0 %而 <90 %的病人 ,48例狭窄率≥ 90 %的病人及 41名健康人 2 4h白天及夜间段心率变异长程时域。结果 :冠心病患者HRV中的指标SDNN、SDANN均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狭窄程度不同的 2组冠心病患者之间的HRV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HRV降低 ;HRV的降低和冠脉的狭窄程度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持续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和心力衰竭,增加血栓栓塞危险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的一段时期存在心房顿抑,心房功能未恢复,易形成房内血栓。心房颤动,心房内的心钠素浓度增加,易形成血栓前状态。本文综述心房颤动复律后心钠素浓度和左心房结构和功能变化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是脊柱病变切除后稳定性重建的标准方法。常规术中透视监测行颈胸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相当挑战性,本文旨在就计算机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进行初步分析。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对21例患者(年龄17~63岁,平均43.4岁)共行102枚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前采用0.75mm薄层螺旋CT数据扫描并导入计算机工作站进行脊柱三维重建;术中进行工具注册和匹配后对椎弓根螺钉固定进行实时显示。术后所有病例均采用CT和X线平片随访监测效果。结果手术顺利,螺钉大小选择合适,102枚椎弓根螺钉中100枚螺钉(98%)固定位置及方向准确,2枚椎弓根螺钉突破椎弓根外壁距离小于2mm。所有操作均未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室人员所受X线辐射量明显减少。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项安全的手术,且手术精度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初步分析肺静脉节段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方法心房颤动40例,其中阵发性30例、持续性10例,年龄26~75(60±10)岁,行肺静脉节段性消融。结果达到消融终点(4根肺静脉均完全隔离)27例,完成3根肺静脉隔离9例,完成2根肺静脉隔离4例。手术操作时间(200±37)min;x线曝光时间(55±10)min。手术相关并发症9例(9/40,22.5%),其中急性心包填塞2例(2/40,5.0%);肺静脉狭窄5例(5/40,12.5%)(其中有症状1例,无症状4例);严重迷走神经反应2例(2/40,5.0%)。二次消融2例,手术成功,未复发。随访1~4年,总成功率为(30/40,75%)。结论经导管治疗心房颤动有效及相对安全;消融效果与左心房内径,心房颤动发作病史,是否持续性,肺静脉是否被完全隔离有关,术者通过学习曲线将能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TNeurosurgicalDepartment,SichuanProvincialPeople sHospital 6 10 0 72 ,China (TanHB ,FengHL ,HuangGFandLiaoXL)NeurosurgicalDepartment,FirstUniversityHospital,WestChinaUniversityofMedicalSciences 6 10 0 41,China (GaoLD)raumaticbraininjury (TBI)isoneoftheleadingcausesofdea…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周自强等[1]对我国AF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人口总患病率为0.77%,标准化后患病率为0.61%。AF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增加。AF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它可使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6-3.5倍[2],使病死率增加50%-90%[3]。目前认为其发生机制与开口于心房的大静脉肌袖有快速发放电冲动和心房内引起多发子波折返等有关;而AF的维持则与心房的电生理、组织结构及离子通道重构有关。近年来,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业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有关炎症在房颤…  相似文献   
8.
9.
第四脑室肿瘤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颅后窝的解剖比较复杂,肿瘤的临床表现出现较晚,因此第四脑室肿瘤就诊时常常较大,如何全切或次全切除肿瘤而不发生或少发生并发症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2年 12月共治疗第四脑室肿瘤 26例,本文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脑萎缩CT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继发的脑容量改变、脑萎缩CT表现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轻中度(GCS≥9)TBI患者伤后1年内动态CT,利用脑容积计算机自动定量检测法,测定脑实质容量分数(VBP)变化,并对29例脑室扩大患者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与正常人群29例的CT表现比较。结果TBI组两个时间点患者的VBP变化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别为(-5.19±1.78)%和(-1.18±1.62)%,P=0.022。脑萎缩CT表现为脑室扩大而脑室周围无低密度区,脑室扩大分流术前后脑实质容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脑损伤后脑萎缩发生率增高,发生的脑萎缩为全脑性的,手术治疗对脑实质容量和神经功能障碍改善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