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居民膳食行为干预效果探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为增强城市居民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意识,以减盐,控油为重点,探讨膳食干预措施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在安贞,新街口社区将合理膳食的相关知识以板报,宣传册及现场膳食烹饪表演的形式进行,结果 在主区前后分别随机抽样的300人群中膳食频率及相关知识的调查应答率分别是:98.6%,99.3%,结论干扰后提高了居民中烹饪者的合理膳食的知识水平,尤其是在减盐和控油的认识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P<0.05),在摄取植物油,油炸食品,粗杂,粮,水果,豆制品等的膳食频率都显示出较为合理的改变P<0.05,体现了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轻度空腹高血糖人群饮食和/或运动的干预效果、及胰岛素抵抗对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初诊发现空腹血糖在6.1~7.8mmol/L之间的轻度空腹高血糖者129人,按不同干预方法随机分为单纯饮食组、饮食+运动组和对照组3组,在初访和随访1年后分别测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比较不同干预方法降低空腹血糖的作用,以及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对干预效果的影响。结果 干预1年后,饮食+运动组平均空腹血糖低于单纯饮食组[(5.91±1.0)mmol/L,(6.9±1.5)mmot/L,P=0.000],平均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提高(-3.7±0.5,-4.0±0.6,P=0.011);单纯饮食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显著性[(6.9±1.5)mmol/L,(7.1±1.0)mmol/L,P=0.454],但平均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升高(-4.0±0.6,-4.4±0.7,P=0.003)。以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值-4.2146为截点做分层分析,与干预前比较,胰岛素抵抗较轻干预组平均空腹血糖明显下降[(6.7±0.6)mmol/L,(6.2±1.0)mmol/L,P=0.001],胰岛素抵抗较重干预组血糖维持原有水平[(6.7±0.5)mmol/L,(6.6±1.6)mmol/L,P=0.505)。干预1年后的血糖变化与胰岛素敏感性改变、运动量的增加和每日摄入热量的改变存在线性相关(P<0.05)。结论 饮食、运动干预能改善高血糖人群胰岛素敏感性,使血糖、血压水平明显下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人对贯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基层的实施,是提高高血压病的治疗率、控制率及改善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性措施。本文从高血压病人对《指南》的依从程度,诸如规律服药、并发症监测、医疗花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影响《指南》贯彻障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城市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特点和血压控制情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从山东省青岛市、乳山县、沂源县以及江苏省无锡市、涟水县、射阳县分别选取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省按照城市和农村患者等比例从居民健康档案中随机抽取750例高血压患者。结果:高血压患者未服药治疗、服用一种降压药、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以及复方药物应用率城市分别为:24.0%、47.7%、13.8%、9.5%,农村分别为:36.7%、29.5%、6.4%、25.4%,城市和农村高血压患者治疗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859,P0.001)。伴有缺血性心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未服药治疗的比例低于没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联合用药治疗的比例高于没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χ~2=32.061,P0.001);应用率在前两位的降压药物城市分别为钙离子拮抗剂(59.2%)和ARB/ACEI(30.4%),农村分别为复方制剂(40.1%)和钙离子拮抗剂(30.1%)。患者两周服药率城市为76.0%,农村为6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访和家庭自测血压可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315(95%CI:1.830~2.927)和2.444(95%CI:1.801~3.317)。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者血压控制率为48.9%,高于单一用药和复方药物治疗的患者(χ~2=8.503,P=0.037)。结论:城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率高于农村,社区随访和家庭血压监测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两种以上药物治疗者血压控制率较高,但城市和农村应用率均处于低水平,联合药物应用比例和降压效果还需要提升。  相似文献   
5.
<正> 高密度脂蛋白(HDL)是血浆蛋白中的一部分。除具有促进血浆蛋白代谢之外,还有摄取血液中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里进行分解排出的作用。故认为HDL的变化对动脉粥样硬化有着直接的影响。不仅如此,大量的研究还表明,HDL的水平与冠心病、脑血管病病人的发病也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冠心病人的HDL的平均水平要比健康者的平均水平低,脑力劳动者的HDL水平比体力劳动者的HDL水平较高。也有人报导,HDL的浓度每低于正常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1987年9—10月对北京市安贞小区271名35—64岁居民进行的吸烟情况基线调查结果。分析显示,男女两性吸烟率分别为48.4%和11.9%;工人吸烟率显著高于知识分子和干部;且文化水平越低,吸烟率越高。男性平均吸烟水平为13.0支/日,女性为8.5支/日(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性)。本研究发现吸烟者血清 SCN~-水平显著高于非吸烟者,并认为选择40μmol/L 作为点值来鉴别吸烟者与非吸烟者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区和郊区居民主要食品消费的观念和行为,并对城郊差异进行比较.方法 2007年10-12月随机选择4个时间点(均为下午1时至5时),采用拦截调查的方式对287名到城区(朝阳区)某京客隆超市和307名到郊区(昌平区昌平镇)某美廉美超市购物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城区和郊区各调查2次.调查内容包括对象的一般情况及购买食品时考虑的因素、各类主要食品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结果 93.1%的北京居民最常购买食品的地点是超市,47.8%和38.2%的居民分别将"是否安全卫生"和"对健康的影响"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郊区居民更多考虑"是否安全卫生"(55.0%),城区居民更多考虑"对健康的影响"(44.6%),城郊间首要因素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北京市居民购买最多的鲜肉类是猪肉,城区居民购买"熟肉制品"和"冷冻包子、饺子等食品"的频率明显高于郊区居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纯鲜牛奶和酸奶是北京居民消费最多的牛奶品种,仅有25.0%的居民经常饮低脂或脱脂牛奶,不饮低脂或脱脂奶的主要原因是"不喜欢口味".只有13.6%的北京居民经常购买低钠盐,城区居民经常购买低钠盐的比例(23.0%)明显高于郊区(4.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买低钠盐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有低钠盐"和"知道有,不知道有什么用".北京市居民识别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能力仍然较低,分别有61.6%和42.3%的居民能识别动物内脏和猪肉胆同醇较高,仅有7.6%的居民知道植物油中脂肪含量最高.结论 北京市居民的食品消费观念、食品消费行为和识别高胆固醇、高脂肪食品的能力仍普遍存在问题,需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左惠娟  苏江莲  林运 《中国医药》2010,5(9):806-808
目的 了解门诊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抗凝治疗质量,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方法 从北京市城八区选择8所三级医院和7所二级医院,由内科医生对门诊或病房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取统一问卷调查.对抗凝治疗患者分别于调查结束后1年和2年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结果 583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110例服用华法林,华法林总体服用率为18.9%,脑卒中高危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为18.2%(85例).开始治疗后3个月国际标准化测量值(INR)达标率为29.2%(7例),超过1年达标率为44.7%(21例).1年随访时服药治疗依从性为80.0%(84例),放弃抗凝治疗的患者中67.8%(19例)在开始治疗的6个月内停药.患者监测依从性较差,23.8%(20例)患者超过2个月监测1次INR值.结论 门诊房颤患者尤其是脑卒中高危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低,抗凝治疗依从性较高,监测依从性有待提高,加强抗凝治疗患者的随访教育尤其是开始治疗后的早期随访教育有助于提高抗凝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一种判别自我报告吸烟情况的生化指标——唾液SCN~-的测定方法。在61名男性体检者中测得吸烟者平均唾液SCN~-为114.1μg/m1,非吸烟者平均唾液SCN~-为39.6μg/ml,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唾液SCN~-与血清SC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77(P<0.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经济收入的北京市居民主要食品消费的行为和观念。方法:2007年10月~12月随机选择4个时间点(均为13:00时至17:00时),采用拦截调查的方式对287名到城区(朝阳区)某京客隆超市和307名到郊区(昌平区昌平镇)某美廉美超市购物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城区和郊区各调查2次。比较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居民食品消费行为和习惯。结果:1.93.1%的北京居民经常购买食品的地点是超市,较高收入的居民在购买食品时更多考虑对健康的影响、自己和家人的口味、品牌和同类食品的价格等因素(P<0.05)。2.猪肉是北京居民购买最多的鲜肉类,较高收入的居民经常购买熟肉制品和冷冻包子、饺子等食品的比例明显高于较低收入者(P<0.001),而不购买这些食品的主要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仅有25.0%的居民经常吃脱脂或低脂牛奶,不同收入的居民常吃牛奶品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仅有13.6%的居民经常购买低钠盐,较高收入居民经常购买低钠盐的比例明显高于较低收入者(P<0.001),而不购买低钠盐主要原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济收入影响北京市居民的食品消费观念和食品消费行为,但即使是较高收入的居民依然普遍存在问题,要促进居民健康的食品消费行为,需要大量深入细致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