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除湿通痹方对尿酸钠(MSU)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关节肿胀率及足关节滑膜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组、除湿通痹方I组、Ⅱ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2次/d,第5天灌胃1.5h后予尿酸钠晶体注射局部关节腔形成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并于不同时间测量大鼠足关节肿胀度,观察该方对大鼠足关节肿胀率的影响;注射尿酸钠24h后,处死大鼠并应用RT-PCR,检测对关节滑膜细胞因子TNF-α mRNA、IL-1β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除湿通痹方可有效抑制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与生理盐水组比较,TNF-α mRNA 和 IL-1β mRNA的表达明显减低。结论除湿通痹方可抑制痛风性关节炎TNF-α和IL-1β的表达而发挥抗炎作用,明显减轻关节的病理性损伤,有效抑制关节炎的临床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ONK)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病因。方法 收集在2016年9月1日—2020年9月30日在医院住院的SONK患者病历,观察主要中医证候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及不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的主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 (1)118例SONK患者中医证型为单一证型89例(75.42%)、二证复合19例(16.10%)及三证复合10例(8.47%);(2)SONK患者中医证型以单一证型为主,分布占比依次为痰瘀阻络证32例(35.96%)、肝肾亏虚证25例(28.09%)、气滞血瘀证18例(20.22%)、气虚血瘀9例(10.11%)和气血虚弱证5例(5.62%);(3)SONK中医证型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指数患者间的分布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以55~75岁,体质指数≥24 kg/m2的女性患者多见。结论 SONK中医证型分布以单一证型为主,其中以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最为常见,致病因素主要与瘀、痰、虚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除湿通痹方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炎症级联反应的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除湿通痹方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于给药前1d和给药第6天,除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外,其余5组复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连续灌胃22d后处死采取标本取材,观察各组大鼠关节肿胀度、功能障碍指数和炎症指数、测定IL-1β、TNF-α浓度,检测caspase-1、ASC、NLRP3基因表达,并分析其关系。结果 各给药组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活动障碍均有缓解作用;秋水仙碱组TNF-α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秋水仙碱组及除湿通痹方高剂量组IL-1β、caspase-1、ASC、NLRP3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caspase-1、ASC、NLRP3均与IL-1β存在相关性(P<0.05);TNF-α与ASC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秋水仙碱及除湿通痹方高剂量能通过抑制NLRP3炎性体的表达,从而抑制IL-1β相关的炎性过程,发挥其抗炎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正>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eral head,ONFH)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血供破坏、骨细胞变性导致骨的活性成分死亡的病理过程。病情进步发展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严重的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对于年轻患者来说,活动量大、预期寿命长,一生中可能面临再次甚至多次的关节翻修,因此,在发病早期如何对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相关文献的系统回顾,对痛风模型复制的方法、机制和应用的研究,分析各自的特点及不足之处,常用模型的特点及应用进行归纳,探讨总结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目前尚未见在实验动物中复制出类似人类的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复制更加符合临床的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是基础和关键,这将有更有益于抗痛风性关节炎药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除湿通痹方的抗炎、镇痛作用,为临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二甲苯涂抹制备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及采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观察除湿通痹方的抗炎作用;通过醋酸法和热板法致小鼠实验性疼痛模型,观察除湿通痹方的镇痛作用。结果除湿通痹方Ⅱ组、Ⅲ组对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P<0.01);除湿通痹方Ⅱ组、Ⅲ组能显著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1);除湿通痹方I组、Ⅱ组、Ⅲ组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模型中有一定的镇痛作用(P<0.01),且存在剂量依赖性;除湿通痹方Ⅱ组、Ⅲ组在给药后30、60、90、120min均能延长小鼠痛反应潜伏期(P<0.05,P<0.01),其痛阈提高率在25%以上。结论除湿通痹方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可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时段外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2011年间运用分时段外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32例,以"AO"系统分类法中复杂关节内骨折(C型)骨折入组,其中C1型12例,C2型14例,C3型8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60~82岁,平均72岁。随访时根据Gartland-Werley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本组获得随访的32例患者,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18个月,平均12个月。接上述标准综合评定,结果优15例,良13例,差4例;优良率87.5%。结论:分时段外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一种微创、有效、可靠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中期KOA患者痛点规律及在玻璃酸钠膝关节注射基础上对比柴胡桂枝汤与地塞米松磷酸钠合利多卡因对中期KOA患者痛点镇痛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5年3月就诊于云南省中医医院和昆明市中医医院骨科符合KOA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患者1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91膝)和研究组(77例、93膝)。2组患者均予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注射1次/周,连用4周;对照组加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合利多卡因注射液于第1周及第4周(必要时);研究组口服柴胡桂枝汤100 m L,tid,连用1周间隔1周后再用1周,共用2周。4周后对比2组治疗前后痛点VAS疼痛评分(9分法)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有效率(67.1%)高于对照组(58.3%),且研究组(27.1%)治疗期间止痛药应用情况低于对照组(41.6%);按照膝关节9分法分区,中期KOA痛点多集中于外侧,治疗前各区痛点VA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外侧区及全膝痛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KOA中期的基本病机可能在于"枢机不利、气血痹阻",同时可能与膝关节周围神经末梢退变相关,而应用柴胡桂枝汤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痛点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病程与患侧踇外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骨科住院部(35例)及昆明市中医医院骨科住院部(52例)诊断为踇外翻及同侧KOA并符合纳入标准的87例患者纳入研究。依据KOA分期将87例研究对象分为I期组17例、II期组35例、III期22例、IV期13例;根据正常胫股解剖角得膝内翻组患者33例、膝外翻组患者23例;对比不同KOA分期组及内、外翻2组患者间HVA、IMA、PASA及DASA的差异。结果 4个KOA分期组比较:与I期组、II期组比较III期、IV期组HVA较大,P<0.05;IMA:II期组显著大于I期组,P<0.01,与II期组比较,III期组、IV期组IMA较大,P<0.05; PASA:II期组显著大于I期组,P<0.01,II期组、III期组、IV期组无差异;DASA:II期组显著大于I期组,P<0.01,II期组、III期组、IV期组无差异。膝内翻组与膝外翻组比较:膝内翻组HVA(28.7±2.8) vs (33.5±3.5),平均值显著较小,P<0.01, IM... 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