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坤宁颗粒发挥抗凝血活性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HPLC-Q-TOF-MS/MS)对坤宁颗粒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检测条件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乙腈(A)-25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5%~22%A;5~10 min,22%~30%A;10~15 min,30%~95%A;15~20 min,95%~5%A;20~30 min,5%A),流速0.2 m L·min-1,柱温30℃,进样量1μL;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检测模式。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化学成分的靶点与异常子宫出血(AUB)的靶点进行交互分析,利用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成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10批坤宁颗粒的指纹图谱,采用血液凝固法及纤维蛋白原平板法测定坤宁颗粒的抗凝血活性,建立其谱效关系;选择拓扑分析与谱效关系中共有的成分作为Q-Marker,并对其...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3% hypertonic saline with 20% mannitol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brain edema in children.Methods Twenty children with acute brain edem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hypertonic saline(HS) group and mannitol group.HS group and mannitol group were given 3% HS solution or 20% mannitol respectively.Main outcome measurements included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 (CPP),serum electrolytes,plasma osmolality,renal function and urine volume.Results Both 3% HS and 20% mannitol we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ICP(P <0.05).Therapeutic effect lasted(4.5±1.2) h in HS group and(3.2±1.5) h in mannitoi group.3% HS had a longer duration of action than marmitol(P<0.05).At the time point of 2 hours after treatment,MAP and CPP of HS group increased more than those of mannitol group(P<0.05).Conclusion Both 3% HS and 20% mannitol could rapidly decrease ICP.3% HS has a longer duration of action in reducing ICP than 20% mannitol.3% HS is more effective in stabilizing circulation and improving CPP than 20% mannitol.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选择性肠道去污(SDD)对小儿MODS的防治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5年6月在ICU住院的符合MODS诊断的患儿60名,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M1组(30名),常规治疗 口服庆大治疗(SDD)M2组(30名),分析研究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清炎症介质的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M1组在ICU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68±4.8)d,M2组为(9.69±1.56)d,(P<0.05);M1组出现感染并发症的人数多于M2组;M2组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治疗期间下降更为明显;M1组患儿血清TNF浓度在治疗前、后没有显著变化,M2组血清TNF浓度在治疗后明显降低。结论选择性肠道去污的治疗能有效减轻并发症,缩短病程,能否降低病死率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原代培养人许旺细胞申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获取了编码带向导肽和成熟的NT-3两个cDNA片段,经DNA序列测定表明其顺序与文献报道一致。将这两个cDNA片段克隆到大肠-酵母穿梭质粒pVT102U/α上。用酵母整体细胞法将重组质粒转化酵母宿主细胞,经筛选后,获得分泌性表达。这两种cDNA片段的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鉴定,大小都在15ku左右,说明带前导肽的NT-3在酵母细胞中获得了正确的加工。将这两种部分纯化的NT-3样品经鼠胚背根神经节生物活性分析,表明具有明显的促进细胞存活和突起生长的作用。人神经营子-3%在酿酒酵母系统获得有生物活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模糊(FUZZY)数学方法,结合多元分析方法,构造了FUZZY集的隶属函数,并以此作为确定冠心病发病危险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科急性肺损伤(ALI)的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方法:比较小儿ALI与呼吸功能正常儿的呼吸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1)ALI患儿血气分析显示氧合或通气功能不同程度的恶化。氧合功能(PaO2/FiO2)下降有47例;指标PaCO2上升有27例。(2)机械通气所需气道峰压(PIP)和呼气末正压(PEEP)呈不同程度的上升,PIP上升26例,ALI患儿与呼吸功能正常儿为(28.62±6.38)cmH2O比(20.90±3.60)cmH2O,P<0.05;PEEP为(5.0±1.6)cmH2O比(2.0±0.6)cmH2O,P<0.01。(3)ALI患儿血清TNF-α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分别为(32.60±8.62)pg/mL和(8.54±3.04)pg/mL,P<0.001。结论:(1)ALI的肺病理生理变化特点除氧合功能下降或肺泡有效通气减少外,还有小气道阻力升高;(2)全身炎症反应可能参与小儿ALI。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VEM)患儿发生惊厥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在我院儿科住院的93例VEM患儿,根据有无惊厥分为病例组33例和对照组60例.对惊厥的可能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发热、头痛头晕、意识丧失、呼吸、消化系统表现、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脑电图、白细胞数、谵语、潘氏试验、脑脊液物理性状及其糖、蛋白、氯化物的含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2组患儿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锥体束征的发生率为63.6%,对照组为3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5.671,其95%可信区间为1.020~240.822.病例组发热、头痛头晕的发生率分别为57.6%和42.4%,对照组分别为81.7%和95.0%.x2值分别为6.286和32.587,P<0.05,OR分别为0.049和0.013,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03~0.740和0~0.380.结论 椎体束征阳性为小儿VEM伴发惊厥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发热、头痛头晕是否是其保护因素,尚待进一步确证.应加强VEM发生惊厥的急救护理以及椎体束征阳性的相关症状观察的预见性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评价11岁牙龄儿童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第二恒磨牙的萌出位置和发育阶段,分析其与不同矢状骨面型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牙龄11岁错畸形患者74例(根据Becker牙龄评价标准确定牙龄)。根据患者矫治前数字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3组患者的SNA角、SNB角、ANB角以及APDI值,依据测量值将其分为骨性Ⅰ类组、下颌骨骨性Ⅱ类组和上颌骨骨性Ⅲ类组。同时根据头颅侧位X线片和数字化曲面断层X线片,测量第二磨牙的萌出高度、角度和发育阶段。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1岁牙龄儿童在不同矢状骨面型中,上下颌第二恒磨牙萌出高度、角度和发育阶段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PP长度与上颌第二恒磨牙的萌出高度及发育阶段呈正相关性(P<0.01),与萌出角度呈负相关性(P<0.05);GM长度与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的发育阶段呈正相关性(P<0.01),但与下颌第二磨牙的萌出高度和角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11岁牙龄组的第二恒磨牙萌出高度、角度、发育阶段与不同矢状骨面型相关性分析可推断,11岁牙龄组儿童上颌骨长度越长,上颌第二磨牙萌出高度越高,萌出角度越小,发育时间越早;下颌体长度越长,上下颌第二磨牙发育越早。  相似文献   
9.
根据已有资料设计并合成引物,利用RT-PCR方法得到牛bFGFcDNA全序列,经过序列分析后,建立其酵母分泌型表达质粒pVT102U/a-bbFGF。  相似文献   
10.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转子以下、股骨髁以上部位的骨折,约占所有类型骨折的6%,多见于青壮年[1]。由于股骨干骨折常伴血管、肌肉及筋膜的损伤,以及股骨干的解剖及生物学特点,需遭受强大的暴力才能发生骨折,同时也使骨折后的愈合与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