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感染丙型肝炎与血液透析、输血的关系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用ELISA和PCR法检测242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抗HCV和HCV-RNA.结果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透析患者输血组明显高于非输血组(P<0.01),血液透析患者输血组与非输血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透析易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输血是引起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主要原因.接受异体输血的次数和量越多,感染的机率越大,阳性检出率则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组管理模式在动静脉内瘘(AVF)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MHD护理措施;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80例MHD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士主导下多学科分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氮下降率(URR)、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动静脉内瘘MHD患者透析效果,降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色氨酸免疫吸附在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7年4月至2010年2月该院住院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4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免疫吸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经免疫吸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肌力提高1~2级,5例患者恢复正常肌力.IgG、IgA、IgM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54例次免疫吸附治疗中共发生低血压3例次,口周麻木1例次,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色氨酸免疫吸附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安全、有效,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我院自行研发的床边透析技术为不能移动的合并肾衰竭的危重症患者进行有效肾脏替代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行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患者121例,分别统计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Boston心力衰竭积分、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肌酐(SCr...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采用红光照射方法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自由基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时采用MRX—I体外红光照射治疗系统照射其体外循环管中的血液120min/次,8次为一疗程。照射前、后抽血测MDA、SOD、AOPP、GPx,对照组不采取红光照射方法。结果30例患者透析失衡综合征减轻、自我感觉良好、精神状态好;经红光照射后治疗组MDA、AOPP下降,SOD、GPx含量上升,对照组透析后SOD和GPx水平下降、MDA水平上升、AOPP透析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红光照射后能有效的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并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危重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价值。【方法】对本院应用血液净化治疗的148例危重患者ARF进行回顾性分析。148例患者分为:A组(常规血透组,86例)和B组(持续血液净化组,6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患者的病死率。【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较快下降,并能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电解质、碳酸氢根、血pH水平较稳定,波动小,未发生高血钾。低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低,而每天进入体内的液体却多过常规血透组(P<0.05)。B组血小板降低和APTT延长的发生率高于A组。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持续血液净化能较好地维持危重ARF患者内环境的稳定,减少低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的价值。方法选择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危重病科2003年6月-2007年9月应用CBP治疗的19例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动脉血气分析、血压、呼吸频率、心率、氧合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改变。治疗前后记录Boston心力衰竭积分、APACHE Ⅱ评分。结果 14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73.7%:CBP治疗后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很快下降,内环境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氧合功能逐渐改善,Boston心力衰竭积分和APACHE Ⅱ评分明显降低;治疗过程生命征稳定,低血压和心律失常发生率低。结论 CBP能平稳地清除水分和溶质并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讨论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科2008年4月~2009年7月193例次深静脉置管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置管类型、部位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系,局部用药及管内使用抗生素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结果193例次深静脉置管患者中,长期留置管感染发生率为1~1.5例次/1000导管日,颈内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为3例次/1000导管日,股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为5.7例次/1000导管日。感染人数中,6例经抗生素局部用药及封管治疗好转;2例出现血培养(+),予管内及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后,血培养(-),症状好转,导管继续使用;1例血培养为铜绿假单胞感染,经14天管内及全身抗生素治疗无效,予以拔管。结论严格无菌操作,加强个人卫生宣教及心理辅导可防止和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早期发现导管感染及时有效使用抗生素治疗,能明显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灌流(plasma perfusion,PP)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16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基础治疗上,给予34例次血浆灌流治疗并在治疗前后采用访视法给予个案护理,治疗前后检测胆红素、转氨酶、白蛋白等指标,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 经PP治疗后,胆红素和转氨酶明显降低,患者精神明显好转,腹胀、纳差、乏力症状减轻,临床有效率为56.25%.结论 血浆灌流是治疗重型肝炎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良好的护理是减轻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PP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盆腔封闭式循环化疗的可行性及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将10只犬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只,行常规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实验组6只,行经皮盆腔封闭式循环化疗(化疗药物选用卡铂)结合血液灌流。定时检测两组髂内静脉、外周血液的血药浓度及实验组血液灌流后的血药浓度。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髂内静脉血药浓度均在10 min达峰值,分别为(5 497.71±601.80)ng/ml、(5 151.19±558.60)ng/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20 min、30 min、40min、50 min、60 min血药浓度迅速下降,分别为(2 887.44±259.50)ng/ml、(1 512.56±147.90)ng/ml、(889.87±92.40)ng/ml、(733.76±72.80)ng/ml、(571.46±47.60)ng/ml;而实验组仍保持较高浓度,分别为(5 121.31±530.20)ng/ml、(4998.57±511.40)ng/ml、(4 018.30±378.90)ng/ml、(2 894.47±285.00)ng/ml、(2 114.18±189.70)ng/ml,两组各时段血药浓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10 943.02±9 056.78)(ng/ml.min)、(229430.11±2 154.07)(ng/m.min),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外周血药浓度分别为(4 984.94±468.80)ng/ml、(3 387.83±325.70)ng/ml、(1 312.48±126.60)ng/ml、(1 089.59±97.70)ng/ml、(771.07±73.50)ng/ml、(521.33±48.30)ng/ml,实验组分别为(20.54±2.40)ng/ml、(37.01±3.50)ng/ml、(50.99±4.80)ng/ml、(88.63±9.10)ng/ml、(125.72±12.80)ng/ml、(134.88±12.30)ng/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组血液灌流后的血药清除率为(92.71±7.70)%。结论:盆腔封闭式循环化疗是一种可行的技术,与常规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相比,不仅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增加局部血药浓度,还可以降低外周的血药浓度,减少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