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 AECCP)患者血液凝固状态与动脉血气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对AECCP住院患者血小板计数( Plt)、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的水平和动脉血酸碱度( pH)、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实际碳酸氢根( HCO3-)作回顾性分析,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探讨AECCP患者血液凝固状态与动脉血气的量变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PT、APTT、Fib、TT水平高于正常人( P<0.001);呼吸衰竭发生率为72.3%,其中Ⅰ型呼吸衰竭19.0%,低于Ⅱ型呼吸衰竭(53.3%)( P<0.001);酸血症发生率为37.9%,高于碱血症(10.8%)(P<0.001);死亡组pH、Plt水平低于生存组(P<0.05);PaCO2、HCO3-水平高于生存组(P<0.01,P<0.05);pH、Plt预计患者生存机会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1(95% CI:0.536~0.745;P<0.01)和0.620(95% CI:0.523~0.718;P<0.05);PaCO2、HCO3-预计死亡风险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634(95%CI:0.534~0.734;P<0.01)和0.625(95% CI:0.524~0.727;P <0.05)。 pH 与 Plt 水平呈正相关,与PaCO2、HCO3-水平呈负相关;Plt与Fib呈正相关,与PT呈负相关。结论易栓状态、出血倾向、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通常同时存在于AECCP患者当中;凝血功能紊乱和呼吸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lt、pH、PaCO2、HCO3-水平可作为判断AECCP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造影时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时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655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管腔收缩期狭窄程度判定心肌桥,并根据收缩期狭窄程度分为3级。结果共检出69例心肌桥,检出率2.6%,部位均位于左前降支。其中1级狭窄59例(85.5%),2级狭窄9例(13.0%),3级狭窄1例(1.4%)。21例(30.4%)在心肌桥近端有粥样硬化病变,28例(40.6%)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1例95%收缩期狭窄病例置入冠脉内支架,其他病例经药物治疗,临床症状消失。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时收缩期狭窄是临床判定心肌桥的唯一依据。心肌桥可导致缺血性心脏事件,对于有缺血症状者应予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612例AMI支架置入术后患者,4例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分析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 4例AMI患者在介入治疗后2~13 d发生原梗死部位的再次AMI,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近0.7%,3例裸金属支架,1例药物洗脱支架.3例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糖尿病.1例支架贴壁不完全,2例补救性PCI因出血并发症未规范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再次PCI后,1例因左心衰死亡.结论 AMI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多发生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介入治疗后明显残余狭窄、血栓残留病变患者,合理选用支架,规范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是防止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于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不仅仅是理论研究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医疗工作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正是顺应了这一需要,在不影响本单位工作的情况下,培养了本专业的临床研究人才,提高了医疗队伍的素质。本文对十年来本医院所培养的在职研究生进行综合测评,旨在探讨。总结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及尚存的不足之处,以供同类兄弟院校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270例冠心病(CHD)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SAP)9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SAP)11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58例,正常对照组(NS)82例,测定血浆脂蛋白[LP(a)]浓度分别为250.8±60.9;319.3±101.9;240.8±96.3;184.1±66.1。以USAP组最高,SAP及AMI组次之,NS组显著低于上述冠心病各亚组,差别具统计学意义。表明LP(a)水平高低与冠心病的病程进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MODS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滤(CVVH)过程中血小板计数(BPC)的变化与肝素应用剂量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ICU2003年6月~2008年6月27例MODS患者CVVH过程中BPC的变化与肝素应用剂量,分析两者的量变关系。结果 MODS患者BP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在48h内,BPC水平进行性下降(P〈0.01);死亡组患者BPC水平下降明显(P〈0.05),而生存组变化不明显(P〉0.05);两种稀释法患者在各对应时段BP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BPC水平的下降幅度与肝素的用量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MODS病人可出现血小板减少;CVVH治疗过程中的48h内BPC水平呈进行性下降,病情恶化可能是其主要原因;BPC水平下降幅度与肝素的应用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8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4例80岁以上AMI患者,入院后直接PCI.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住院病死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院前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示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m流分级0~1级,除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术中因室颤死亡,其余病例均成功开通IRA,操作成功率97.9%.术后76例血流TIMI 3级,16例TIMI 2级.术后6例因左心功能衰竭死亡.26例心功能Killip Ⅲ级以上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持续反搏时间78~154(98.3±34.5)h.多支病变者除18例3支病变外均在术后3~7 d行非IRA的PCI.住院总病死率8.5%(8/94),Killip Ⅲ级以上者病死率30.8%(8/26).仅3.3%(3/92)发生需输血的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生存的86例患者出院前测LVEF中位值为43%(26%~62%).存活者术后30 d和18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和4.6%.结论 对于80岁以上老年AMI患者行直接PCI安全可行,且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左心衰竭(LHF)患者血浆可溶性Fas (sFas)的水平变化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LHF患者35例为LHF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对LHF患者心功能进行分级.采用酶法检测两组血清肌酐(sCr)、丙氨酸氨基转移(ALT)、血糖(BG)和脑利钠肽(BNP).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sFas水平.结果 LHF组血清BNP、BG、sCr及血浆sF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LHF组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者血浆sFas水平分别为(533.62±261.55)、(860.54±292.50)、(1 206.22 ±510.98)pg/mL,三者相比,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HF患者血浆sFas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614,P =0.000).结论 LHF患者血浆sFas水平高于正常,且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sFas水平变化可能与LHF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陈兴  郭智华  许博裳  徐米清 《吉林医学》2014,(13):2781-2783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各项血脂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冠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190例,根据年龄区间分为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及≥80岁组;同时,根据Gensini评分系统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30分组、30~59分组、60~89分组及≥90分组。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入院时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SPSS 13.0软件对各个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TC和LDL-C水平随年龄增高呈降低趋势,其中40~49岁组与50岁以上各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各积分组患者的血清TG、TC、HDL-C和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C和LDL-C水平可能与ACS患者年龄呈负性相关,但与Gensini积分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我院1994年3月~1995年12月应用尿激醇和键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的选择性试验的血管造影结果。38例AMI患者,男29例,女9例,年龄34~76岁。急性下壁心肌梗塞1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21例,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3例。静脉输完溶栓剂后60~90min即行CAGo根据肉眼时梗塞动脉内血管造影剂流速的估计来评价再灌注为TIMI灌注分级,狭窄严重程度与血流情况为狭窄分级。要求在不到3次心跳内完全充盈的3级狭窄称为TIMI灌注2级为再通。结果38例中溶栓成功者24倒,失败14例,再通率63.2%。在溶栓成功的24例当中,CAG狭窄3级的1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