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叶酸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叶酸缺乏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又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因素之一;叶酸也可能通过除高同型半胱氨酸外的其他途径直接引起心血管疾病.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叶酸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SANT患者的MRI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10例均行MR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其中7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双回波同反相位磁共振成像(IP/OP).结果 (1)单发9例,均为类圆形肿块,4例(44.4%)见假包膜;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低信号8例(88.9%),不均匀稍高信号1例(11.1%);动态增强扫描均为向心性、渐进性强化,其中辐条轮状强化7例(77.8%),明显结节样强化2例(22.2%),延迟期呈等或高信号,内均见裂隙;7例DWI检查中,低信号6例(85.7%),等信号1例(14.3%);病灶内出血2例(22.2%),均未见坏死囊变.(2)多发1例,表现为脾内弥漫分布的类圆形小结节(>10个),T1WI均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渐进性强化.结论 单发脾SANT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特别是病灶周围假包膜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多发SANT与脾脏其他脉管性肿瘤鉴别困难.  相似文献   
3.
负压治疗技术在急、慢性骨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负压治疗技术在治疗急、慢性骨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负压治疗技术.即在一段时间内将伤口置于密闭强力负压状态,治疗急、慢性骨感染患者30例(33个部位),辅助清创手术,应用敏感抗生素,应用植皮、肌皮瓣转移等方法闭合创面.结果 29个部位通过1次负压治疗就可达到创面闭合条件.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3.6个月,感染无复发.结论 负压治疗技术能有效控制急、慢性骨感染,缩短治疗时间,在骨感染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 ,多发病 ,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 ,给社会和个人造成巨大的医疗费用[1 ] 。采用牵引、手法复位及手术治疗该症已有多年的历史。目前公认的有效方法是手术治疗 ,其有效率达 90 %以上[2 ] 。由于传统的手术方法创伤大及并发症多 ,各国学者一直在探索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新方法 ,从而推动了椎间盘手术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微创手术时代。1 传统的椎间盘手术1 934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Mixter和Barr首先通过手术证实和治愈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的坐骨神经痛 ,这一医学贡献开创了所谓的椎间盘朝…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为慢性肝病早期出现的病理改变,早期治疗能明显改善其预后,故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MRI扫描技术的发展使其能够对肝纤维化的结构、代谢及功能做出评价,就近年来早期诊断肝纤维化的MRI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交通和工伤事故的增加,骨折内固定手术呈12%的年增长率,其中有5%~10%的患者发展为急性创伤性骨髓炎.多数患者反复发作,治疗周期较长,极大影响了临床资源的合理配置.而急性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治疗尤其困难.随着外科治疗理念的进步以及新兴技术手段的涌现,急性创伤性骨髓炎的治疗也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对成骨细胞表型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对生长于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上成骨细胞表达的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碱性磷酸酶(ALP)和骨谷氨酸蛋白(BGP),于体外培养第1、5、9、13 d时进行定量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以普通级羟基磷灰石涂层和钛合金圆片作为对照.结果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组的PICP、ALP和BGP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成骨细胞形态好于对照组.结论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材料能促进成骨细胞表型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采用犬股骨髁植入功能性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phase hydroxyapatite,n-HA)功能性梯度材料涂层栓和传统材料等离子喷涂涂层(plasma sprayinyhy droxyapatite,PS-HA)栓,并使用四环素荧光双标记。分别在4、8和12周,取材植入体-骨界面组织,制备硬组织切片,通过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以及图像分析软件,比较两种材料涂层植人体-骨界面成骨细胞生成、植入体界面骨结合情况等组织学情况,通过测量计算植入体界面骨矿化沉积率等骨动力学参数以及涂层材料降解情况,对功能性n-HA复合梯度材料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性n-HA复合梯度材料植入体界面较早出现大时成骨细胞,新骨生成速度较快,与植入体紧密结合,材料降解速度慢于传统羟基磷灰石组,骨动力学参数优于对照组。功能性n-HA复合梯度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能促进植入体界面的早期结合,并具有改善植入体远期固定宦效果的潜力,是一种理想的生活学植入材料,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壮骨胶囊抑制去势雌性大鼠骨密度降低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以0.17、0.33和1.00 g/kg体重三种剂量的壮骨胶囊喂养去势雌性大鼠3个月,测定大鼠体重、股骨重量、股骨钙含量及骨密度等指标;同时以相同剂量的该壮骨胶囊对离乳大鼠进行钙吸收实验,测定大鼠体重、身长、粪钙和摄食量等指标,计算钙表观吸收率.结果 剂量为0.33和1.00g/kg组大鼠的股骨远心端和中点骨密度、股骨骨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三种剂量的壮骨胶囊对离乳大鼠粪钙、摄入钙和钙表观吸收率与碳酸钙对照组相比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该壮骨胶囊可能通过补钙和调节骨代谢等途径抑制去势雌性大鼠的骨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与磁共振可疑病灶靶向穿刺在前列腺癌活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的患者共181例。所有181例患者均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其中116例患者磁共振检查时发现可疑病灶而行靶向穿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前列腺癌97例,前列腺增生84例。采用χ2检验比较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与磁共振可疑病灶靶向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差异;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磁共振可疑病灶靶向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181例患者穿刺共检出前列腺癌97例,检出率为53.6%(97/181)。其中,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检出前列腺癌63例,检出率为34.8%(63/181);磁共振可疑病灶靶向穿刺检出前列腺癌81例,检出率为44.8%(81/181);磁共振可疑病灶靶向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高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830,P=0.015)。其中,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漏诊34例前列腺癌,磁共振可疑病灶靶向穿刺漏诊16例前列腺癌,分别占检出前列腺癌的35.1%(34/97)及16.5%(16/97)。181例患者共穿刺1 896针,其中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1 448针,磁共振可疑病灶靶向穿刺448针。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71.8%(224/312),特异度为22.7%(360/1 584),准确性为30.80%(584/1 896),阳性预测值为15.5%(224/1 448),阴性预测值为80.4%(360/448);磁共振可疑病灶靶向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89.8%(280/312),特异度为87.4%(1 384/1 584),准确性为87.8%(1 66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