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p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大鼠小胶质细胞脂多糖受体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αL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小胶质细胞株复苏培养后分为2组:Aβ1-42组和抗CD14加Aβ1-42组。抗CD14加Aβ1-42组使用抗CD14抗体拮抗CD14的表达,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β1-42(0、62.5nmol/L、125nmol/L、250nmol/L)进行干预,2组均在Aβ1-42干预2h后用RT—PCR法检测CD14及TNF—αmRNA表达的量。结果:不同浓度的Aβ1-42干预小胶质细胞2h后,62.5nmol/L与0nmol/L Aβ1-42组CD14mRNA的表达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Aβ1-42浓度为125nmol/L和250nmol/L时,CD14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P〈0.05)。使用CD14抗体后,抗CD14加Aβ1-42组中CD14mRNA的表达与Aβ1-42组比降低(P〈0.05)。Aβ1-42组TNF-αmRNA的表达随Aβ1-42的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与Aβ1-42组相比,抗CD14加Aβ1-42组中TNF-αmRNA的表达在Aβ1-42浓度为125nmol/L开始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可通过脂多糖受体CD14使TNF-αmRNA的表达增加,且与Aβ1-42的作用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青年患者的血管危险因素及其分布特征,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急性腔隙性梗死患者40例,年龄18~45岁,均行头颅MRI、MRA、颈部血管彩超、血脂等检查,根据头颅血管磁共振检查结果分为颅内动脉狭窄组和无颅内动脉狭窄组。对观察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0例青年腔梗患者中22例存在颅内大动脉狭窄(狭窄组),18例无狭窄(无狭窄组),经分析发现,颅内动脉狭窄组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斑块形成较无颅内动脉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烟、饮酒、高血压、尿酸、空腹血糖、高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动脉狭窄组中15例为单发血管狭窄,7例为多发狭窄,单发与多发血管狭窄血管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前循环狭窄13例,单纯后循环狭窄7例,单纯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间血管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腔梗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多于无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且颅内动脉狭窄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斑块形成均显著高于无颅内动脉狭窄组。青年腔梗单发与多发颅内血管狭窄之间的危险因素比较无显著差异;颅内动脉狭窄多发生于前循环,且单纯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组之间危险因素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reen-barre syndrome,GBS)患者脑脊液中S-100 b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含量变化,探讨S-100 b及MBP在GB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2例不同临床分级的GBS患者(GBS组),30例其他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颅内压(ICP)监测联合目标温度管理(TTM)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2例接受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1~5 d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观察组患者行ICP实时监测联合TTM(使核心温度控制在33~35 ℃)等多模态监测的神经重症综合治疗管理, 对照组患者行单纯ICP实时监测, 2组患者ICP监测时间均为5~7 d, 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并依据ICP的实时变化趋势采取阶梯式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不同时间ICP、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预后的差异。结果监测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观察组患者的ICP较对照组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1天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的ICP均增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寒战、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较高, 血压不稳、脑心综合征、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5.
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术后防治并发症的临床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防治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依据循证护理途径、确定循证问题、收集并列出证据、评估证据、结合临床实际使用证据得出循证结果。在神经内科选择符合条件的68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生严重肺部感染4例,气道内出血2例,均未发生气管套管阻塞及气管套管脱出。结论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并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实践,促进护士寻求具有科学依据的护理实证指导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患者提供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的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并探讨自发性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9—2016-01收住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cSAH的患者,查阅其临床资料,排除可能影响结果的干扰因素,筛选出31例患者,分析其血管造影结果,分析可能的发病原因.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为单侧大血管狭窄/闭塞18例,多数有不同程度动脉硬化表现,包括颈内动脉闭塞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2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4例;表现为静脉系统血栓形成3例,颈髓上段硬脊膜动静脉瘘1例,多发节段性颅内动脉收缩舒张异常5例,余4例未见明显异常血管征象.结论 发病男多于女,并且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或闭塞.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年龄相关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发现,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生成和清除的失衡,导致Aβ在脑实质内沉积,是AD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小胶质细胞能清除衰老、坏死的细胞碎片,是脑内重要的免疫细胞, AD发病与小胶质细胞的异常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8.
Churg-Strauss综合征(CSS)临床罕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1 病例女,50岁.因"反复出现右下肢无力26 d、再发8 d、加重3 d"于2008年10月5日入院.患者于26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无力,伴双肩疼痛.即至当地医院行颈、腰部按摩后症状完全缓解.8 d前患者再次出现右下肢无力,伴右足发胀、麻木,在当地医院行腰部按摩无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后抑郁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并发抑郁组36例(HAMD评分≥7分)和未并发抑郁组32例(HAMD评分7分),比较2组相关神经系统评分(包括美国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的差异。另随机选取健康对照组25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3组样本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化群(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1)并发抑郁组与未并发抑郁组相关神经系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组患者外周血清CD4~+含量(39.96±6.89)%明显减少,与未并发抑郁组(44.33±7.57)%及健康对照组(49.82±8.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含量(28.34±9.11)%增加,与未并发抑郁组(23.94±6.11)%、健康对照组(21.55±4.9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并发抑郁组CD4~+含量减少,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抑郁组、未并发抑郁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清CD4~+/CD8~+分别为(2.10±0.69)、(1.59±0.50),(2.52±0.6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9,P0.05)。结论通过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化群的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后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失衡,并发抑郁症患者失衡更明显,主要表现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降低更明显,阐明了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